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2025 免费短剧的进化图景

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一位免费短剧制片负责人宣布,2025年将推出行业首个“剧本共享平台”和“灵枢2.0”创作者工具。届时,平台会对稀缺品类和创新题材给予额外收益,分账或保底最高上浮30%,并开通项目投递绿色通道。

稀缺品类补贴、剧本版权共享、AI辅助创作……2025年的短剧生态又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呢?

### 一、短剧市场新变化
2024年上半年,同行们还在热烈讨论是否要做免费短剧。然而半年过去,讨论风向已从“做不做”变为“怎么做”“和谁做”。

不到1年时间,免费短剧就扭转了市场风向,打破了付费短剧的主流地位,与付费模式并称为市场“双强”。

#### (一)播放破十亿成为免费爆款标准
如果说付费短剧的爆款标准是充值过亿,那免费短剧的标准则是观看量破10亿。
综合各视频平台的剧集分账计算模型,不管是独播还是非独播,除去保底激励、定级定价等固定分成系数,“有效播放时长”是决定分账收入的关键因素。简单来讲,播放量越高,分账结算时越占优势。
DataEye –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上线抖音端原生的短剧中,截至2月27日,播放量破亿的有23部,其中2部短剧在1个月内播放量破5亿,且均为免费短剧。
免费短剧头部平台红果短剧发布的春节档战报显示,春节期间站内总观看量达193亿,有4部短剧观看量超10亿。

短剧快速发展的这一年,众多人紧盯2025春节档,期望续写《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神话。但听花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该剧流水惊人,可作为出品方,他们最后到手的分账金额只有500多万元。
对比之下,腾讯视频春节档有4部分账在600万以上的短剧。2024年11月的免费短剧平台战报中,也出现单部剧单月分账超500万的作品。这些短剧虽声量不如付费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但实际收益并不低。

#### (二)宣发不再依靠投流
从宣发手法来看,短剧宣发正逐渐向网剧和长剧靠拢,从单纯依靠广告投流转向多元化的口碑话题营销。不少走精品化路线的短剧厂商,多靠口碑和话题破圈,而非单纯投流。
以短剧《好一个乖乖女》为例,DataEye –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该剧上线以来总素材投放数仅9904组,但在某免费短剧APP内热度超7000万,累计播放量超10亿。男主角柯淳凭借该剧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在抖音增粉100多万,还斩获多项时尚资源。
在“减产求精”的创作趋势下,短剧出品方的宣发费用跨度很大,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有制片人向DataEye短剧观察透露:“现在短剧不再小众,投流性价比太低,不如做粉丝营销。投流是剧方和平台方单向出力,而做宣发是多方努力。我们想推剧,平台给流量,演员主动宣传,加上粉丝安利反哺,整体性价比更高。”
虽然宣发成本仍存在,但远不像投流那样占比高达八成,大部分短剧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能实现保底回本。

#### (三)短剧创作越来越关注长尾效应
免费模式下,短剧制作方通过与平台合作,将宣发“压力”转移给平台。有了平台依托,制作方无需自行将投流素材推送给每个用户,从而有更多精力关注用户长期留存和剧集的长尾效应。
在免费模式中,内容决定市场,短剧从业者需成为长期主义者,拉长短剧生命周期,才能获得更多商业流量、收益和内容预算,为创新优质精品内容创造更好环境。
某头部短剧导演向DataEye短剧观察透露,过去制作付费短剧时,拍摄中可能会刻意设置投流用的爽点、预判爆点。但团队决定减少投流、转免费模式后,工作状态更轻松,有更多时间考虑剧集精细化,也有更多资金改进服化道,以吸引观众二刷三刷。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抖音原生头部微短剧首月收入占总收入的80%,2 – 3月后收入占比为15%,4 – 6月仍能保持总收入的5%。这表明微短剧盈利模式正转向长期性的用户留存和内容传播。
同时,DataEye – ADX行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去重)超4.46万部,其中新剧总数超3.64万部,占比约82%。老剧长尾效应显著,新剧供应基本稳定。
端原生模式和免费模式的发展,让创作者逐渐降低对投流模式的依赖,更加专注于内容质量深耕,发挥短剧的长尾效应,而非追求短期的ROI。

