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人口达14亿,微信日活跃用户超10亿。此时的微信,已不再只是熟人社交工具,也不再是单纯为他人输送流量的工具,它连接着你我他,还连接着商业世界。
也许你还怀念微信只有摇一摇功能的日子,那时它带给我们无尽的幻想与快乐。但在2019年,微信不再仅仅是你的朋友,它期望与你携手,赚取他人的财富。
01 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的内容生态
1. 公众号的发展变迁
一位媒体行业从业者曾说:“1995 – 2005年,是传统媒体独领风骚的时期;2005 – 2015年,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包括PC和APP)共同繁荣的阶段;2015 – 2025年,是以公众号为代表的图文新媒体和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影视新媒体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微信公众号诞生的4年,见证了一个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4年时间,初心未改,却增添了许多“门道”。
如今,微信公众号增添了诸多“利器”,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短视频方面,都印证了这位从业者的观点。毕竟,微信不会错过任何发展机遇。
2. 如何构建公众号的三种生态?
微信公众号常见的三种生态为“流量、内容和产品”。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紧密关联。
1)公众号内容生态
微信公众号做内容,是微信最早形成的生态,也是最早的一波红利。2014年,为顺应新媒体潮流,微信为个人用户开放了“认证”功能,但到10月该福利便停止了。那时,各公众号比拼的是原创内容,谁能引起用户共鸣谁就能胜出。在其鼎盛时期,出现了咪蒙这样的公众号,还诞生了价值3亿元的天价公众号。
2019年,再谈微信公众号内容,或许有人会觉得过时。不得不承认,如今仅靠内容运营微信公众号确实颇具难度。微信公众号采用订阅制,内容触达用户的方式单一,仅靠通知。从作者过往文章的数据来看,通过公众号消息阅读文章的用户约占20%,而所有公众号的平均点击率远低于此。
此外,微信公众号数量众多,内容同质化严重,存在大量洗稿、非法转载等现象。而且,微信公众号内容商业化困难,基本依靠在文章中推荐课程或植入广告来实现变现。
基于上述情况,说说2019年运营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好处。
知识沉淀:坚持输出内容,持续迭代,公众号是绝佳的个人知识笔记本。
个人名片:微信公众号是展示自我的良好窗口,便于他人了解你,关键时刻还能发挥重要作用。
个人影响力:持续输出知识,能不断积累个人影响力和成就感。以作者为例,通过写文章获得了众多朋友的认可。
如果你打算从零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内容,有以下几点建议:
明确定位:任何内容平台都希望创作者是某领域的专家,公众号也不例外。开始创作前,要选好方向,建议从兴趣或职业方向切入,同时结合微信好友的构成进行综合定位,因为早期读者多来自你的“朋友圈”。
塑造品牌:品牌即IP,公众号的品牌设计涵盖logo、介绍、欢迎语和关键词回复等。优质的IP易于记忆和联想,用户看到它就能识别出你。若个人特点鲜明,可用自己的姓名作为IP,如腾讯系常用英文名,阿里系惯用花名,也可精心设计一个独特的IP。
规划内容线:围绕公众号定位,规划1 – 3条内容线。例如「产品麻糖堆」公众号,一条线是对互联网话题进行深度解读,包含私域流量和经营产品两个系列;另一条线是产品杂谈,主要讲解产品技能和运用产品思维解决问题。同时,运营公众号内容要持续迭代。作者写好文章后,会多次阅读并调整,还能检查错别字。若运营纯知识型公众号,建议以深度内容为主。
规范排版:公众号内容排版如同为文章穿上漂亮的衣服,美观的排版不仅便于读者阅读,还能提高文章的通读率,而通读率是衡量内容质量的重要标准。
引流与留存:公众号引流可借助朋友圈、社群、其他公众号及站外流量。留存以内容为核心,交互活动为辅。作者的公众号阅读量主要来自朋友圈和看一看,部分来自其他公众号转载和微信搜一搜,站外流量主要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PMcaff。留存方面,以社群为主,赠送资料为辅。
商业化:若运营目的并非单纯沉淀自己,就要提前考虑商业化。如美食、美妆类公众号带货能力较强;纯知识性输出可考虑创建付费知识社区,如知识星球。
调整心态:从零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内容,不要将盈利作为唯一目标,保持输出、保持进取才是关键。
