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运动并非体育新闻门户网站或体育内容在线直播,而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体育运动概念。本文作者挑选了 Keep、咕咚和悦跑圈这三款在线运动产品进行对比,着重剖析了它们的优劣势及运营发展情况,梳理运营思路并分享给大家。
一、竞品分析目的
通过对在线运动行业及在线运动产品的分析:
- 了解在线运动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 验证产品猜想
- 发现产品机会点
- 了解同行业排名靠前的产品
二、在线运动行业分析
2.1 行业背景分析
2.1.1 发展历程
(1)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历程
从发展进程来看,在大众运动健身习惯养成、大型国际赛事带动以及国家政策鼓励的影响下,中国运动健康行业稳步发展,整体格局稳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运动健身行业迈入“互联网 +”时代,科技应用推动了行业升级。(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中国在线运动健身行业发展历程
截至目前,中国在线运动健身行业历经探索期、爆发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2010 年,中国在线运动 APP 初现,数量稀少但市场潜力巨大。2013 – 2016 年,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使在线运动 APP 大量涌现、竞争激烈,用户规模猛增,资本大量涌入。2016 年后,在线运动 APP 增幅减缓,市场趋于饱和,头部企业开始盈利。(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3)小结
从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历程可知,“互联网 + 运动”是时代趋势。在线运动健身行业已成熟,需求趋于饱和,头部企业盈利,市场竞争格局形成。若想在该行业寻找新机会,需摒弃旧模式,探索新模式。
2.1.2 行业 PEST 模型分析
(1)政策
政策推动互联网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2018 年以来,智能产业作为新动能,其基础研发及在传统行业的应用推进是国家顶层设计。其中包括智能科技与体育大产业融合,运动健身政策导向体现在智能科技创新、运动场景与设施智能化以及智能体育理念提倡上。(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 年我国经济同比实际增长 2.3%,GDP 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人均 GDP 接近 7.25 万元。2020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近 3.22 万元。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大众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强,对健康、健身的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3)社会
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发展,一方面互联网运动产品服务迅速被市场接受,用户量逐年增加,推动互联网运动健身行业发展成型;另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了运动健身文化传播。
当代健康问题突出,亚健康和肥胖问题严重。2019 年中国肥胖人口超 2.5 亿,肥胖及相关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七成受访网民认为形体管理与健康相关,国民个体体重健康意识增强。(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据华经情报网数据,“身体锻炼、运动健康”在 2019 年中国居民最关注的健康知识中排名第二。
同时,2020 年疫情提升了居民健康意识,限制了户外运动和线下健身房运动,间接促进了在线运动 APP 活跃度。从下图可见,疫情期间,在线运动健身 APP 的 MUA 同比大幅提升。
(4)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 通信发展,生活日益智能化,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智能运动产品在人工智能和 5G 技术推动下,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准确、运动场景更丰富,帮助消费者关注身体变化,实现自主健康管理。
从艾瑞咨询“2018 年中国运动健身领域投融资数量”数据可知,“智能科技 + 运动健身”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技术发展为运动行业带来更多可能。
(5)小结
政策支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大众运动健康意识觉醒以及技术升级发展,为我国运动健身行业,尤其是移动运动健身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
2.2 市场相关分析
2.2.1 市场规模
根据智研咨询报告数据,中国在线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增长规模约 1 亿元。
