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年的 315 大家看了吗?每年的 315 不仅是全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品牌和公关部门的一道难关。不过,蜜雪冰城却是个例外。
按照蜜雪冰城总部规定,制作饮品的鲜橙和鲜柠檬片需现切现用,未用完的在打烊时要废弃。然而,今年 315 有媒体曝光,蜜雪冰城湖北某商场门店存在问题。店员将当天剩余的柠檬切片和橙子切片藏在操作台下方置物柜,准备第二天使用,还把装柠檬片的桶常温放置在门店角落。同时,记者多次在该门店看到苍蝇和飞虫在塑料杯盖里乱爬,而这些杯盖洗一洗第二天接着用。
这可不就是撞在 315 的枪口上了嘛!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蜜雪冰城还没来得及反应,网友们就扛起蜜雪的大旗,在评论区为其上演了一出《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网友们纷纷发言:“什么?查了这么久就查出了隔夜柠檬?”
“还只有一家。”
“这伤不到我,我自己都为了凑单多买冷藏了隔夜喝。”
“我自己家柠檬也隔夜啊。”
“查这个不如去查查鲜切水果?”
“说起隔夜这件事,要不你去查查我妈?”
甚至有人说:“蜜雪冰城没塌房,全国的婆婆和妈妈都要塌房了。”还有人把自己都“豁出去”了:“这事哪能怪小雪——‘不是它过期了,而是我来迟了’。”
“隔夜也不会隔太多的。”
蜜雪冰城仿佛有自己的“福尔摩丝”,有网友表示:“这么看的话,以前拉肚子都错怪他了,该怪的另有其品牌。”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为小雪出主意,有人从玻璃渣里捡糖吃:记者说蜜雪用隔夜的柠檬,网友就说蜜雪用的真水果。
蜜雪前员工也出来作证,称自己去过的门店真的不会有这种情况。还有人搬出雪王的社会贡献。
话说回来,抓雪王的 315 记者,你就没有错吗?看到雪王门店出来道歉,网友喊出《退到我身后》。
而同样被 315 举报的沪上阿姨就没这么好运了,上海婶子直呼:“天塌了!”
不得不说,蜜雪冰城这个品牌太牛了。一遇到负面新闻,网友就自发成为其公关。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堪称品牌界的奇观。
蜜雪冰城为何有这样的“福气”,从评论区就能看出来:
其一,它在奶茶品牌里价格亲民。蜜雪冰城以均价 4 – 6 元的产品覆盖下沉市场,是“奶茶自由”的象征。和动辄十几二十元一杯的奶茶相比,网友对蜜雪冰城也没太多要求。在当下消费降级的环境下,大家觉得品牌能放真柠檬而不是添加剂,就已经很“良心”了。
低价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品牌免责的“保护色”。选择购买蜜雪冰城的人,对其品质本就有一定预期。大家对 4 块一杯的蜜雪冰城的要求不是品质多好,而是足够便宜,一般的“隔夜问题”影响不了它。
其二,蜜雪冰城的营销很克制,日常形象踏实圈粉。自从雪王火了之后,这个品牌一直很讨喜。它不唱高调,莫名接地气且有亲和力。该捐款时不含糊,代言人就是雪王自己,不会让大家有背负品牌溢价的吃亏感。
其三,相对于大家对 315 的期待,蜜雪冰城这波问题杀伤力较低。对于 315 这个节点,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揭发出身边令人担忧的食品和产品安全问题。蜜雪冰城的问题与遍地的“科技与狠活”相比,隔夜的柠檬根本不值一提,而且杯盖也不是不洗。
同时,就像蜜雪的前员工现身说法的那样,目前的问题属于个别门店的行为,不能对整个品牌一概而论。总之,在 315 的话题下,蜜雪冰城的问题最不让人意外,大家也最不愿意被它分散注意力。
但即便如此,蜜雪冰城品牌和公关部门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场网友自发的公关,越来越像一场自下而上的舆论反骨游戏,对蜜雪冰城品牌来说并非完全是好事。
一方面,大家的反向舆论看似帮了蜜雪冰城,实际上却把它的形象和底线框在了低端品质上,限制了品牌的发展空间。一旦品牌想要涨价或是拓展高价新品,就可能遭到反噬。
另一方面,用户玩笑归玩笑,品牌要分清重点。大家乐意拿蜜雪冰城开玩笑,但食品安全永远是底线。网友们越替品牌说话,品牌越要表态,不能辜负大家的喜爱。
虽然短期内品牌可以借助情感联结和低价优势化解危机,但还是要正视加盟模式的管理漏洞,强化供应链和品控体系。毕竟,相对于不可控的舆论保护,从自身出发避免风险才是关键。
你怎么看呢?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