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在移动资讯领域,用户数量渐趋饱和,UC 头条和今日头条应当怎样寻求突破呢?

截至当下,移动信息用户规模已达 6 亿,近乎饱和,增长渐缓。为开拓新用户,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016 年的资讯市场甚是热闹。从搜狐年初的明星造势,到今日头条 3 月的洗脑式推广,再到 UC 头条 8 月的明星内容官进驻,乃至近日一点资讯疯狂投放的广告,各大移动资讯平台手段多样,在内容、渠道、营销模式等层面,持续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图片[1]-在移动资讯领域,用户数量渐趋饱和,UC 头条和今日头条应当怎样寻求突破呢?-精准获客

Bida 和 Aida 最新发布的移动信息客户端数据报告表明,在 Q3 中国移动信息分发市场中,传统新闻客户端腾讯依旧占据领先位置,但相较上半年,其份额有所下滑。聚类信息平台中,UC 头条、今日头条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发展态势良好。

用户的阅读需求日益提高,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

与其他网络产品相同,用户粘性在移动信息平台中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用户体验。优质的内容输出、丰富全面的信息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均是用户选择移动信息平台的关键因素。BiddyInsights 的数据还显示,聚合类信息和 UC 类信息的用户粘性位居榜首,超越了传统新闻客户端网易、搜狐和腾讯等。

作为“传统”的信息获取途径,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具备坚实的用户基础与先发优势,而作为聚合类信息的今日头条和 UC 头条,凭借大数据精准推荐,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阅读体验方面独具优势。

近些年来,各大平台纷纷网罗内容创业者,全力打造内容实力。当下的头部创作空间支持众多内容创业项目,由此实现了平台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的能力。除了像今日头条一样扶持自媒体外,

在原创栏目的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所创新。例如富含文学艺术内涵的“今日”栏目、早前头条的语音播报功能等,主要满足用户在碎片化时间快速获取感兴趣干货资讯的需求。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聚合类信息平台,不断优化个性化阅读,增强用户的阅读体验,通过大数据算法与人工编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推送,在用户的好感度与粘性方面,持续对传统新闻客户端构成压力。

手机信息平台的发展因短视频直播迎来了新机遇。

当下,短视频凭借一条、二更等迅速走红自媒体,并催生大量网络主播直播形式,深受年轻用户喜爱。短视频和直播作为内容载体已成为各大移动信息平台的重点发力方向,纷纷从营销和内容两个角度,提升短视频和直播作为内容载体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11 月初,今日头条宣布对短视频创作者投入 10 亿元,期望短期内推动短视频创作数量与质量的提升。而网易新闻则致力于打造泛资讯直播平台,在全国招募全球媒体人,促进优质直播内容的生产。

UC 头条的初步布局颇为多样,比如利用平台信息流引流,助力偶像剧《微笑很倾城》达成 90 亿网络播放量。在短片方面,UC 头条推出第一级入口,并引入短视频媒体二更等。直播主要以自制栏目为主,例如奥运期间的“奥运宝贝嗨直播”等。

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形式丰富,然而对 WIFI 的依赖程度较高,信息平台对二者的智能推荐尚需进一步完善。

内容与商业并行不悖。

据艾媒报道,在以内容为核心的手机信息市场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内容电商,将决定手机信息平台的发展前景。在媒体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快速变现时,移动信息平台也在思索如何将媒体粉丝转化为平台高粘性用户,并摸索出一种高效的“流量+电商”模式。

今日头条与京东联手推出的《京条计划》,将大量的消费流量与阅读流量整合,消除了阅读与消费场景的隔阂,开拓出内容变现的新可能。阿里首席执行官张勇也表示,要打破娱乐和消费的界限。其中,UC 联合天猫推出了 UC 订阅号双 11,让众多的内容生产者与商家和消费者一样,共享双 11 消费红利。

联合通信公司还上线了联合通信云观,从数据参谋分析、列表显示等维度为媒体服务。借助其超 4 亿月活的平台流量,吸引优质自媒体及机构媒体,探索内容+渠道+大数据的服务模式。当下,UC 订阅号已有逾 30000 家媒体入驻。

目前移动信息平台竞争愈发激烈,如何提供优质信息内容,探索最优商业模式,提高用户留存率和商业转化率,成为信息平台开发的重点难题。腾讯新闻、今日头条、UC 头条、网易新闻等移动资讯平台持续发力,各有侧重。随着 BAT 的介入,个性化信息平台竞争激烈,试问,谁最具爆发超车的潜力,您更看好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