2)流量生态
流量生态是以公众号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流量池,核心是平台化思维。除原创内容外,多数流量聚合平台以转载原创内容为主,如36氪、互联网思维等。若自建流量体系,建议明确公众号定位后,转载与定位相关的内容。微信公众号目前仅支持两种转载方式,白名单转载是最佳方式,但需原公众号授权;分享页转载可直接转载任何公众号文章,但本质是为原公众号导流。注意,切勿非法转载或洗稿。
关于商业化,纯流量型公众号通常有线下业务或社群支撑。若构建自身商业化模式,可成为广告主或向其他公众号售卖流量。
3)产品生态
产品生态依附于内容生态和流量生态。虚拟产品如课程类,主要通过场景类软文带动销量;实物产品除用文章推销外,还可在公众号内通过优惠进行直接推销,或基于公众号打造微商城。
3. 全新的商业尝试——好物圈
好物圈于2019年3月上线,是微信生态中的全新内容电商,通过“好物”构建新的内容社群与商业形态。好物圈内可发布微信商户体系内的商品,涵盖京东购物、美日宜购等多个平台,也能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发布内容。基于公众号,有两大优势。
1)微信公众号发布好物圈商品
据网络报道,微信公众号文章可通过添加小程序appid,以小程序形式推广好物圈内的商品,但实测暂无此功能。详细流程图如下:
![图片[1]-深度解析微信私域流量!-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wp-content/uploads/2025/03/20250318140646216.jpg?imageMogr2/format/webp/interlace/0|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ppbmd6aHVuLTEyNTYzNTAxMzMuY29zLmFwLXNoYW5naGFpLm15cWNsb3VkLmNvbS90dS_lupXoibJsb2dvLnBuZw/dissolve/100/dx/0/dy/10/gravity/southeast/scatype/3/spcent/32|watermark/2/text/57K-5YeG6I635a6iLWppbmd6aHVuaHVva2UubmV0/font/dGFob21hLnR0Zg/fontsize/28/fill/IzAwMDAwMA/dissolve/20/shadow/5/batch/1/degree/20)
2)好物圈内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
2019年8月更新后,好物圈子创建人可将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到好物圈。因圈子停止申请,该功能暂未验证。
可以预见,「微信公众号 + 好物圈」模式将成为内容创作者变现的理想选择。微信公众号负责内容和品牌营销,好物圈负责用户留存。
02 以微信群为核心的社群玩法
很多人认为微信群就是社群,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微信群只是连接人与人、实现去中心化的平台或载体,而社群是一种思维或商业模式。社群通过人、兴趣或商品优惠等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例如知识类社群,发起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为“懒人”服务;卖货类社群,通常以优惠或发起人背书吸引用户。
2019年,对绝大多数社群发起人来说,社群运营仍困难重重,常见表现如下:
目的性过强的社群缺乏活跃度。比如一些以知识分享为目的的直播群,直播结束后便无人交流。作者早期加入的起点学院公开课群,如今基本无人发言。三节课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直播结束就迅速转化付费用户并关闭微信群,可见其回归商业本质,少了创立之初的情怀。
过于随意的社群最终沦为聊天群。这类群有两种,一种是纯兴趣爱好群,平时大家闲聊,有人求助时才会认真回应;另一种社群运营稍好,会不定期发布话题供讨论,但回应者寥寥无几。
你会发现,上述社群就是你加入的产品群、运营群或其他兴趣群。归根结底,人都是自私的,不愿无偿付出,这也是现代人变“懒”、社群难以生存的根本原因。2019年,若你打算运营社群,有以下建议:
明确定位:确定要运营的社群类型,如知识分享、线上交友或卖货;明确目标用户,如宝妈、职场人或数码控;确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如付费咨询、安利商品或人情往来。
制定社群框架:围绕定位制定社群名称、logo、管理规范以及意见领袖机制等。
