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YouTube App的产品体验报告。作者着重剖析了该app的产品状况、结构、交互体验、设计思路以及内容输出策略。同时,探讨了当下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态势,并分析了“得到”产品的成功经验。(全文约1.5万字)

目录:

01 前言

背景与目的

体验环境

02 产品状况

产品简介

产品定位

用户分析

市场分析

竞品分析

03 产品结构

功能架构

信息架构

基础流程

04 交互体验

UI界面

图标设计

头像设置

动效呈现

品牌传承体现

权限控制情况

细节之处

05 广告体验

06 会员服务

07 推荐系统

08 创作者支持

09 功能畅想

面临挑战

改进建议

新功能设想

10 本地化尝试

11 总结

01 前言

1.1 背景与目的

产品开发需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完善功能,且流程推进需循序渐进。设计App时,还需充分考虑移动设备特性和新型交互方式。谷歌作为安卓系统的主导者,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在强化自身生态,旗下的视频平台YouTube便是这一生态的典型代表。

本文作者通过长时间使用YouTube,主要基于App客户端并结合桌面端进行分析,剖析功能设计要点,探寻设计背后的考量,形成此体验报告,以锻炼自身产品思维。

此外,随着谷歌AI战略的推进以及Android 10系统的推出,未来的YouTube是否会有重大变革?本文将依据现有版本进行分析,为后续迭代提供参考记录。

1.2 体验环境

  • 使用设备:Samsung Galaxy S10+
  • 操作系统:Android 9,One UI 1.1 (412×869 dp)
  • App版本号:v14.45.52
  • 网络环境:WiFi+移动数据流量

02 产品状况

2.1 产品简介

YouTube(中文俗称“油管”)是美国的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允许用户上传、观看、分享和评论视频。

YouTube创立于2005年,2006年被谷歌(Google)收购,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且最受欢迎的视频网站。它提供Web、App、TV、VR等多个版本,使用谷歌账号登录,内容可实现多端共享。

2.2 产品定位

YouTube定位于免费视频观看平台,鼓励用户上传原创优质内容,向全球传播和分享自己的乐趣。

2.2.1 产品类型

早期的YouTube属于媒体型产品,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平台。随着社交功能的加入,它逐渐具备了社区型产品的属性。尽管集成Google+战略失败,但YouTube仍在不断强化用户关系,增强内容驱动力。

此外,YouTube还为用户和企业客户搭建了一套广告系统,促进多方建立商品买卖关系。综上所述,YouTube成为了一个兼具“媒体+社区+平台”属性的产品。

YouTube的主要功能特性包括:

  • 免费视频上传(视频托管)
  • 免费视频播放
  • 视频评论与分享
  • 视频直播
  • 音乐上传(音频托管)、播放、分享
  • 社交互动
  • 广告投放
  • 广告分成

2.3 用户分析

2.3.1 目标用户

YouTube的主要用户包括全球范围内使用视频媒介传播、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个人与企业,以及从事音乐制作和分享的个人与企业。

2.3.2 用户总量

从总体数量来看,YouTube平台的月活跃用户超过20亿(仅统计已注册登录用户)。在所有用户群体中,创作者和普通用户是YouTube的两大主要角色。创作者可创建自己的视频频道,普通用户注册登录后可关注频道,获取内容更新。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独立的YouTube创作者。

图片[1]-《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2.3.3 受众特征

在美国,YouTube是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应用,18 – 24岁和25 – 34岁年龄段的YouTube用户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应用,甚至高于位居第二的Facebook(最受65岁以上用户欢迎的应用)。

此外,超过90%的美国人都是YouTube用户。在英国,YouTube同样在年轻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castfromclay数据,YouTube用户家庭收入最高超过100,000美元,城乡差距不大。

显然,YouTube已成为吸引美国各行各业消费者的有效渠道之一。

从性别分布来看,62%的YouTube用户为男性,女性占比38%。从地区分布来看,80%的用户来自非美国地区。另外,YouTube全网流量的70%来自移动设备,观看会话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由于YouTube庞大的用户量和谷歌的服务优势,约62%的企业都选择了YouTube。

图片[2]-《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2.3.4 用户需求

图片[3]-《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主要痛点与需求处理

2.3.5 使用场景

开放的YouTube没有使用门槛,大众可轻松使用,且使用场景丰富多样。例如:

  • 一位在校学生上课无聊,下课后用电脑访问YouTube,搜索搞笑视频观看。
  • 上班族A下班回家路上用手机观看当天的YouTube热点和订阅频道视频。
  • 一名特斯拉车主在等女友时,在车里用车载设备观看YouTube视频。
  • 在新西兰旅游的F用YouTube观看美国的电视节目。
  • 一位自由职业者制作了UI设计教程,发布到YouTube供他人观看学习。
  • 具有音乐天赋的女生Cindy将自己的吉他弹唱视频上传到YouTube,获得关注。
  • 主播D在家使用YouTube进行游戏直播并与观众互动,以此赚钱。
  • 科技记者G因有事无法参加谷歌新品发布会,通过YouTube观看直播。
  • 初创公司X上线新产品后,为吸引新用户,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广告,并通过广告服务提供谷歌商店的App下载链接。

2.3.6 小结

年轻人群体将YouTube作为社交媒体的首选,是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同时,YouTube在老年群体中也颇受欢迎。总体而言,平台用户以男性为主,但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在全球范围内,YouTube用户可简单快速地使用该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此外,YouTube适用于个人和公司等不同主体,不同主体可选择相应功能获取不同服务。

2.4 市场分析

2.4.1 财务表现

YouTube每年为Google创造约130亿美元的营收。根据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YouTube已成为仅次于搜索业务的第二大营收引擎。

2.4.2 App独立下载量

YouTube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庞大的用户群体。YouTube用户每天观看视频的时长超过10亿小时,超过了Netflix和Facebook视频观看时长的总和。那么,YouTube的App客户端表现如何呢?

