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史无前例地向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开放。
5月7日,在618大促前夕,小红书与淘天达成重要合作,共同推出「红猫计划」。
根据合作内容,小红书用户能通过笔记下挂链接,直接跳转到淘宝商品页面,商家还可追踪用户从内部种草到下单购买的全过程。淘天将出资为商家在小红书的种草笔记加热、投流。
一周后的5月12日,京东官方确认,小红书已与京东达成合作,小红书内的商品链接可直接跳转至京东页面。
对淘天和京东而言,此次合作核心诉求是基于流量焦虑的「增长」,也是前期一系列流量获取动作的延伸。
但对小红书来说,这次合作意义更为重大,值得关注。
(图源小红书商业动态公众号)
实际上,这次深度合作标志着小红书商业化策略有了实质性转变。
过去多年,小红书对电商外链态度谨慎,政策多次调整。如今,它不仅向淘宝和京东开放3亿月活用户,还建立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联盟。
但问题是,作为广告收入占比超七成的平台,小红书开放外链虽能提升广告变现效率,却可能延缓其自建电商闭环的进程。这种「以流量换收益」的做法,似乎与平台长期商业化目标相悖。
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小红书电商该何去何从?
一个更加务实的选择
相较于京东,小红书与阿里关系更密切,阿里巴巴曾投资小红书。不过,小红书与投资方阿里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
过去几年,双方相互试探又彼此戒备,在是否接入淘天外链问题上多次反复。
双方互动始于2018年6月。当时,阿里巴巴为强化淘宝内容生态,领投小红书D轮超3亿元融资,并启动内容互通测试,将小红书用户生成的美妆测评内容嵌入淘宝商品页面。
虽合作仅持续不到一个月,但并未终止。
2020年8月,小红书首次向淘宝开放外链权限,允许部分达人直播间和笔记展示淘宝商品链接。
然而,这次合作同样短暂,不到一年,小红书就切断了外链。同时,它开始与有赞、微盟等第三方服务商合作,让品牌商家能直接在小红书开店,标志着正式向电商化转型。
小红书意图明显,希望建立自己的商业闭环,让平台内的「种草」内容能直接在站内「拔草」,将消费决策影响力转化为内部商业价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2021年小红书推出「号店一体」机制,降低开店门槛,允许商家账号直接关联商品笔记。次年发起的「回家开店计划」进一步吸引品牌商。
在直播电商方面,小红书动作不断,吸引了LV等奢侈品牌入驻,还邀请杨天真、付鹏等明星主播带货。
随着电商业务愈发核心,小红书变得更「排外」。
2022年5月,小红书颁布《社区商业公约》,强调交易必须在站内完成,要求博主不在个人页、评论、私信等场景引导交易到站外。此举表明小红书要掌握商业化主动权。
此后,小红书禁止站外交易导流,严格限制向微信等外部平台导流,电商生态进入相对封闭阶段。
如今,小红书电商业务逐渐成熟,独特的「买手经济」模式带火不少消费趋势,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增长关键动力。
按理说,小红书应完善闭环生态,为何选择向外开放,与淘天、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这或许与流量变现的现实考量有关。
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小红书电商GMV在数千亿级别,与万亿级GMV的电商平台有差距,且增速放缓。从另一角度看,小红书内部流量未充分转化,电商巨头面临流量瓶颈,此时通过外链合作激活广告业务,是更务实的选择。
步步前进,终于开放
小红书为淘天和京东导流,将直接影响其核心广告收入。
广告是内容社区核心收入来源,小红书也不例外。据广发证券2024年2月研报数据,2023年广告营销贡献了小红书约70%-80%的营收,其余收入主要来自电商业务。
但当前其广告业务面临增长压力。
市场下行,品牌方更注重营销效果可量化。虽小红书努力打造「种草-拔草」闭环,但实际种草内容多在其他电商平台转化。
