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内容分发的引领者当属今日头条,而 UC 头条广告已然成为业界极具颠覆性的力量。得益于技术与内容载体的变革、移动通信渠道的丰富多样和分发方式的创新,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广泛普及,移动信息阅读领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红利期。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2016 年中国移动信息用户预计达 5.94 亿。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信息成为大众的迫切需求,也成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关键,众多领域纷纷涉足内容分发领域,以此作为信息入口聚集用户,为后续的商业化发展筑牢根基。
伴随移动因特网的进步,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在发生转变。除新闻客户端外,手机浏览器也成为获取信息的新渠道。移动浏览器由工具类逐渐向内容类转变,增添了新闻信息板块,迅速吸引大批用户,有 24.4%的用户选择通过移动浏览器的信息功能浏览新闻。
2015 年 7 月 20 日,阿里收购的 UC 浏览器在其发布版本中植入信息聚合和推荐工具——UC 头条,并于 2016 年 3 月正式上线。
威卡特 IMG97。
工作简介:UC 头条是由 UC 浏览器团队精心打造的新闻信息推荐平台,拥有海量的新闻信息内容。通过阿里大数据、推荐及机器学习算法,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贴心且个性化的文章。UC 头条借助大数据精准剖析用户的城市、年龄、性别等基本社会属性,洞察当前各受众的兴趣偏好,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 上半年中国移动信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 年上半年,在移动信息产品领域,腾讯新闻活跃用户占比 40.3%,UC 头条以 34.2%位居第二,今日头条以 31.8%位列第三。
在产品结构层面,UC 头条选择了类似今日头条的模式,并构建了底栏的四个标签:
“首页”推送资讯信息流,由无分类的信息流组成“头条”,可自定义频道,能进行添加、删除和排序;“今日要闻”等专题类信息穿插其中,聚合出更为丰富精细的内容;“早前头条”“今日头条”形成产品特色。
《订阅号》供用户自主订阅媒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和标题次序呈现信息流,与今日头条相仿,支持自媒体运营内容。
[视频]为简单的视频信息流,不过当前内容较少。
[我]用于基本的用户信息管理和功能设置等。
基于 UC 浏览器庞大的用户数量,UC 头条现已成为独立的 APP。无论它与今日头条如何竞争,都是依托于 UC 浏览器强大的用户基础发展起来的。当下无论其如何竞争,都首先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足够丰富的内容以及足够出色的推荐算法。
内涵。
当下,UC 头条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抓取内容,一类是平台创作。这与今日头条颇为相似。就当前所处的早期阶段而言,以抓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海量内容,才是当务之急。此时需充分发挥 UC 浏览器的搜索引擎优势,抓取丰富多样的内容。
与订阅号的创意、标题类似,如何吸引高质量的自媒体创作内容,以及如何引导用户订阅是关注重点。当前,UC 头条推出了“媒体赋能计划”,在流量、运用阿里大数据曝光资源方面,通过算法结合人工操作进行智能推荐,为媒体推荐更匹配的用户,同时强化版权管理,加强原创保护。除传统的内页广告和运营补贴外,在变现方面将提供付费墙、众筹、奖品等多种形式,提升变现效率;同时支持外链,能够与电商和支付系统对接。
与此同时,依据浏览记录或订阅号,在内容流之间推荐相似的订阅号,引导用户关注。
UC 头条独立后,其最大优势不再单纯依赖用户量庞大的 UC 浏览器,而是拥有阿里独有的大数据能力。除具备信息流产品共有的浏览偏好数据外,UC 头条基于 UC 浏览器的搜索数据,还能通过神马搜索和 PP 助手掌握搜索数据及应用使用数据,更有独家的阿里电商数据。借助这一数据挖掘支持,UC 头条的用户行为特征愈发精确,据此为用户推荐的信息更贴合用户的真正兴趣点。因此,想象一下,其能否比今日头条更精准、更个性化、更契合用户口味,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若对推荐内容不感兴趣,可对个人标题重新定制,选择相关身份标签,弥补推荐算法的不精准性,更贴合个性化定制需求。
但不得不承认,UC 头条目前仍处于模仿今日头条的阶段,其定位与今日头条未形成显著差异,算法壁垒的构建也需要时间,且视频内容的生产链尚未启动。如何在众多新闻客户端中崭露头角,依旧是未来面临的重大难题。
电子新闻 – 淘宝头条。
使用手机淘宝 APP,打开淘宝头条,会看到一个类似新闻 APP 的网页,各类生活信息一应俱全,还可关注、订阅自己喜爱的内容。
据官方介绍,淘宝头条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生活消费信息平台。媒介、达人和自媒体能够通过淘宝头条的信息发布平台,打造“淘宝头条”。借助淘系庞大的流量和精准的个性化推送算法,内容生产者能够高效获取更多曝光和关注,其本身自带高质量流量和“买买买”的消费群体,总之,淘宝头条通过内容创造利润。
因此,这是一个生活消费信息平台,由内容生产者(媒体、达人、自媒体)发布内容,并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送,以各种消费场景为淘宝引流,在服务用户的同时获取收益。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淘宝头条上线不到一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媒体在线平台,每月有超过 8000 万消费者通过淘宝头条获取最新最优质的消费信息内容。”至于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做到这一点存在较大可能性,且不说其出身优越,这个时代的竞争确实存在不公平……
在手机淘宝上培育许久的淘宝头条,积累了大量账号和内容来源,内容主要涵盖消费引导、生活娱乐、时尚穿搭等方面。在拥有一定用户基础后,淘宝头条 APP 独立出来,但淘宝入口依然保留。
居民消费信息类平台。
淘宝头条定位为资讯类应用,内容具有较强的导向性,APP 整体结构不复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输出(首页)、内容重组(聚焦)和内容管理(我)。
从 APP 内容来看,主要的流程逻辑为:内容生成 – 内容复制 – 内容组织 – 内容流通。而且内容的来源主要是媒体、达人和自媒体,最大的感受是,在浏览过程中,不知不觉购物车里就多了许多东西。
在内容类应用中,首先要明确能提供什么以及用户需要什么。用户的需求、期望看到的内容,以及现有的资源和专长,都应予以考虑。
淘宝头条从用户想浏览的内容出发,其内容定位为消费资讯媒体,具有新鲜、少而精、增知识的特点,兼具购物类 APP 和资讯类 APP 的共性,但又区别于单纯的购物型产品,所呈现的消费信息、生活资讯,让用户在浏览时就能购买;它也不同于传统信息类产品,内容时尚、新潮,并带有购买链接,具有商业化特点。因此完全满足了用户在看到心仪款式时可立即点击跳转到淘宝商品购买页面,还能随时返回,十分便捷。
淘宝头条采用传统的信息流,依据个性化算法推送 feeds,根据个人喜好和购物习惯自动匹配,注重阅读效率,尽可能多地曝光 feed 条数和图文信息,信息量丰富。
不像淘宝头条进入淘宝入口。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