YouTube的Android app在谷歌商店(Google Play Store)的独立下载用户达到6100万,实际设备安装次数达50亿次。其他版本也有一定的下载量:YouTube Music 76万,YouTube Kids 85万,YouTube TV 7万,YouTube VR 0.3万。

图片[4]-《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YouTube的Android app在谷歌商店(Google Play Store)的独立下载用户达到6100万,实际设备安装次数达50亿次。其他版本也有一定的下载量:YouTube Music 76万,YouTube Kids 85万,YouTube TV 7万,YouTube VR 0.3万。

2.4.3 评价与得分

YouTube获得的评价以好评为主,评分为4.4分(满分5分),与Twitch等相关应用的评分相近(4.4或4.5分)。

图片[5]-《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好评原因如下:

  • 内容丰富,几乎涵盖所有类型(新闻、游戏、音乐、电影、教程、Vlog等)
  • 功能多样(支持VR及360°视频、隐私模式、暗黑模式等)
  • 操作简单,支持谷歌账号登录,多系统多设备兼容
  • 为创作者提供经济支持

差评原因主要集中在:

  • 广告过多
  • 功能存在缺陷(无故停止运行、运行缓慢、导致设备重启、Bug多等)
  • 更新后使用体验变差
  • 交互设计存在问题(如自动播放、稍后观看等)

2.4.4 版本更新

早期,YouTube是Android系统的内置程序。2010年,YouTube基于HTML5发布了手机端App,可在安卓和苹果手机上使用。直到2011年12月,才正式发布Android客户端,2012年9月发布iPhone客户端。截至目前,YouTube的更新历史已达8年。

YouTube的版本更新频繁,从2019年9月8日的v10.24.58版本到2019年11月23日发布的v14.43.55版本,短短两个半月内,版本更新多达30次。在实际使用中,打开App首页时,经常会看到更新提示。

频繁更新App可带来新功能、修复Bug和进行安全更新,但过于频繁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增加操作成本。

近期版本更新记录如下:

图片[6]-《YouTube App产品分析报告》-精准获客

2.5 竞品分析

YouTube专注于视频服务,也面临一些竞争对手,主要包括Vimeo、Dailymotion、Vevo、Twitch、Instagram、Vine、Tiktok等。

2.5.1 Vimeo

Vimeo是一个无广告的视频网站,是YouTube的直接竞争对手。它成立于2004年,早于YouTube。Vimeo在视频服务领域曾处于领先地位,是首个支持高解析度(720P)的视频网站。2014年,Vimeo开始支持4K、360°、VR视频。

早期,Vimeo曾禁止游戏视频,因为游戏视频时长过长,转码成本高。不过,这一禁令很快取消。但Vimeo未能抓住游戏带来的商机,游戏视频流媒体服务市场被Twitch和YouTube Gaming抢占。

在内容方面,Vimeo注重“精”,与YouTube的多而全不同。目前,Vimeo仍在拓展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并进行了多次收购。

Vimeo是否取代了YouTube?答案是否定的。尽管YouTube崛起,但Vimeo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属万幸。

2.5.2 Dailymotion

Dailymotion是一家创立于2005年的视频网站,2009年获得法国政府投资,2011年估值为1.2亿欧元。2013年5月,雅虎有意收购Dailymotion,但被法国政府阻止。2015年后,Vivendi公司获得Dailymotion 90%的股份。

2018年,Dailymotion完全删除了网站评论功能,随后取消了视频排序、转发等功能,导致部分用户流失。加上版权压力,Dailymotion未能发展壮大。

2.5.3 Vevo

Vevo是一个专注于音乐视频托管与分享的平台,2009年由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娱乐和EMI三家公司合资成立。最初,Vevo拥有自己的托管服务和App,仅与谷歌合作在YouTube上进行少量视频投放。但由于成本和安全原因,2018年Vevo宣布停用App,全面转向YouTube进行分发。至此,这个全美访问量排名第一的音乐网站将流量导向了谷歌。

2.5.4 Twitch

Twitch的前身Justin.tv创立于2007年。2011年6月,游戏内容从Justin.tv中剥离,更名为TwitchTV。因其表现出色,母公司于2014年2月更名为Twitch Interactive。3个月后,谷歌提出以10亿美元收购Twitch,但最终在8月,Twitch被亚马逊以9.7亿美元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在此次收购中,知名游戏开发商Take – Two拥有2%的股份,可见Twitch具有浓厚的游戏基因。

此后,通过一系列收购和运营,Twitch成为游戏视频直播和电子竞技平台服务商。

2011年7月,Twitch推出合作伙伴计划。到2015年8月,该计划会员已超过11,000个。合作伙伴计划允许创作者分享广告收入。此外,Twitch用户可每月支付4.99美元订阅创作者频道,享受专属服务。凭借广告分成系统和与亚马逊电商的合作,Twitch迅速成为主播的首选平台。

2.5.5 Instagram

Instagram于2010年发布,最初是一个照片托管和分享平台。2014年,脸书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

之后,Instagram进行重新设计,成为脸书生态的一部分,并发展成为一个以照片、视频和直播为主的社交平台。随后,通过API等限制,第三方软件和Web应用程序无法再访问Instagram帖子内容。

虽然Instagram并非以视频为主要服务,但在其封闭的平台环境下,短视频和直播吸引了大量用户。结合脸书的社交战略,给YouTube带来了挑战。

2.5.6 Vine

Vine是短视频的先驱,成立于201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