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

面对腾讯元宝与DeepSeek的竞争压力,豆包从抖音处获得助力。

近期,豆包开启一项新功能内测。在原有对话内容界面,用户上滑屏幕,会出现基于自身兴趣和对话的推荐内容流,如同在豆包内打造了一个微缩版“抖音”。此前,豆包在生成答案时就会提供抖音短视频特色内容。

豆包相关负责人称,这只是一个“小流量实验,主要用于了解用户需求”。

图片[1]-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精准获客

抖音内容生态的加持,是豆包增强用户粘性、对抗腾讯元宝与DeepSeek竞争的重要手段。

自2月13日接入DeepSeek – R1满血版后,腾讯元宝与豆包在排名上展开多轮争夺。2月20日,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上,腾讯元宝首次跻身前三,位居豆包之后;2月22日,元宝反超豆包升至第二,并于3月3日超过DeepSeek,首次登顶。

然而好景不长,约一周后的3月9日,元宝排名下滑至DeepSeek和豆包之后,位列第三。目前,被豆包超越的元宝,排名进一步降至第四。

排名的频繁变动,凸显出综合类AI原生APP用户粘性不足、卸载率高的问题。

除借助内容增强用户粘性外,投流拉新稳固市场份额成为对抗高卸载率的另一手段。相比豆包,腾讯元宝更倾向于投流。

图片[2]-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精准获客

近期,腾讯元宝将广告投放到乡镇市场,通过刷墙广告吸引下沉用户。但在产品缺乏独特性的情况下,留住用户仍是元宝和豆包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免费策略下,如何让普通用户对自家APP产生忠诚度。毕竟,若未来出现体验更好的模型,或DeepSeek解决服务卡顿问题,用户很可能流失。

路透社爆料,DeepSeek内部正加速推出R2模型,原计划5月初发布,现官方希望提前。傅盛认为:“大模型就像核武器,大公司必须拥有。若模型能力有重大突破而没跟上,用户会被抢走。”

大厂也是如此行动。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上线自研的腾讯混元T1推理模型,并预告自研的快思考模型Turbo S将很快全量登陆。

字节一直未在豆包中接入DeepSeek,2月25日被曝出在豆包中小范围测试自研的深度思考型推理模型。最新消息是,3月18日豆包APP全量上线深度思考功能。

3月18日上午,字节豆包大模型部门(Seed)召开全员会,在模型研究和应用上达成新共识——模型应用长期要贴合模型能力。

01

2024年,豆包让外界看到大厂做AI应用的优势;2025年,元宝则展现了大厂的资金实力。

趁着DeepSeek服务繁忙,背靠云资源的腾讯元宝获得了大量DeepSeek红利。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DeepSeek、豆包、元宝的日活跃用户分别为4885万、2947万、797万。与2月1日相比,DeepSeek增长60%,豆包增长91%,元宝增长3365%。

除了享受DeepSeek外溢红利,腾讯元宝还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流量,不仅得到微信、QQ等腾讯系产品的导流,还超越豆包、Kimi等,成为投流新王者。AppGrowing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 – 3月13日,豆包、元宝、Kimi的投放金额分别为0.9亿元、7.1亿元、1.5亿元,主要变化发生在接入DeepSeek后的2月。

但接入DeepSeek和大量投流只是腾讯AI to C业务的开端。如何留存新增用户并吸引更多新用户,是腾讯元宝面临的新考验。

豆包投流平稳却再次反超元宝,证明AI应用不能仅靠投流取胜。

去年下半年大力投流后,豆包深耕与抖音的内容联动,寻求差异化竞争。

图片[3]-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精准获客

在用户体验上,豆包给出答案时,常附带一到多条抖音短视频。而且,豆包作为中转站,实现了在微信中不跳转打开抖音即可刷视频的“互联互通”。

具体操作是,将与豆包的对话分享到微信后,用户可在微信内直接观看对话中的短视频,还支持无限上滑刷新。

如今,豆包内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的推荐内容流,是其与抖音内容联动的进一步升级。