这导致品牌商家虽能看到笔记阅读量、点赞数等前端数据,但难以准确追踪用户最终下单位置、实际转化效果和广告费是否浪费等问题。
这种「只见种草,不见收成」的情况影响了广告主投放信心。
为此,小红书借助外部销售数据,与各大电商平台展开数据合作,分别与淘宝联盟、京东、唯品会等组成小红星、小红盟、小红链。
(图源小红书商业动态公众号)
起初,双方数据开放程度可能不高。
小红书与淘天的「小红星」计划始于2022年,最初通过抽样追踪用户浏览种草内容后的淘宝消费行为,帮助商家科学度量种草价值。
2023年8月,小红书暂停小红星正常使用,原因是「平台收到大量反馈,投诉星任务回传数据缺失,影响统计分析准确性与体验」。
2024年,数据合作更深入。
系统升级后,小红星2.0版本于2024年2月重新上线,数据抽样比例提升至50%。同年7月,小红星3.0版本实现100%笔记数据回传。
这意味着商家能完整获取消费者浏览种草内容后15天内的淘宝搜索、进店、成交等全链路行为数据,大幅提升广告效果评估准确性。
从这个角度看,「红猫计划」更进一步。
具体而言,「红猫计划」强调双方数据共享:小红书开放阅读、评论、点赞等前链路数据,淘宝天猫提供进店、搜索、成交等后链路转化数据。
对小红书来说,打通外部交易数据意义重大,让广告效果可量化、可视化,品牌商家会加大投放预算,为平台带来更多广告收入。
显然,小红书与京东的合作和「红猫计划」类似。
小红书的商业化悖论
与淘天、京东合作,小红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从其商业化发展历程看,这种面向大型电商平台的开放策略是重大转折点。
然而,该开放策略与小红书构建站内电商闭环目标相悖,影响其电商业务发展。
有评论认为,这表明小红书对电商业务重视程度降低,甚至有人惊呼:小红书要放弃电商业务了?
确实,小红书电商发展一波三折。
从早期跨境电商业务,到发展自营电商,再到关闭「小绿洲」和「福利社」等自营项目,小红书一直在寻找适合的电商发展模式,但都未取得预期成效。
2023年调整战略后,小红书转向「生活方式电商」差异化路线,试图在电商市场找突破口。
从聚焦服饰、美妆、家居等非标品类,到基于社区内容生态培育特色商品,小红书避免与大型电商平台在标准化商品和低价策略上正面竞争。
这种策略与小红书「流量平权」相关,其淡化头部效应,扶持中小品牌,通过优质博主连接细分市场需求。
与传统电商追求全网最低价不同,小红书更看重商品背后的生活方式价值,吸引注重品质而非价格的消费群体。
这种做法维护了社区特色、避开了红海竞争,但也拖慢了电商发展速度。
目前,与成熟电商平台相比,小红书商家规模不足,商品丰富度不够,供应链体系不完善。
在此背景下,开放外链带来新挑战。
与淘天合作虽能补全电商品类,但小红书平台商品与淘系商品竞争,用户可站内比价选购,可能削弱小红书电商竞争力。
而且,外链带来的便捷转化可能固化「小红书种草、其他平台成交」的用户习惯,使构建商业闭环目标更难实现。
不过,目前小红书只开放部分行业外链,未全品类开放。
未来,外链可能进一步开放,也可能停滞,难以预测。
同时,小红书仍在加码电商业务。
今年以来,小红书推出「评论区挂链」功能、启动服务商招募计划,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完善电商基础设施。此外,小红书今年曾尝试电商出海业务,但无果。
这次合作是小红书商业化路上的意外之举。
显然,小红书站在商业化十字路口:既要开放外链,又要保持竞争力;既要发挥种草优势获广告收入,又要培育自有电商业务。
过度开放可能丧失商业自主权,完全封闭则面临商业化增长压力。
对于小红书,在「人文精神」和「人间烟火气」等理想主义标签下,商业化之路艰难。
一方面,它不想只做内容引流平台,沦为别家电商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内容若不能有效商业化,又难以支撑那些昂贵的理想主义标签。
何况,开放外链让小红书电商变现长远路径充满疑问。
目前,在电商和广告这两大内容社区商业化路径上,小红书艰难前行、左右摇摆,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其纠结还将持续。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