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一周时间就消耗了 2000 元,却没有任何转化。客户为此找到老板讨说法,老板则忙着找人来背黑锅,我打算直接跑路……

01

如今,乙方的日子愈发艰难,要是在乙方做优化师,那更是难上加难。

有位老铁就吐槽:

5天花了2000块,甲方就在群里抱怨开了,要求老板给个说法。老板没办法,只能找个优化师背锅。

为了给客户解释效果不佳的问题,除了素材和平台,有时候还得让服务器“背锅”。可到最后,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了。

总不能跟客户说“是我自己不行”吧,虽说偶尔自己也会这么怀疑。

还有老铁感慨:

在乙方做优化师久了,背锅都成习惯了,也就慢慢适应了。

昨天后台有老铁说:

信息流投了2000,一分钱转化都没有,打算不干了。

图片

这话看似玩笑,实则满是心酸。

02

优化师是最容易背锅的岗位,这是由其生态位决定的。

前端有产品,后端有销售,中间的引流工作则由优化师负责。

老板从来不觉得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问题,销售也从不认为自己的销售能力有问题。于是,所有问题都被归咎到中间的引流环节,认为是优化师没能用更低的成本找到更多更精准的客户。

要是在甲方做优化师,老板全程把控,或许还能有点“觉悟”。但要是在乙方帮客户代运营优化,客户会百分百认定就是优化的问题。

客观来讲,5天时间可能才刚跑通模型就被叫停了。可能停了几天,又得重新开始。感觉客户就像一直在为跑模型花钱的“大冤种”,而更冤的是我们这些优化师,一次次背锅。

03

在乙方做优化师,既要对乙方老板负责,又要对甲方老板负责,这就导致我们无法纯粹地只对一方负责。

乙方老板给我们发工资,甲方老板给乙方老板“发工资”。作为小小的优化师,真不知道谁才是“爸爸”,在这样的生态链中生存着实不易。

遇到难题,就问AI。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AI,它给出了10条话术,大家看看怎么样?

针对甲方老板要效果的10条话术:

图片[1]-一周时间就消耗了 2000 元,却没有任何转化。客户为此找到老板讨说法,老板则忙着找人来背黑锅,我打算直接跑路……-精准获客

01、“效果波动可能和行业大盘竞争加剧有关,咱们一起分析下竞争对手动态,调整投放时段和素材差异化策略。” ——用客观数据解释问题,避免推诿责任。

02、“当前CPA超标是因为后端转化率下降,建议同步优化客服话术和产品页面,我已协调驻场团队介入排查。” ——强调全链路协作,突破乙方权限局限。

03、“我们会持续优化投放策略,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创意和出价,保证效果稳步提升。” ——展现动态调整能力,增强甲方信心。

04、“对于您关注的获客成本,建议尝试短视频信息流 + 直播引流的组合打法,我已经制作了demo供您预览。” ——主动提出创新方案,体现专业价值。

05、“在控制CPA的同时,我们会用小预算测试新流量入口,探索增量空间,兼顾效果和成本。” ——平衡风险与收益,符合甲方长期诉求。

06、“我已经建立了多维度数据看板,每小时同步核心指标变化,重大波动30分钟内预警并启动应急方案。” ——用透明化沟通消除甲方疑虑。

07、“我们发现高意向用户集中在晚间时段,建议增加这个时段的预算配比,并设计专属优惠活动。” ——基于数据洞察提出精准策略。

08、“为了提升素材点击率,我已邀请甲方产品经理参与创意脑暴会,融合产品卖点和用户痛点。” ——打破甲乙边界,促进深度协作。

09、“我们理解您对效果的高要求,已成立专项优化小组,每半天同步一次数据,确保及时响应问题。” ——用服务强度匹配甲方预期。

10、“建议建立季度联合复盘机制,双方共同制定下阶段OKR,把产品迭代和投放策略深度结合起来。” ——从战略层面绑定甲乙目标,实现长效共赢。

我觉得AI总结的这些沟通技巧很有参考价值。

图片[2]-一周时间就消耗了 2000 元,却没有任何转化。客户为此找到老板讨说法,老板则忙着找人来背黑锅,我打算直接跑路……-精准获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