近来,我察觉到一个普遍的态势,即众多人开始着重强调创意的关键意义,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优化师在操作层面的能力重视程度,致使部分优化师心生忧虑,担忧仅知晓基础操作会被机器取代从而面临失业。诚然,创意至关重要,就像我之前所撰写的文章《我的转化成本从 80 多降至 7 块,只因采用了这个思路》中也明确阐述了创意的重要性。然而,实际上我们都忽视了一个要点,那就是优化师的操作能力同样不容小觑。
不过,此操作能力并非仅仅局限于构建计划、调整出价,而是涵盖了何时构建计划,
![图片[1]-除开创意,优化师最为关键的能力究竟是什么?-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tu/suolue/10.jpg)
何时调整出价,选用何种功能,以及在怎样的流量走势下采取何种举措等等,它属于一种对节奏的掌控,也是一种感知能力。
好比机器能够取代计算、收银工作,但机器无法取代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方可培育出来,这便是所谓的“优化师的手感”,也是我们优化师不会被机器替代的核心所在。
下面我将基于自身的优化案例来深入阐述一下何为手感。
01、调价节奏
首先请问大家,当你们获取到一款新品时通常会如何出价?
多数情况下是依照老板或者客户给定的 KPI,如果连他们都不明确,那么只能自己逐步测试得出。我一般采用的是阶梯出价策略,即创建诸多广告组,然后每个广告组加价 10 块,有些产品或许加价几十块,这个区间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身对产品的熟悉程度以及成本的要求。
给大家举一个我把控调价节奏的例子。
此前操作一个引流课,最终的平均转化成本约为 19 块,这个最终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包括老板给出的 KPI 也认为稳定在 30+左右就较为理想了。
所以,我构建了 3 个广告组,并且每个广告组的出价分别设定为从 30+、40+、50+,以 10 块的区间逐步递增,但我并非同时开启全部进行测试,因为是阶梯出价策略,必然要从低到高,先查看低出价能否有成效,如果没有流量则再依次开启其他广告组。
所以,最初我仅仅开启了出价为 30+的一个广告组,没想到运行了两个小时后发现有 2 个转化,而且这个转化成本仅有 10 块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但在此时我并未调整出价,因为仅仅 2 个转化数据还不具备显著的参考价值,我时常会碰到刚开始 1 个转化只需几块或者几毛钱的情况。
所以,继续让其运行,又过了一个小时后,发现转化数达到了 30 多个,转化成本维持在 19 块多,在这个时候,我做出了判断,我认为这个引流课,大概出价 19 块就能顺利运行。
分时转化数和成本
此刻,我想问大家,如果是你会将出价下调至 19 块吗?
倘若在这个时候下调出价,极有可能立刻就没有流量了,但如果不调整出价又由于我们的出价处于 30+,运行到后面大概率转化成本会上升到 30+。为何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 OCPM 出价的优化策略,广告系统是依据你的出价来进行优化的。即便你刚开始的转化成本很低,维持在 19 块,但由于我们的出价是 30+。此时对于系统而言是符合出价要求的,广告系统就会设法拓展流量,增加曝光数,曝光增加了,那成本自然就上升了,直至符合你的出价为止。
依照这个理论,我理应降价,但我选择继续让其运行,因为当时来看流量增长迅猛,而且转化数也并非非常多。我想要继续观察转化成本的走势再做决定,在这个时候我差不多每隔 10 分钟就刷新查看一下数据。
又运行了一个小时后,转化数达到了 60 多个,转化成本又有所降低,维持在 17 块多,然后刚好到了晚上 12 点。
不知大家是否听闻过一种说法,即广告系统到了 0 点后会重新进行计算。这也是为何我们今日的转化成本低,明日的转化成本就高了,我经常遇到这种状况,正是因为广告系统会拉平均衡成本。
那么,如果遭遇这种情况,你又会如何应对?
