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创业本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我对创业者们始终怀有崇高的敬意。因为一旦踏上创业之路,就意味着失去稳定的收入、正常的生活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与日俱增的压力和对身体的严重透支,这些都非普通人所能承受。
然而,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以及大量热钱的涌入,让创业似乎变成了低门槛、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当时微信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从二楼扔下一块砖,砸中的10个人里,有5个正在创业,2个创业失败,3个正准备创业,就连拾起砖头的保洁阿姨都打算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
创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使得创业者良莠不齐。到了2016年,全球经济下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资本寒冬的到来,让无数曾经的创业神话破灭,曾经的热门行业和领域如今沦为泡沫。根据IT桔子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分析报告》,2015年至2016年Q2,近1000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倒闭,而2014年这一数字仅为800家。
大潮退去,裸泳者终将现形。这几天和几位正在创业的朋友聊天,大家都对近期的裁员潮和倒闭潮感慨不已。究其原因,有些是时运不济的天灾,有些则是咎由自取的人祸。
作死类型一:盲目扩张
一些创业公司习惯追求“多”和“快”,但往往适得其反,多数企业因极速扩张而陷入困境。原因有被资本裹挟的,有创始人急功近利的,也有迫于同业竞争压力的。
某二手车电商公司在行业深耕多年,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随着瓜子、人人车等以C2C模式为主的互联网新军入局,加上2015年初获得一笔可观融资,该公司采取激进战略,在全国开设分公司、设立线下店,短短半年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然而好景不长,盲目扩张导致固定资产配置过重、人力成本剧增。由于资本消耗过快,创始团队管理能力跟不上,实际业务增量与投入成本严重失衡,最终公司不得不通过大面积裁员和收缩业务来止损。
曾有该公司员工到外地分公司出差后惊讶地发现,分公司的办公条件和硬件设施比总部还好。仅有几名员工的分公司,竟租下市区一整栋别墅,光会议室就有4间,真皮沙发、高配电脑一应俱全。
作死类型二:伪需求
O2O领域是伪需求的重灾区。当年O2O模式盛行时,所有线下实体企业都觉得找到了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机会,甚至有人将O2O视为企业转型求生的救命稻草。
以家庭为主要消费场景的服务领域涌现出大批创业公司,如上门美甲、上门洗车、上门按摩等。但并非所有上门服务都有强烈需求。从应用场景看,上门服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上门才能完成的,如上门家政、上门维修,这属于刚需;另一类是并非必须上门的,如上门洗车、上门推拿,这些服务在线下门店能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上半年倒闭的博湃养车,其模式就是典型的伪需求。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曾说:“汽车后服务市场大多是低频服务,获客和服务效率都很低,做起来很艰难。”博湃养车试图通过低价、补贴抢占用户、培养习惯,但这种模式依赖强大的资本支撑,一旦资金链断裂,用户就会流失。
类似博湃养车这种过度依赖资本的商业模式,在高频的出行和餐饮行业或许可行,但在低频且用户习惯尚未形成的领域,就显得过于主观和强迫用户了。有著名投资人曾给创业者忠告:如果商业模式复杂且执行困难,那它就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作死类型三:跟风创业
手机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低成本、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出现过两波创业高峰,一波是家电企业集体入局,一波是互联网企业集体入场。实际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已从单纯比拼参数、价格,升级到比拼用户体验、软件系统、供应链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而且该领域马太效应明显,没有核心技术和强大供应链能力,很难立足,锤子和小米就是典型例子。
一度以营销和众筹模式著称的大可乐手机今年初宣布倒闭。在我看来,大可乐是跟风创业的典型。跟风创业就是哪个行业热门就投身哪个,不考虑团队、技术、产品是否擅长,先拿到投资人的钱再说。与大可乐出彩的众筹式营销相比,其硬件设计、产品质量、交互体验、售后服务等核心指标都不尽如人意,同时因体量小,与供应商缺乏议价能力,导致产能严重不足。后期大可乐手机质量问题频发,足以说明这些问题。与其说大可乐手机死于资本寒冬下的融资困难,不如说死于没有核心优势却贸然进入手机制造业。
美食餐饮领域也存在很多跟风创业现象,如死在天使轮的爱私厨和小e管饭,因定位不清晰、难以找到盈利模式、获客成本高、品牌渗透率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作死类型四:失信造假
在众多创业作死类型中,失信造假是最令人不齿的。拿着精心制作的PPT和编造的数据举办发布会,吸引记者和投资人,大谈理想和技术创新,这在创业圈是被人鄙视的行为。
因一篇《22岁,天使轮估值超过6亿,将颠覆整个视频和广告行业》的文章走红的云视链创始人金证济苍,就因造假问题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落谷底。
媒体报道中,这个名字高大上的男孩有着哈佛名校背景、90后光环和云视链专利技术。然而,看似完美的表象往往是刻意包装。有媒体发现,金证济苍本名金明,所谓的哈佛学历只是哈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除学历造假外,他宣称的全球领先的云视链技术平台,早已被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应用。随后,其团队信息造假、夸大核心技术、盗用宣传视频等问题也陆续曝光。如今,在百度搜索“云视链”,只能查到被质疑前的报道,此后金证济苍和他的云视链便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作死类型五:烧钱补贴
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中国创业公司创造了“补贴大战”的玩法,在交通出行和生活消费领域尤为突出。习惯了美国有序竞争创业环境的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都抱怨中国市场奇葩:“我们在美国盈利,但在中国一年补贴就损失超10亿美元!”