#### (四)用户圈层泛化,导致题材分众化
爆款背后是同质化的质疑声和不断加强的监管警告,“女频主打霸总、甜宠、虐恋,男频主打逆袭、战神、玄幻”的爆款模式逐渐失灵。
从侧面看,短剧用户圈子不断泛化也是题材多样化、分众化需求提升的原因之一。
春节期间,杨迪妈妈追星短剧演员,黄子韬、刘晓庆等明星分享短剧片单,引发热议。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免费短剧女性用户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年轻用户更是大幅增长40%。
越来越多的制作方和平台方试图寻找新出路,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剧口味。
以某免费短剧平台为例,该平台不仅区分了男频和女频,还在时代背景、主题情节和角色设定上对题材进行了新的细分,题材选择多达60种。这既让用户能更精准选择观剧品味,也说明短剧题材分众化趋势愈发明显。
此外,数据显示,武侠、悬疑推理、谍战等新兴题材用户观看时长持续攀升,怀旧情感、历史古代、奇幻玄幻等多元题材进入“需求井喷期”,但供给仍不足。
原上青云创始人石小琳在出席DataEye剧查查之夜活动时提到,未来免费短剧市场将扩大,免费主导下的短剧市场题材更丰富、选择更多样。这既让观众有更多选择权,也能让更多人关注甚至爱上短剧。
根据最新的“果燃计划”,未来免费短剧端将更关注稀缺品类内容创作,在分账结算策略上,大力补贴稀缺品类内容,提高内容单价,对稀缺品类和创新题材分账或保底最高上浮30%,并开通项目投递绿色通道。
随着受众圈层扩大,那些“尚未被开发的题材”将有更多机会被观众和内容制作方关注。

### 二、短剧产业的变革与创新
从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到AI赋能、版权共享、横竖屏双轨并行的新纪元,2025年的短剧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

#### (一)免费内容精品化
2025年春节档,超50部免费精品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各平台免费精品短剧共计超300部,免费内容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免费短剧市场占比从1月的11%攀升至12月超过50%,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虽然付费市场仍稳步增长,但随着精品化发展,观剧群体不断扩大,观众观剧品味不断提升。过去靠“博眼球”“土味”“爽感上头”等吸引用户付费的手段,未来未必可行,内容质量才是赢得口碑的关键。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未来谁能降低看剧价格、提升内容质量,谁就能在观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 (二)竖屏产能溢出,横屏的潜力巨大
短剧演员左一在近期出席DataEye剧查查之夜活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5年希望有机会尝试横屏短剧表演。此外,何健麒、柯淳、代高政等短剧演员登上两档演技综艺舞台并拍摄时尚杂志,短剧导演彭继磊和制片人王基远加盟毕志飞导演电影新作。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台前演员还是幕后工作者,竖屏短剧产能都在溢出。
从2025年上线的抖音端原生播放量TOP10的短剧来看,横屏短剧包揽TOP5。可见,横屏叙事仍具优势,横屏短剧潜力值得深挖。
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表示,腾讯视频将把长剧集预算中10% – 20%的低效部分转移到横屏短剧开发。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也在会上判断,横屏短剧正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今年将在不放弃竖屏短剧制作升级的基础上,重点布局横屏短剧领域。
平台资源的倾斜和竖屏短剧工作者的“跨界”都表明,横屏短剧将是未来增长的核心赛道。

#### (三)创作生态开放:版权共享
一免费短剧平台发布的最新创作者扶持计划显示,将“推出行业首个‘剧本共享平台’,每日更新超100部优质剧本,合作方可免费获取拍摄授权。
从产业链角度看,剧本版权的开放流动给制作方和平台方带来了新机遇。对于没有优质原创剧本产出能力的初创团队,可背靠大平台免费获取优质剧本拍摄权或改编权,解决剧本产能不足问题,提高制作效率;对于平台方,能丰富片库,发掘优质合作方;对于原创编剧,剧本共享模式能促进优质剧本流通与复用,让优秀剧本有机会与更多优质制作团队合作,迭代出更高质量、更精品化的内容。
从题材挖掘方面看,剧本开放共享模式能让一些小众题材有机会被感兴趣或匹配的制作方挖掘亮点、开发多元视角,推动剧本质量升级创新。

#### (四)内容制作提效:AI介入
短剧同质化问题,根源在于剧本创作能力不足和拍摄技术壁垒。
短剧行业头部制作方西安达林创始人杨林达在出席DataEye剧查查之夜活动时分享了对使用AI工具辅助短剧创作的看法。他表示,AI工具将重构创作生态,简化创作流程和技术门槛。虽然AI无法取代人类,但能提升创作能力。
2024年下半年,从短剧平台方到制作方都在积极布局AI工具,抖音、快手等短剧巨头先后推出AIGC短剧作品。
今年2月23日,国内短剧创作与发行平台“映鱼互动”宣布,正式完成与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全面技术对接。前一天,红果官宣即将上线“灵枢2.0”创作者工具,为创作者提供选题热度分析、剧本智能诊断、项目数据复盘等全流程支持。
未来,AI技术将在剧本孵化、短剧制作、市场反馈等各阶段提升短剧制作效率。
2025年才刚刚开始,短剧产业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破局勇气。当技术赋能与人文创作形成良性循环,这场从内容生产到分发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正推动行业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深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