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微信群运营的思路、方法与策略!

“群”能把同类型用户汇聚在一起,让他们在特定活跃周期内快速交流。而这些分散的群要发挥价值,离不开有效的运营。运用恰当运营手法,群也能做好用户圈层划分和深度服务。

一、微信群的局限性和价值

从系统和人工层面开展用户圈层划分与深度服务,在面对升级的用户服务体系时会存在一些局限。比如:

1. 用户难以快速高效响应系统发出的信息(如 EDM、短信定向发送)。

2. 用户的反馈不一定及时和真实(如客户回访)。

但微信群能解决这些问题:

1. 用户覆盖的触及成本低。

2. 用户反馈和处理及时。

3. 能引导用户给出真实反馈。

4. 节省人工维护成本。

同类型用户在微信群中的互动行为和反馈,对运营数据起着重要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尤其是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例如:

1. 种子用户在微信群的行为表现,能为产品经理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2. 电商老会员在微信群中对新品体验的反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新品营销策略。

二、微信群的运营思路

这里主要探讨微信群,因为它是目前蓄客圈层比较有效的工具,而且其产品在移动端用户转化方面体验较好、路径相对较短。

要运营好微信群,需先了解其常见的价值形态:

与 QQ 群等其他群组相比,微信群有一些“特殊”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用户圈层和深度服务的运营方法:

1. 微信群更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QQ 群中偶尔出现一两条刷屏广告,对群员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微信群,尤其是高质量微信群中,出现广告可能会导致发布者被立即清出群,或者刺激部分群员退群。

这意味着群运营管理员不仅要高频关注群内动态,还需制定并执行引导良好群氛围的规则。缺乏运营手段的群,会充斥大量广告、三俗内容和无价值闲谈,这样的微信群很容易因群员私下加好友而失去存在意义。

2. 微信群产品特性强调社交效率

微信群更推崇高效社交,从产品表现可见:

(1)封闭的群环境(扫群二维码满 100 人就不能继续扫码加入)

(2)即时最新信息(虽有最新消息提醒,但红点信息数量过多易让人直接选择不查看)

(3)提醒功能(@提醒功能可隔离无关信息)

(4)微信群更注重筛选出与自身关联性最大的人及信息进行沟通。

常见情况是,QQ 群中可能有几个核心成员交流,更多人潜水但不退群;而在微信群中,若核心成员灌水沟通导致无关信息红点过多,很容易刺激其他群员退群。

3. 临时群与长期群差别明显

虽然 QQ 也有不同级别的群和讨论组,但临时性和长期性的区别不如微信群明显。微信群临时群存活期约 1 周,长期群存活期一般在 30 天以上。

在价值表现上,临时群更倾向于事件驱动(如红包群、培训会议群等),长期群更倾向于关系互动(如同事群、班级群、跑步群等)。并非长期群价值一定大于临时群,需根据不同运营目标搭建相应的群。

4. 微信群受群员角色结构影响大

很多人认为付费群比免费群好,部分原因是付出了代价,但隐含原因是很多付费群因有费用支撑,能构建相对完整合理的微信群社交角色。

微信群中的大咖(具领袖价值)、管理员(投入时间成本)、定向邀请的相同属性人群(有社交关系价值)等角色,因费用支撑会相对到位。

当然,若免费群有一定 IP 影响力,也能吸引形成良好的社交角色结构,这样的微信群同样充满活力。

5. 微信群需要设置延伸资源

孤立运营微信群难度很大,受微信群产品特性影响,它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的延伸资源,如具有一定用户数量的微信个人号、微信公众号,甚至 QQ 群等。要让微信群发挥价值,需设计好延伸资源的用户流动路线。

三、用微信群做用户圈层及深度服务

上述微信群的特征,使其更适合开展用户圈层划分和深度服务。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用户圈层、场景社交、精准营销”,尽管有工具和数据辅助,但社交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经历,在特定场景刺激下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此时分散的建议作用不大。

面对众多选择,人们更倾向于参考同类型人的经验分享,事实证明这样做出的购物决策更精准高效。

1. 用户圈层

常用运营技巧:

(1)定向邀请

(2)设置进群门槛

(3)活动筛选

用户圈层是微信群发挥价值的开端。基于数据和用户分析,定向邀请同类标签的用户进群,合理设置群内用户结构。

例如,通过特定主题活动,定向邀请有相同需求的人入群,在群内设置不同角色。第一批参与活动的体验用户可承担解答和邀请等职责,管理员进行引导,还有造势用户引导群内关注焦点转移。

2. 深度服务

常用运营技巧:

(1)定制

(2)活动刺激

(3)社交引导

群的深度服务需结合特定阶段的运营目的。很多微信群在运营中消失,主要是缺乏深度服务驱动。前期完成圈层划分后,不同属性的群需定制不同运营方式,核心是群利益的运营。

例如,对于首购用户群,深度服务方向可以是培养种子用户或激活复购。根据首购产品和用户属性,推送相应的关联购物优惠、重复购物优惠等。

深度服务群还需做好群规则和群互动运营。若只有群成员的利益,缺乏互动和规则引导,微信群的效果可能不如一个群发通知。

3. 代理商微信群

这里分享一个曾操作过的案例,借助微信群开展代理商的圈层运营和销售力激活的深度服务。主要结合代理商特性和产品营销特性,设置微信群及深度运营方向和方式。

代理商圈层特性:地域性强、单品粘度强。

当时,代理商线下特性明显,地域性特征突出。受产品策略影响,代理商存在单品集中销售的情况,很多仅销售某个单品。

针对这一特性,设置了单品类的临时群 + 长期群、地域长期群的方式。单品临时群主要通过活动吸引,刺激代理商调动一层社交关系。

例如,参与单品相关的特定政策活动等。长期群主要提供单品服务。地域群主要调动地域内有影响力和活跃度高的核心代理商进行维护,偶尔也会搭建线下活动临时群。

4. KOL + 粉丝多中心点独立群

很多电商希望直接接触 C 端用户并进行连接运营,但这个案例有所不同。

KOL + 粉丝群:KOL 发起活动临时群调动粉丝。

与常规用户群不同,当时与 5 个网红合作开展粉丝定制活动。KOL 结合定制活动组建粉丝临时活动群,在群内派发定制福利、组织参与活动,同时植入营销活动(当时在推广新品)。

KOL 在自己的粉丝群内,既能获得内心荣誉感,又能享受用户转化带来的收益。定制活动让参与的粉丝更有归属感,粉丝群内互动氛围良好。

虽然品牌未直接接触 C 端用户(配备了一名群维护人员,但不主动添加群内用户为好友),但最终销售转化效果理想。

5. 零散群让用户快速聚集

前段时间加入一个创业微信群(50 多人,群内氛围较好),某天群管理员在朋友圈发起热点内容的群员征集,因我对该热点兴趣大就加入了。在群里我遇到一位老同事,她的职业与我相关性极低。了解后得知,她加入了另一个藏品讨论群。此后,管理员有规律地开设了同城群、职业群等。

多个同型度高的微信群进行高关联度互动,可保持用户基本的粘度和活跃度。结合热点、标签需求、活动等,能逐步圈定并扩大外围用户进入相应的群。

目前这些群虽未深度运营,但也是一种不错的用户圈层方式。

点评:

微信群是微信矩阵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节点,但运营好并非易事。除掌握落地运营技巧外,更需要运营思路,将同类型用户圈层化,提供定制化深度服务,让用户在群内获得相应利益,群才能满足最终运营目标需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