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怎样在推动转化得以实现的同时,减少快手广告的投放成本?

1. 一句话阐述多触点产品

将用户接触广告主产品时发生转化或关键行为所产生的数据作为“触点”进行回传,以此“助力”模型快速学习,提高

快手广告的投放

效率与效果。

2. 多触点产品的优势

在模型层面

加快模型学习速度——提升效率

获取多维度 lookalike 人群——助力拓展

于多维度展示层

实现多媒体高频曝光——强化认知

对提炼的特征人群进行强曝光——促进转化

针对客户投放层

降低定向依赖——强化匹配

减少多渠道试错的消耗——降低成本

快手广告投放

3. 多触点产品原理及数据应用

3.1 多触点产品原理

其一,丰富样本量级:客户进行跨媒体投放时,转化数据较为分散,连通各媒体的转化数据,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客户的数据资产,解决正样本稀缺的问题,加快模型学习速度。

其二,丰富数据特征:跨媒体用户的重合度较高,用户在不同媒体的行为有所差异;聚合相同用户的信息,能够丰富样本特征,提升

快手广告的投放

模型的预估准确度。

快手广告投放

3.2 多触点数据应用模型原理——辅助模型

快手广告投放

4. 多触点客户案例

当前接入商测的客户,案例效果如下(效果可能因行业链路、回传数据等存在具体差异,数据仅供参考)

快手广告投放

快手广告投放

5. 多触点产品接入

5.1 数据回传接入方式

快手广告投放

接入流程

快手广告投放

5.2 api 回传_不带 callback

一是通过接口传多触点数据。

二是建议回传完整的链路。

三是每日量级约等于每天的转化数。

优点:接入的数据维度丰富,效果良好。

5.3 api 回传_带 callback

已添加第三方开始播放监测链接,检测广告主可同时获取快手上报的用户设备信息和 callback 参数,将 callback 参数和设备号进行关联储存;通过设备号反查,如果能匹配到其他渠道的转化数据,则进行回传。

6. 多触点重点及常见问题解答

Q1:回传多少数据合适

A:初期建议,客户在快手的转化数乘以 2,比如:在快手平台一天有 100 个转化,建议回传 200 个(考虑到上传 id 映射到快手 uid 的折损)

Q2:是否能保障后端效果?

当前“辅助模型”无法解决后端效果,但多触点数据应用于行业的 eCpC 模型,能够助力后端效果,如教育的正价课模型,保险的解约率模型。所以“尽量多回传深度数据”

Q3:是否能帮助起量?

多触点能够帮助客户起量,但成本可能会偏高一些,应控制在 20%以内,不能给客户“既能起量又保成本”的预期。

7. 门槛

7.1 目前支持的营销目标

快手广告投放

7.2 门槛及适配用户

快手广告投放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