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如何打造品牌?这里有品牌打造的方法论!

若没有品牌,你的产品极易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只能不断和消费者进行价格拉锯。

然而,品牌并非企业单方面定义的,它是消费者认可的结果。

很多人一提到品牌就心生畏惧,觉得它遥不可及。

品牌这个话题内容丰富,几天几夜也讲不完。今天,我主要分享品牌两方面的内容:

  • 品牌的目的与误解——即品牌是什么、有什么用,人们对品牌存在哪些误解。
  • 品牌的打造方法——既然要做品牌,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一、品牌的目的与三大误解

1. 品牌的含义与目的

先问大家,品牌是什么?

答案或许多种多样,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品牌,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定义。

在品牌理论的经典与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品牌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定位理论创始人特劳特认为,品牌代表一个品类;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觉得,品牌代表一种形象;华与华则指出,品牌是产品的牌子,是名字、话语和符号,它代表产品,能为顾客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我们不必纠结于品牌的官方定义,关键是要明白品牌的目的。品牌最终是为了什么?这才是重点。

我认为品牌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本质上是个流量池,能吸引顾客。

没有品牌,即便产品优质,也会有人觉得价格高;有了品牌,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在选择同类产品时,顾客可能优先考虑品牌产品。比如在超市,即使可口可乐没有刻意推销,你想买饮料时看到它,可能会优先被吸引并购买。这就是品牌促进销售的作用。

打造品牌忠诚度、联想度等,最终也是为了促使消费者选择和购买产品。

如今圈内有各种品牌理论,如网红卖货通过共鸣、认可、购买和分享,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产品销售,品牌也是如此。

2. 品牌的三种常见误解

我发现很多人对品牌存在误解,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认为取个名字、设计个LOGO,完成注册就是品牌

这只是品牌的视觉符号,是品牌的一部分,并非品牌的全部,也不是品牌打造的步骤。品牌的名字很重要,像“可口可乐”价值连城,但这只是品牌的呈现方式,而非打造过程。这就好比想成为网红,不是取个网红昵称就行,还需正确的方式去打造。

(2)觉得只有大公司和上市公司才能做品牌

有人认为品牌离自己很遥远,只有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产品才是品牌,小企业只要能赚钱就行,无需品牌。很多人觉得初创企业或小微企业应先考虑生存,再谈品牌。虽然小微企业更看重数据增长,但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首先,建立品牌是促进产品销售、实现企业与产品长期增长的方式。随着对品牌的正确投入,产品购买会更有效,形成品牌资产。比如可口可乐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品牌建立后会吸引众多消费者。

其次,任何想长久经营的企业都应从一开始就考虑品牌,包括取名,要考虑商标产权和品牌认知资产等长期发展问题。个人做生意时,在朋友、客户和业内积累的口碑,也是在建立个人品牌,目的是让生意更长久、更赚钱。

过去供不应求的时代,有产品就能卖出去,无需营销和品牌。但现在,产品若无优势,仅靠价格竞争行不通。低价不一定能吸引用户,用户更看重对比后的价值。除非像沃尔玛那样以低价为战略,否则难以留住用户和盈利。而且,互联网平台的盈利模式并非所有品牌都能模仿,多数品牌还是要靠用户购买产品盈利。

(3)认为打造品牌要花大量资金砸广告

以王老吉、瓜子二手车等品牌为例,很多人有这样的误解。实际上,品牌需要广告宣传,但砸几千万、几亿做广告并非打造品牌的唯一方式,广告推广只是品牌打造的一部分。不同行业、企业和资源,做法不同。快消品重视渠道和广告投入,餐饮更多靠体验驱动。

综上所述,品牌本质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应考虑品牌,且打造品牌并非都需要大量资金,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做法。

接下来,我分享品牌打造的四个主要步骤。虽各品牌情况不同,但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助力品牌和企业更好发展。

二、品牌打造的四个核心步骤方法

关于品牌打造的步骤,营销史上有多种观点,如定位理论、CBBE模型(国际品牌专家Kevin Keller提出的创建品牌标识、打造品牌内涵、品牌反应、建立品牌关系等),还有众多品牌理论。

有些理论值得学习,但对于实战的企业家和营销人来说,很多理论难以理解,实际情况也变数多,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竞争环境等进行优化调整。这也是很多人看了品牌理论书却不知如何做品牌营销的原因之一,在实际商业环境中,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下面我分享的品牌打造思路,适合多数品牌参考(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调整):

  • 从需求出发确定价值方向
  • 提供差异化价值
  • 品牌价值的可视化传递
  • 品牌价值的持续管理

1. 确定品牌价值方向:品牌一切从需求出发,满足需求才能创造品牌价值

商业的出发点是需求,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从需求出发,识别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其他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就能实现价值交换。