通过算法推荐精准匹配内容,豆包希望吸引用户花费更多时间使用,增强产品用户粘性。

腾讯元宝在内容联动上也有尝试。背靠微信,它曾推出可独家调用微信公众号内容、允许从微信导入文件的功能,但实际体验中,与微信内容生态的融合不够精准,调用公众号文章时会出错。

02

除内容联动外,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方面,元宝还有待提升。

当用户看到物品想让大模型识别时,豆包拍照后会直接引导选择物品,无需输入提示词就能给出答案。而元宝拍照后无引导词,有时需手动输入描述提示词才能得到结果,便捷性不足。

在智能体开发上,虽然元宝智能体数量多,但打造爆款智能体的能力不如豆包。

2024年,头部综合类AI原生APP中智能体数量超102000个,超过小程序数量(MAU大于1万,7000 +),仅次于APP数量(MAU大于1万,127000 +),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分发中心。

图片[4]-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精准获客

QuestMobile数据显示,通义、讯飞、腾讯元宝的智能体数量位居前三,但流量均不足500万;未进前三的豆包,智能体流量却排名第一。以春节热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豆包推出石矶娘娘角色扮演类智能体,元宝则无动作。

元宝和豆包产品设计与运营思路的差异,或许与两家公司对AI to C应用的态度有关。

接入DeepSeek前,腾讯对C端应用不够重视。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后,百度、阿里等大厂在2023年三四月份推出自研大模型和AI助手产品。

腾讯比字节行动更慢。字节2023年8月亮相云雀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前身),腾讯9月才上线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官方AI助手腾讯元宝去年5月才上线。

过去两年大模型发展中,腾讯在自研大模型上线时间和AI助手发布节奏上都较为滞后。

功能更新上,去年12月豆包上线拍照问答功能,直到2月底,元宝才支持上传及拍照识图。

DeepSeek加速了腾讯元宝的产品更新。2月中旬后,元宝版本更新从月更变为周更,如今已提速至日更。

03

即便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赶上豆包,元宝仍需解决留住用户的难题。

这并非元宝独有的困境。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全网月人均时长171.7小时,而AI应用月人均使用时长仅132.8分钟,相差60倍。

使用时长短导致大部分AI助手类APP卸载率超20%。即便豆包卸载率最低(17.7%)、月人均使用次数最多(41.7次),也面临内部商业化挑战。

图片[5]-腾讯元宝难以“抗衡”抖音豆包-精准获客

去年12月,据智能涌现爆料,字节内部管理层认为基于文本的对话类产品可能不是理想形态:付费订阅模式在中国难行,使用时长和轮次少导致广告空间小,这是豆包的潜在瓶颈。

当时,有字节管理层建议寻找更低门槛、更“多模态”的产品形式,剪映和即梦可能更适合长期发展。

根本原因在于AI助手类产品未建立新的账号体系。在留住用户方面,各AI助手缺乏独特性,用户更换使用产品对生成结果影响不大。

腾讯凭借微信、字节凭借抖音的账号体系,为旗下新产品引流,受益的就是元宝和豆包。

DeepSeek的崛起让大厂看到AI助手实现规模效应的可能,没人敢错过先发优势。

这也解释了,在AI超级应用形态和商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腾讯、字节等大厂为何加码C端应用。

更重要的是,更多大厂盯上AI应用入口并开始行动。

去年12月底,阿里将通义应用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近期提升夸克重要性,定位为AI旗舰应用,有争夺“投流王”的趋势。

AppGrowing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AI应用投放排行榜中,通义千问排名20开外。2月底开始加大广告投入,3月6日发布开源推理模型QwQ – 32B后,投放量攀升,已进入投放TOP10。

这场AI助手入口争夺战已不受单个公司控制,大厂只能继续竞争,直至分出胜负。

参考资料:

《字节大模型全员会,朱文佳和吴永辉一起聊了方向、组织和开源》极客公园

《对话傅盛:AI时代的超级应用是什么?》财经杂志

《烧钱做大豆包元宝,字节腾讯为什么这么做?》财经杂志

《引DeepSeek入室,马化腾敢,张一鸣敢吗?》字母榜

《字节内部判断AI对话类产品天花板可能不高,提升剪映即梦优先级》智能涌现

撰文:赵晋杰 编辑:王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