疫情影响下,人们重新审视健康状况,整体满意度下降,焦虑感增强。健康条件较好的 00 后、90 后,疫情前后健康满意度评分差值最大,成为最焦虑自身健康的群体。00 后、90 后消费意愿强,未来中国在线运动健康行业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2.2 用户规模
据智研咨询数据,我国在线运动健身用户人数逐年增加。外部环境刺激和行业内部完善,使 2019 年用户规模较 2014 年呈指数级增长。但 2018 年后,增长速度放缓,表明在线运动行业市场趋于饱和,进入成熟阶段。
2.2.3 用户分析
(1)中国运动健身人群画像
艾瑞咨询“2018 年中国运动健身用户画像”报告显示:性别方面,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占 49.7%,女性占 50.3%。地域分布上,一线城市用户占 19.2%,二线城市用户占 40.2%,三、四线城市用户占 40.6%,可见三四线城市用户不可忽视。
智研咨询数据表明,年龄上,30 岁以下为主体人群,占比 57.25%,其中 24 岁以下人群占 29.37%,24 – 30 岁人群占 27.88%。职业方面,前三名依次是企业白领(43.7%)、在读学生(18.5%)、服务业人员(9.1%)。
(2)中国运动健身人群运动场景选择
从运动场景选择看,户外公共区域和健身房占比最大,分别为 39.9%、34.1%。选择户外公共区域运动的多为热爱跑步人群,选择健身房的则对器械和教练指导需求较高。(数据来源:智研咨询)
(3)中国运动健身人群的运动健身行为
艾瑞咨询调研显示,国内运动健身用户日常运动项目中,户外慢跑最受欢迎,78%的用户有慢跑习惯,是热门运动类型。
在运动 APP 使用方面,国内运动健身用户主要在跑步健身时使用,最常用的三个场景是户外慢跑、远足/徒步与家中健身。可见,户外慢跑最受用户青睐。
(4)中国运动健身人群运动的原因
运动健身人群坚持运动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保持健康、提升身体素质和缓解压力;外在原因主要是改善外型、减肥瘦身。(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 年,最受关注的运动指标是消耗的热量/卡路里,最受关注的健康指标是体重、体脂率、身材形体等。可见,好身材是人们的诉求。
因此,运动健身人群运动主要是为了拥有好身体和好身材,深层次需求是安全、归属与爱以及尊重的需要。
(5)中国运动健身用户使用运动 APP 概况
2018 年,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七成用户经常或总是使用运动 APP,运动健身 APP 在国内运动健身人群中粘性较高,吸引用户高频访问使用。
在使用时长上,超半数国内运动用户每周使用运动 APP 的时间集中在 1 – 7 小时,即平均每天使用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6)中国运动健身用户使用运动 APP 的主要目的
国内用户使用运动 APP 主要是为了记录或查看运动数据,占 50.9%。日常运动打卡分享功能也受用户欢迎,占 46%。用户希望看到个性化运动数据报告,也愿意分享运动方式、心得和效果。(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7)中国运动健身用户的线上运动社交
经常进行运动社交的用户仅占 33.7%,但社交在运动生活中愈发重要。运动健康社区类产品为用户提供交流平台,转发赞、互动聊天和浏览学习内容是用户喜爱的线上社交方式。(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2.3 总结
通过对在线运动行业背景和市场的分析,总结如下五点:
- 中国在线运动行业进入成熟阶段,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已出现。近期用户量和应用产品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但运动健身行业受外部环境激励,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当下若想在该行业发展,需探索新模式,在增量市场寻找机会。
- 后疫情时代,年轻一代对自身健康满意度下降,预示着运动健康行业市场规模有较大发展空间。
- 年轻人群是运动健身主体,在读学生占比较多,下沉市场力量不可忽视。
- 多数人喜欢户外运动,户外慢跑最受欢迎。
- 超七成用户运动健身时常用运动类 APP,主要目的是记录或查看运动数据及分享运动打卡。线上运动社交在运动生活中日益重要。
三、选择竞品
3.1 寻找竞品
为从众多运动健身移动 APP 中筛选出排名靠前的应用,参考艾瑞指数 2021 年 1 月份健身运动类应用排行榜,以月独立设备数为依据,筛选出前五名 APP,认为是最受线上用户认可的运动健身(跑步健身)移动应用:
3.2 确定竞品
本文确定竞品的思路,一是了解中国在线运动行业排名靠前的产品,二是了解在线跑步做得好的应用产品。因此选择 Keep、咕咚和悦跑圈三款应用作为对比竞品。
从 Keep 近期下载量和收入来看,它已成为中国在线运动健康行业的头部产品。
下载量上,咕咚与小米运动差距较大,但 2021 年 1 月咕咚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幅为 1.6%,而小米运动为 – 0.8%;收入方面,咕咚高于小米运动。作为有十年历史的产品,咕咚必有其优势。
“悦跑圈—属于跑者的圈子”,专注于跑步垂直领域,近期下载量和收入在行业内较为可观。(数据来源:艾瑞数据、七麦数据)
四、竞品分析
4.1 定位分析
Keep 是一款具有多种运动类型的运动社交 APP。其丰富的运动训练课程可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练习,满足当下大多数人的运动需求。不同训练阶段的课程降低了入门门槛,且比线下健身房成本低,能让更多人爱上运动健身。
从口号可看出,咕咚正打造智能化运动场景,通过专业智能运动装备,让用户了解自身运动和身体状态,实现科学健康运动。同时,它致力于营造运动社区平台。
悦跑圈自上线以来,专注于跑步运动,为跑步爱好者提供多样玩法和交流平台,让跑步更愉悦。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