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快手已掌握了AI短视频的诀窍

宫崎骏在 AI 面前也会败下阵来吗?

近期,社交媒体掀起了一股“晒出你的吉卜力画像”热潮。原来是 OpenAI 将新版 Sora 整合进了 GPT – 4o,用户只需一张照片就能生成媲美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画风的动漫画像,这一成果瞬间在业界引起轰动,“OpenAI 将颠覆影视行业”的言论甚嚣尘上。

然而,印象里影视行业早被 OpenAI“颠覆”过一次。当年 Sora 问世时,影视行业主流观点是“用 Sora 做视频,美工、设计师、分镜师都要失业”。但如今,OpenAI 似乎在倒退,最新版 GPT – 4o 应用只能生成图像,连视频都无法生成了。

当下,视频行业从业者转而使用国产 AI 视频生成工具,如快手的可灵 AI 和抖音的极梦 AI。快手最新财报显示,可灵 AI 发布仅半年,用户就超 600 万,累计生成超 6500 万个视频和 1.75 亿张图片。

除用户数量可观外,快手科技创始人兼 CEO 程一笑还表示:“可灵 AI 半年收入突破 1 亿元,是目前国内商业化变现规模第一的视频生成 AI 应用。”

这场由 Sora 引发的 AI 生成视频浪潮,为何中国厂商能领先?特别是以老铁文化闻名的快手,竟异军突起,成为 AI 科技革命的主力军,这一切着实有些超乎常理……

01 AI,用起来比炒概念重要

2024 年 2 月,OpenAI 发布视频模型 Sora 的 Demo——一段红裙美女街头漫步的 59 秒短视频。因其效果惊艳,影视行业满是“OpenAI 将颠覆行业”的论调。

但此后近一年,Sora 正式版始终未上线,反而传出 OpenAI 对 Sora 生成内容严格管控的消息。它不仅人工精修视频,还严禁效果不佳的视频流出,以此营造 Sora 模型水准超高的假象。

这是 OpenAI 的惯用手段,毕竟它是靠融资生存的公司,需要不断炒作概念来获取大额融资,抬高估值。

相比之下,中国厂商没有 OpenAI 财大气粗,只能采用移动互联网时代“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的打法。

2024 年 6 月 6 日快手推出可灵 AI 后,进行了密集的产品更新。从最初支持 5 秒视频到最长 3 分钟,还能通过微调提示词续写视频;7 月,可灵 AI 升级基础模型,上线海内外会员体系,开启商业化模式;第四季度,除网页端外,可灵 AI 独立 App 上线,同时推出 1.6 版本,综合效果较 1.5 版本提升近 200%。

程一笑称:“可灵团队大约每两周就会上线一个新版本。”截至目前,可灵 AI 已迭代 20 多个版本。

短剧从业者 Kevin 表示,可灵 AI 早期生成的人物表情不自然,颜色饱和度高,动态画面衔接差,AI 感明显。“但快手善于听取建议,能根据使用者的反馈更新产品。”体验过可灵 1.6 版本后,Kevin 觉得“没什么可挑剔的,这是一款我愿意付费的产品”。

用户体验提升源于可灵 AI 基础能力的提升。3 月 27 日,全球知名 AI 测试机构 Artificial Analysis 发布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快手可灵 1.6pro(高品质模式)以 1123 分成为全球图生视频模型最高分,紧随其后的是谷歌的 Google Veo 2,而一直“憋大招”的 Sora 仅排第八。

图片[1]-快手已掌握了AI短视频的诀窍-精准获客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称:“AI 应用没有壁垒,所谓技术壁垒都是忽悠人的。只有真正理解客户,从实际应用出发,做苦活累活,才是真正的壁垒。”这番话引发了不少争议。

但在 AI 生成视频领域,朱啸虎的话很有道理。视频质感、画面调色、人物微表情等细节,很多时候并非靠技术跨越式发展解决,而是依据用户反馈持续微调打磨。就像《哪吒 2》里申公豹的毛发,导演饺子换了几家外包公司,设计师压力大到辞职,最后还是他自己完成。

因此,可灵 AI“使用中迭代”的思路更符合影视行业的实际需求。

02 重要的是新增量

判断从业者是否认可一款产品,关键看付费情况,也就是产品与市场匹配度(PMF)。

目前国内 AI 生成视频工具中,只有可灵 AI 在财报中公布了收入——半年超 1 亿元。其他 AI 工具大多只公布 DAU 和 MAU,对收入数据避而不谈。因为 DAU 和 MAU 可通过补贴、营销短期内提升(如 Kimi 和腾讯元宝),但让用户掏钱却很难。国内大部分 AI 工具类产品收入都不理想。

实际上,可灵 AI 半年 1 亿元的收入,还不到快手全年 1269 亿元营收的千分之一。但程一笑在财报会上特别提及,是因为可灵的收入大多来自订阅用户,这在国内 AI 工具类产品中独一无二。

