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先介绍快手的发展进程,然后分享我对快手的思考,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01、快手的发展进程

通常,了解一家公司的发展进程,去官网看看是个不错的办法。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是我依据快手官网介绍整理出来的。

图片[1]-《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点开可查看大图。

从上图能了解到,快手最初叫「GIF快手」,主要做动图业务。2012年11月,快手从单纯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2013年10月,进一步转型为短视频社交平台。

这些年,快手的slogan从“发现真实有趣的世界” 变为“生活,没有什么高低”,再到“记录世界,记录你”。

从slogan的变化能看出,快手越来越侧重于「记录」。

02、快手的产品功能

快手的功能设计十分克制,学习成本极低,打开APP就能直接观看视频。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大家可以看看下图。

图片[2]-《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打开快手,首先进入的是「发现」页面,这个页面推送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明星动态、网红测评、做饭方法、搞笑视频等等。

我们会发现,快手的学习成本低,使用流程简单,打开APP就能看视频,点击右上角就能发视频。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能流畅地看视频和发视频,就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图片[3]-《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03、快手的用户画像

我们先看看快手的用户画像,这样能更好地了解用户,进而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

图片[4]-《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地域分布:下图是快手和抖音的对比,蓝色部分代表快手。

图片[5]-《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人群属性:下图是快手和抖音的对比,蓝色部分代表快手。

以前,我仅凭感觉认为抖音和快手的用户完全不同。但看了数据后,发现它们的用户画像很相似。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快手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二线以下城市。这些用户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可能与我们不同,但我们不理解并不代表他们的需求不合理或不存在。

图片[6]-《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数据来源于企鹅智酷。

我在公众号《小道消息》看到一段话,很受启发:「大部分科技媒体人员和互联网从业者的价值观基本是北京五环内的价值观,有些虽然物质上还没到五环,但精神层面已经在五环内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层里,还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整个世界。我记得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30讲》中举过一个例子:她的朋友做小额贷款,每次只贷200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些人在月底都缺200元,而且其中可能有人相互认识。

这个例子颠覆了梁宁老师的认知,因为在她的圈子里,没人会缺200元,或者说200元对她圈子里的人来说没什么用。

04、快手和抖音有啥不一样?

抖音和快手都做短视频,很多大V在两个平台都有账号,而且用户画像也很相似,那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是我的思考,欢迎交流讨论:

快手更关注「人」,抖音更关注「内容」。

这不是说抖音的用户不行,或者快手的内容不行,而是两个平台的侧重点不同。

快手更注重记录,视频质感可能稍逊于抖音,但快手有直播,主播和粉丝关系很好,用户粘性高。

抖音更关注美好生活,与用户互动较少,用户粘性略低于快手。

快手和抖音的推荐逻辑不同。

这听起来像废话,听我解释一下:在快手涨粉比抖音慢很多。

之前看过一份报告,在快手上积累100万粉丝可能需要800多天;而在抖音,如果做得好,不到一个月就能有100万粉丝。

快手和抖音的变现模式也不一样。

抖音主播的变现主要靠广告和电商。

图片[7]-《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快手主播的变现方式有直播(打赏)、直播(卖货)、广告。

眼见为实,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片。

图片[8]-《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左边是直播卖货,右边是直播打赏。

快手主播可以边直播边卖货,直播时会引导用户加微信,然后拉进群进行留存和转化。

图片[9]-《快手 APP 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2018快手年度报告内容

这里补充一件有趣的事:快手主播直播卖货是有小套路的。

比如夫妻搭档,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在表演对手戏的同时把货卖出去。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晚上8:00或9:00去快手找个美食博主的直播看看,说不定会有很大收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