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社群运营必知的5款社群管理工具!

社群正处于火热阶段。

从企业到个人,从知识精英到普通小V,都投身于社群建设,不管是叫俱乐部、某某圈,还是各种会、社,总之,社群发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作为社群运营者,每天面对微信群里几千条未读信息,如山般的压力谁能化解呢?

这篇文章,一碗梁粉想和大家分享除微信之外的社群管理工具。

当前微信群存在的局限

去年,一碗梁粉在公众号写了一篇《从AlphaGo获胜,到对未来社群机器人的大胆构想》,提到了使用微信群进行社群运营管理的一些痛点,比如:

社群群主管理权限有限,除了“踢人”“@所有人”“发群公告”和“转移群主权限”,基本没有其他权限。

无法像QQ群那样,在新成员加入社群后自动弹出欢迎对话框,完全依赖社群管理员“人肉”列队欢迎。

需要人工识别广告信息,当然这存在一定技术难度,例如语义识别。

无法自动引导社群成员关注某个公众号,而这恐怕是绝大多数社群组织干货分享的直接目的。

对于社群组织者来说,经常需要在多个社群进行直播,但语音形式的分享无法转发。

随着微信不断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无论是微信群还是朋友圈,活跃度都呈现出较快的下滑趋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段时间写的《为什么你应该关掉朋友圈,删掉今日头条》。

打卡、微课等社群基本活动功能在微信群里存在各种局限。

这些问题真是说不完。

如何解决?

  • APP:小密圈

写这篇文章时,刚好看到果壳网和在行的创始人姬十三在微博推荐他的小密圈:

图片[1]-社群运营必知的5款社群管理工具!-精准获客

这个名字充满神秘感的应用和微信有什么不同呢?

先来看看它自己的介绍:

小密圈是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打造高品质社群、实现知识变现的工具。

它基于凯文·凯利的一千位铁杆粉丝理论:

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作家等,只要拥有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能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一碗梁粉这两天连续加入了几个付费的小密圈社群,观察发现它与微信工具的对比如下:

乍一看,小密圈像是收费制的移动端贴吧或论坛,但表现形式更像是经过收费机制筛选的朋友圈。

对于以内容创作输出为主的社群群主来说,它的便利性体现在:

  • 有分组可见朋友圈的过滤机制:如果要发布不适合朋友圈所有人看的内容,在微信朋友圈大家一般采用分组可见的方式。但对于小密圈,通过收费筛选出的一千位铁杆粉丝,是价值观精准匹配的群体,更像一个真正的社群、圈子。

这里必须提到,收费是建立社群门槛和筛选人群的较好方式。

  • 与公众号相比,分享方式更灵活,可以随时分享。
  • 解决了微信群分享文件无法沉淀的问题,这里有更可靠的信息知识沉淀,文件、链接可永久存储,链接有文字与图片缓存。
  • 无需添加好友,只要圈主设置许可,圈子成员之间可以私聊。

总之,小密圈解决了社群管理的两个痛点:更私密的内容发布和更精准的收费筛选,从而实现知识变现,更像一个真正的社群或圈子。

  • 公众号:蜜蜂打卡/朝夕日历

图片[2]-社群运营必知的5款社群管理工具!-精准获客

社群运营需要带领大家完成目标明确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社群变成信息单向传播的地方。

众多跑步群、早起群、减肥群、读书群就是目标明确、集体活跃的好例子。

这两个公众号解决了上述跑步群、早起群、减肥群、读书群管理的两个痛点:

打卡:在早起群,每天在微信群人工记录签到?蜜蜂打卡不仅能实现打卡,还能方便实现保证金功能。

微课堂即社群分享:从发布活动预告信息,到活动中禁言,对嘉宾和管理员打赏,再到活动后分享回放,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完成。

  • Group+及小鹅通

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可自行百度,这里就不做硬广了。

Group+:为企业/商家提供强大的社群运营和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为个人、企业或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免费或付费),用户还可免费注册并使用该平台的发布活动、报名管理、裂变传播、票务管理、问卷调查等功能。

小鹅通:专注于知识付费与社群运营的聚合型工具,一站式解决内容变现、付费转化、用户分析、社群运营四大痛点。

简单总结,微信是以即时通讯为主的社交工具,微信群并非社群的唯一载体,在实现社群的很多功能上存在局限,如打卡、微课等,这也是众多社群管理工具不断涌现的原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