AI 应用开发者 Tom 说:“在生成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订阅可灵比订阅 Sora 划算太多……”

简单计算,Sora 正式版去年 12 月上线,Plus 版月订阅费 2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5 元),还不能生成人物视频;满血版 Sora Pro 月订阅费 2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50 元),视频生成时长最长 20 秒。

而可灵 AI 黄金会员单月最低 33 元,相当于用一个月 Sora 的费用,能用可灵 43 个月。Tom 调侃:“也许是过惯了‘苦日子’,快手开发 AI 工具都注重价格普惠,难怪卖得好。”

除订阅费收入,AI 对快手更重要的意义是为整体业务带来新增量。

近年来,短视频和电商行业面临流量红利和用户增长瓶颈。但生成式 AI 能为短视频平台注入新动力。

举例来说,直播电商和短视频营销从业者近年很苦恼。广告竞争激烈,素材制作成本高,还难以把握用户喜好。借助大模型,品牌方几分钟就能生成上百条视频素材,再通过模型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筛选出效果更好的素材。若效果不佳,还能再生成 100 条。

程一笑在财报会上透露,依托大模型,快手能让客户视频素材制作成本降低 60% – 70%,未来可能更低。成本降低后,原本不盈利的生意变得有利可图,商家愿意来平台做生意,商业生态就会繁荣。

所以今年周大福、vivo、玛氏箭牌、青岛啤酒等品牌都用可灵制作视频素材和广告短片,既新颖又降低成本。

再如近两年热门的短剧,快手首部 AI 短剧《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播放量突破 5300 万。导演陈坤表示,在 AI 技术助力下,短剧制作成本至少降低了四分之一。贾樟柯、叶锦添、李少红等知名导演也用可灵创作 AIGC 电影短片,还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

从制作成本到内容形式,AI 都为内容创作带来新变化。

03 短视频+AI,可以成为中国公司的杀手锏

3 月 9 日的一篇研报中,摩根大通指出:“2025 年将是中国 AI 应用爆发的关键一年,快手是被明显低估的玩家。”

业界对快手的低估由来已久,“老铁社区”“下沉市场”等标签,让快手看起来像个“低端”玩家。即便到了生成式 AI 时代,这种刻板印象仍未改变。

国内 AI 企业似乎一开始就陷入“一切向 OpenAI 看齐,不考虑自身实际”的怪圈。但这种“伪高端”路线真的适合中国 AI 企业吗?

3 月 31 日,OpenAI 宣布完成一轮 400 亿美元(约合 2900 亿人民币)的融资,主要来自软银,投后估值达 3000 亿美元(约合 2.1 万亿人民币)。此前,OpenAI 还获得过微软上百亿美金投资以及去年 10 月的 66 亿美金融资。

OpenAI 的模式适合财大气粗的美股,靠烧钱、玩概念、与大厂绑定发展。凭借美股近乎无限的资金和欧美用户良好的 SaaS 付费习惯,OpenAI 不愁买家。

但中国企业不同。中国投资机构厌恶风险,国内 SaaS 市场付费不成熟,从投资和营收两方面限制了 OpenAI 烧钱模式在国内的可行性。

中国厂商只能从应用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目前来看,中国厂商最大的优势可能是短视频生态。

《2025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10.9 亿人,使用率 98.4%,连续 6 年位居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156 分钟,居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同比增长 3.1%。

图片[2]-快手已掌握了AI短视频的诀窍-精准获客

在海外市场,Tiktok 和 Kwai 等短视频应用在欧洲、美国、澳洲、东南亚、非洲、南美拓展市场,风头甚至超过 Facebook、Twitter 和 Youtube 等传统巨头。

中国坚实的短视频生态加上 AI 能力,更有可能在 AI 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 AI 模型分析短视频、直播、评论和用户兴趣,优化推送内容,提高用户活跃度;用 AI 为内容打标,应用于推荐、搜索、广告等场景,提升线上营销服务推荐转化效果;通过 AI 换脸、AI 配音为内容创作增添玩法,提高内容趣味性……这些都是可行的发展方向。

要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成式 AI 的魅力,靠的不是渲染 AGI 梦想,而是“回答我!look in my eys!”这样的 AI 换脸视频、能将自拍照秒变动画风的 AI 小程序以及制作精良的 AI 短剧。

对 AGI 的追求固然伟大,但技术创新不止一种模式。像快手这样聚焦短视频领域,结合中国国情,加速 AI 技术应用,同样能成为中国公司的制胜法宝。

正如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所说:“在美国每天大量的创新中,DeepSeek 很普通。硅谷惊讶,是因为一家中国公司能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游戏……”

这再次证明,让竞争对手惊讶的,不是跟随,而是模式创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