如果按照我刚刚所讲的 OCPM 优化策略,你很可能会将出价降低至 17 块多,因为凌晨过后,系统在第二天很有可能会拉高成本,毕竟我们的出价是 30+。但在这个时候降低出价很有可能第二天就没有流量了,而且即使降低了出价,有时候系统还是会在这个计划上拉平均衡成本,导致即便你降低了出价,成本在第二天仍有可能上涨。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直接暂停了这个广告组,然后直接复制这条计划,将计划出价直接设定为 18 块,后续第二天成本果然稳定在 18 块左右,直至后面平均转化成本也才 19 块多。
平均转化成本
你瞧,仅仅调整一个出价就能如此繁琐地讲述这么多,可对于老板或者外行而言,调价不过是一秒钟的事情啊,但对于优化师而言需要权衡考量的,是对调价节奏的把控,这个权衡思考的过程便是“优化师的手感”,或者说是经验,是需要长期操作才能拥有的。
所以没有“手感”,即便创意再出色又能怎样?倘若你不懂得调整出价,很有可能就让转化成本一直维持在 30+。
由于我身处甲方,偶尔也会找乙方优化师来操作项目,进行情况对比。我的确见过没有“手感”的优化师,发现他们真的很少去调整计划出价,如果一开始出价 60+,就一直保持 60+,即便转化成本刚开始很低,运行到后面又会上升。
所以你看,出价调整得当,1 个转化数就能节省 10 多块,长期运行那就是几万乃至几十万个转化数,算一算能够为老板节省多少钱!
02、功能了解
因为我们处于在线教育行业,平台推出了一个名为课程库广告的功能,其实它有点类似于电商行业的 SDPA 广告。
实际上,这个功能推出许久我都未曾进行测试,恰逢电商节,所有账户都几乎没有流量了,反正我们这个教育行业,每逢电商节期间流量就会显著减少许多。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加价、上新素材、自动出价等等方法,依然没有什么流量,这没有流量的现实实在是太残酷了!随后我向媒体咨询,开始谈论了许多关于素材、出价之类的内容,后来无意中提及课程库功能,媒体建议进行测试。果不其然,在创建计划的当天,就让流量回升到了以往的水平。
课程库广告
我认为广告算法颇为奇妙,每逢电商节的时候就会将流量倾向于电商行业。之后我又对这个事情进行了验证,课程库的广告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逐渐衰落了,我便将其暂停了。直到最近双十一来临,又没有什么流量了,然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次开启那条计划,没想到又能运行起来了。
10 月 top5 消耗对比
倘若我一直不去测试,就不会拥有这样的认知,而且通常来看,平台推出新功能时都会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
所以,对于功能的了解同样非常重要,只有充分知晓平台具备哪些功能、如何运用,才能够了解更新的玩法,而对于平台功能的逐步测试熟悉,这些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03、大盘流量
此前每逢电商节的时候我都会在群里抱怨,大盘又没有流量了,那个时候群里有个人就对我说,不要总是提及大盘大盘,大盘你又无法掌控,你所能做的只有多构建计划,多测试素材。他所言的确没错,但我认为了解大盘流量的趋势同样十分关键。
我们公司刚开始进行信息流推广时遭遇了第一个电商节,流量完全匮乏。我极为慌乱,老板也特别焦急,每隔一个小时就来询问我为何还没有流量,我排查了相关原因后又向媒体咨询,在群里向大家请教,才知晓原来是因为电商节许多人都没有流量。然后我将这个原因告知了老板,他才稍微安心了一些,因为大盘流量有时我们的确难以把控。
后来又经历了几次电商节,如今我们公司都清楚每逢电商节的时候流量就会减少,然后我们就会有针对性地在这段时间多投放公众号广告,或者让销售维护并激活一下老客户等等。
如果我只是闷头构建计划,而不去了解这些信息,那我觉得这并非一个合格的优化师。只有知晓了大盘流量的趋势,才能够让老板或者后端销售有计划地采取一些措施,这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盘流量
最后,我想说:
不管是大盘流量,功能更新,还是调价节奏,这些都需要长期从事优化工作的优化师才能够有所感知。优化师除了创意策略,具体的一些执行细节也极为重要,而这些细节是机器再智能也无法替代的,需要切实去操作去经历才能够了解的事项,这也是优化师在操作层面的价值所在。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