比如,我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吃海底捞火锅,因为它能更好地满足我宴请朋友等就餐和社交需求,所以我选择消费这个品牌。

如何洞悉消费者需求,确定品牌价值方向呢?可从两方面思考:

第一,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顺势而为

如今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已从上网快、通话通畅上升到对“拍照”功能的追求,各大手机品牌都在强调拍照优势。这是因为社交媒体普及,人们有了更多分享需求。平时多观察总结消费者需求变化,顺势而为,品牌价值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们为串串香品牌提出“不卖隔夜肉串”的定位,就是基于消费者对餐饮“新鲜”的需求变化。

第二,总结行业发展规律,先人半步

任何行业或品类的发展都有周期变化和创新。比如手表行业,经历高峰、衰落,如今以饰品的新需求重新兴起,很多人买手表是为了形象表达。

为何是“先人半步”而非“快人一步”呢?因为市场力量大于个人和团队力量,太快可能成为先烈,太慢则会被市场淘汰,“先人半步”刚刚好。但这需要不断试错优化和判断,因为没人能百分百准确预判市场走向。

品牌要从需求出发,满足需求才能创造品牌价值。确定价值方向后,要思考能为顾客提供怎样的差异化价值,这是品牌打造的关键,也是第二步。

2. 提供品牌差异化价值:品牌只有具备差异化价值才能事半功倍

明确品牌方向后,还需思考适合自己的具体路径。

很多手机品牌都往“拍照”方向发展,但各有不同的价值点。如小米强调“拍人更美”,vivo突出“逆光也清晰”。

餐饮品牌方面,消费者对吃饭的需求不再只是吃饱,还要吃好,正餐品类要满足社交等需求。如火锅、自助餐、中餐馆等,还出现了胡桃里这样的餐饮模式。

挖掘差异化价值要结合消费者需求、企业自身优势和竞争环境等因素。但不能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差异化要建立在对消费者有价值的基础上。比如手机超大有差异化,但对消费者无价值,就不能算差异化价值。

3. 品牌价值传递时的呈现可视化:用户无法感受到价值,就是自嗨

确定差异化价值后,工作并未完成。若用户感受不到价值,一切都是徒劳。确定战略方向后,要投入大量资源,获取消费者认知优势,抢占心智,打造品牌,赢得竞争优势,所以品牌价值传递要可视化。

品牌价值可视化不仅指取好名字、设计好LOGO等视觉符号,更要让消费者直接感知品牌核心价值。

比如海底捞服务好,这对吃火锅的用户和品牌来说是有价值的差异化优势。但只口头说,顾客感受不到服务价值,就无法建立品牌认知和促进重复购买。而顾客去海底捞就餐,没进门就能切实感受到服务价值(此模式并非每个品牌都能模仿,仅作示例)。

我们为一个火锅品牌传递“锅底是用真正的好牛油”这一价值时,让服务员当着顾客面把封装的牛油放进锅里,让顾客看得见,这就是价值的可视化传递。

品牌提供的价值要可视化、可感知地传递给目标用户,用户才会认可和购买,实现品牌目的。

4. 品牌价值的持续管理:想要用户持续购买品牌,就要对品牌价值进行持续性管理

过去,品牌完成“购买”动作后就不再关注消费者使用情况和售后问题。但在如今信息传播普及的商业环境中,消费者购买后的体验和售后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后会传播,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网上有段子说“一个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就可以毁掉一个上百年的品牌”,并非危言耸听,如前段时间的奔驰事件。

品牌打造后,要考虑如何让购买后的顾客继续消费,甚至推荐给身边朋友,这涉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很多品牌通过官微(微信公众号、社群、微博、抖音等)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及时维护调整。小点的品牌或线下门店,用个人微信号加顾客微信,经营好朋友圈和社群,也是售后管理的方式。

管理购买后顾客的工具只是手段,关键是要有售后关系管理的意识,不能让顾客购买后就被忽视。有时失去一个顾客,可能会失去其背后的众多潜在顾客。

三、总结

本次分享主要围绕品牌的含义、目的和打造方法。

(1)品牌的含义与目的

品牌本质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从创立起就应考虑品牌,打造品牌并非都需大量资金,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做法。

(2)品牌打造的四个方法过程

  • 确定品牌价值方向:品牌一切从需求出发,满足需求才能创造品牌价值。
  • 提供品牌差异化价值:品牌只有具备差异化价值才能事半功倍。
  • 品牌价值传递时的呈现可视化:用户无法感受到价值,就是自嗨。
  • 品牌价值的持续管理:想要用户持续购买品牌,就要对品牌价值进行持续性管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