曾在一年内获得蔡文胜、晨兴资本、经纬创投等三笔融资的海外购代表蜜淘网,就死于烧钱补贴的恶性循环。拿到融资后,蜜淘网通过补贴模式疯狂烧钱获取流量和用户,还加入价格大战,频繁花费千万元打广告。但当网易考拉、阿里等更强对手进入市场时,蜜淘网后劲不足。它收缩业务线,主打韩国海淘模式,期望在小而美的市场中生存,但日韩业务无法支撑整个平台的价值。更糟糕的是,互联网寒潮来临时,其C轮融资迟迟未敲定,转型又不力,最终导致倒闭。
作死类型六:创始人贪图享乐
这种作死类型既狗血又现实。并非所有创业者都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部分人只想做个项目,获得融资后被大公司收购,实现财务自由。
本月,曾创造Indiegogo最快筹款神话的AR智能头盔Skully宣布破产。Skully提出的AR智能头盔概念曾被业界寄予厚望,有望开拓全新市场。该头盔集成了车载GPS、数字音频、手机免提系统、后置摄像头等,还配备“抬头显示屏”(HUD),让摩托车骑手在骑行过程中能查看通知、信息提醒和导航信息,极具未来感。
然而,与大多数硅谷创业者不同,Skully的创始人Marcus Weller和Mitch Weller两兄弟,把投资人和网友众筹的钱花在了脱衣舞娘身上。他们的助理向媒体爆料,称两人把公司账户当成个人提款机,公寓房租、日常生活开销、国外旅游、租用豪车、购买名画,甚至去脱衣舞俱乐部玩乐的费用都用公费支付。
创业者要找回两大创业本源
如今很多人都在为创业者如何度过寒冬出谋划策,但很多建议并未触及问题的本质。我认为创业者需找回两大创业本源,才能避免上述作死案例在自己身上重演。
本源一:回归商业本质
这条建议看似老生常谈,为何还要反复提及?因为绝大多数人做不到。面对资本诱惑、外界环境影响和周围人的鼓动,很多创业者盲目跟风。“先活下去再说”成了他们的行动准则。
为了生存,他们不顾是否盈利,先抢占市场、提高品牌曝光度;为了生存,开拓新业务线、给产品添加新功能、虚报融资额、包装甚至造假业务运营数据,以获得新一轮融资。但这只是饮鸩止渴。
资本寒冬下,投资机构回归理性。如今投资人看重的不是GMV和用户数,而是盈利能力和核心产品竞争力。商业的本质是盈利,盈利的方式是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买单。
说到“回归商业本质和商品本质”,我更愿意以无印良品(MUJI)为例。很多人把无印良品视为快时尚品牌,但我认为它是生活方式品牌。它倡导大道至简、实用至上的产品设计理念,去除花哨的包装和非核心功能,只保留产品的便利性和优质品质。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节制、超然、理性的商业哲学。
很多生活消费类企业效仿无印良品,包括小米,但大多只是表面模仿其理念和价值观,甚至本末倒置。殊不知,无印良品的成功源于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且优质的产品,然后才是价值观的输出。
现在很多创业企业忽视产品和服务是否优质、便利,能否满足用户需求。不回归本质的商业,怎能创造出回归本质的商品呢?
本源二:懂得“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倡导人们在整理杂物时“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这看似是物品管理理念,实则是生活理念,也是现代商业理念。
我认为,创业和做人一样,不能贪多求大。尤其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产品,一定要聚焦。创业初期,团队、资金、产品都不成熟时,创业者应先思考如何将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价值最大化,在非核心问题上学会“断舍离”。
如今很多创业者资金充裕、人员齐全时,习惯对业务做“加法”,期望公司快速发展。但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很危险,上述盲目扩张、烧钱补贴的案例,就是做“加法”的后果。
创业者不妨结合“回归商业本质”思考如何做“减法”。我们买饭勺时,最关心的是材质是否无害,外形再花哨、设计再前卫,若用料有害,我们也不会购买,因为用勺是为了方便且无害地吃饭,无关其他。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SO优化服务 信息流
本文作者@PR老司机 史少晨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