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2025 年,抖音本地生活迎来挑战!

今晚咱们简单来聊聊抖音本地生活近期的业务状况。

1. 竞争加剧,基础薄弱的品牌增长乏力

去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随后众多品牌纷纷涌入。在抖音电商的逻辑里,没有哪个品牌能够一直独占鳌头,但本地生活有所不同,品牌是建立在门店基础之上的。

今年,品牌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真正的连锁品牌业务持续翻倍增长;而另一部分“云连锁”门店以及服务基础不够坚实的品牌,随着赛道上涌入的品牌增多,业务增长开始乏力。

“云连锁”的流量不稳定,这更多是对门店可控性的直接反映。可控性强的,业务能够持续增长;可控性弱的,就会放弃部分门店,业务回归到平均水平。

此外,现有的叙事逻辑都是从品牌角度出发,而门店“个体”的叙事逻辑一直被忽视。作为品牌,需要增强同理心,从“个体”逻辑来检验品牌叙事的合理性。

2. 认清自身能力

高频需求赛道能够容纳更多的品牌,而低频赛道中大品牌的数量有限,可能只有4 – 5家有机会成为全国性品牌。

在切入赛道之前,还需要了解赛道玩家的门店覆盖情况。如果全国性的货盘已经被其他品牌占据,我们可以先做好区域市场,成为区域头部品牌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平台流量不足

平台流量不够用,主要指的是本地生活内容的展现率。

也就是每位用户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刷到多少条本地生活的内容。抖音的业务是基于内容的,内容是底线,业务变现不能影响用户体验。平台需要做好权衡,有限的商业流量到底该分配给电商、短剧还是本地生活。

当然,随着算法能力的提升,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效率也会提高。对于平台而言,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率,如何减少用户在推荐口的流量,引导他们直接通过其他菜单栏完成成交,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4. 抖音本地生活的中场阶段

之前我们吐槽抖音本地生活的商业化速度超过电商。一方面,平台要促成交易;另一方面,平台也需要实际收入,主要是广告收入。对于前者,抖音拓展类目,所有基于线下场景的业务都可以实现本地生活线上化;对于后者,要做两件事,让品牌愿意花钱,没有品牌就扶持品牌,使它们有能力花钱。

归根结底,这还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平台为什么要把资源给你,你需要提供平台想要的东西。

抖音本地生活还有机会,至少未来两年,大家可以努力冲一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