打造内容:知识类社群可不定期开展免费或付费课程。例如「幕见短视频运营」社群,面向对短视频感兴趣的用户,提供选题策划、运营传播、商业变现等六个系列的免费和付费课程。卖货类社群核心在于品控和优惠,只要拿到低价商品,就不愁没有市场,如李佳琦和薇娅比拼的就是商品议价权。
商业化:商业化能力是社群持续发展的根本。社群商业化是整合自身优势和资源实现变现的过程。若社群数量多、覆盖人数广,可考虑承接广告;若社群用户付费意愿高,可进行代销或自行孵化产品,如养生产品,喜欢的用户会购买,不喜欢的则不予理会。
关系维护:社群关系维护至关重要。很多社群发起人前期积极,社群活跃,但后期缺乏毅力,导致社群冷清。建议扶持一个意见领袖团队,该团队应灵活且有考核机制,可给予一定社群特权,激励其持续输出和促进社群活跃。
专业售后:很多卖货社群采用代销模式,将售后问题抛给供应商或厂家,不建议这样做。若有精力,建议自行负责售后,专业的售后能迅速形成良好的口碑,用户都希望卖家负责、有担当。
03 以个人号为核心的IP效应
2019年,个人号不再只是微商的专属,也成为各大流量企业关注的焦点。过去,微商常被人轻视,如今却成为个人号经营的学习榜样。向微商学习,并非学习商品溢价分销或“有组织地造富”,而是学习个人号经营的“匠心”与技巧。
个人人设:围绕个人号进行人设打造,主要是个人品牌包装,包括昵称、微信号、地区、个人签名以及别人添加时的回复词等,都可精心设计。比如证券市场人员,微信昵称常为“姓名 – 公司或姓名 – 理财方向”。
另外,有几点建议:① 不要随意使用机器人,微信的核心是人与人的连接,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② 不要批量添加好友,尤其是新申请的微信号,易被封号,好友数量控制在2000 – 3000人左右,这是微商行业验证过的;③ 标记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群,客户备注可采用“姓名 + 来源 + 意图 + 手机号”,根据用户付费意愿度、广告接受度等打标签,方便后期维护关系和群发广告,在微信体系中,标签类似于QQ分组,但能像微商一样认真使用微信群标签的人并不多。
打造微信朋友圈:优秀的微商会精心打造朋友圈内容,在你一次次刷圈时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例如美妆IP,朋友圈常发布奢侈消费、美妆演示和商品安利内容,奢侈消费用于塑造人设,激发你的消费欲望。
经营朋友圈有以下建议:① 规划朋友圈内容体系,建议聚焦两三个内容方向,可结合个人号定位,除上述美妆IP案例内容外,可添加真实交易内容增强背书,注意不要在朋友圈喊口号,否则适得其反;② 制定严格的时间线和计划,建议每天发布不超过三条朋友圈,按周一至周天进行板块内容布局,也可打造系列内容,短视频是不错的选择,好的朋友圈要像博主一样用心经营。
客户关系维护:若不想与客户做一锤子买卖,就要经常慰问客户,但慰问不是硬广推销,而是以客户需求为主,优惠为辅。前面提到的备注和标记此时就发挥作用了。此外,可建立微信群,弥补朋友圈内容规范运营后产品分发的限制,在群内可向客户推荐产品或发布优惠信息,即使不喜欢被打扰的客户也可能会开启消息免打扰后默默关注。
其他建议:① 若打造个人IP,除非IP与大家对你的认知相符,否则不建议用个人真实号;② 个人IP应注重人与人的点对点连接,服务好一个客户,其身边的人都可能成为潜在客户。
04 以企业号为核心的客户管理
微信企业号最初的定位是切入企业协同办公市场,抢占钉钉的份额。但用过企业号和钉钉的人都认为钉钉更好,行话称腾讯缺乏to B基因,实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提及企业号,是因为微信希望与企业一起在to B赛道上探索。
那么,企业号与个人号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优势:目前,企业号最大的优势是每周可群发一次消息,且群发好友数量不受限制,你可以以企业名义与客户沟通。此外,企业号可管理微信群,避免员工离职带走群资源。
不足:企业号暂不支持发布朋友圈,无法通过朋友圈塑造人设和推销产品。但有可靠消息称,企业号将支持朋友圈功能,届时或许能超越个人号。
综合来看,目前企业号无法替代个人号,因为个人号更灵活,而企业号需承担企业责任。建议公司以自身名义办卡创建个人微信号,让员工运营。
结语
本文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个人号和企业号角度,结合朋友圈,解析了如何在微信体系内构建私域闭环。未提及的微信小程序和企业私域案例,将在企业篇呈现,期待大家持续关注。
目前,「公众号 + 微信群 + 朋友圈 + 个人号」或「公众号 + 微信群 + 朋友圈 + 企业号」都是不错的微信闭环组合。无论选择哪种,都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当然,工具只是辅助,产品和服务才是经营的核心。
微信商业化已五年,不知你是否还能抓住发展机遇?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