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体报道:“货架 + 店播”模式在抖音电商 GMV 大盘中的占比已超 70%。
理论上,店铺直播间和货架电商应是品牌商家的“自留地”。然而,从 GMV 占比来看,抖音平台上的这些“自留地”,却难以让商家留住真正的平台资产。
此前,有媒体统计了 2021 年 7 月 – 2024 年 6 月近三年的抖音美妆月销售额榜。若把美妆白牌首次上榜 TOP 20 到最后一次上榜的时间视为“生命周期”,白牌们的“顶流”之位平均仅能维持 8 个月。
如此短暂的生命周期,清晰地展现了抖音平台上多数商家从白牌到品牌的艰难跨越。
去年,电商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在经历“内卷式竞争”的伤害后,电商平台纷纷调整方向,将重心转回 GMV,关注商品和服务体验。
这意味着,电商领域的品牌竞争主线将从价格回归价值。商家的品牌价值积累自然成为平台的核心资产。
对商家而言,要在电商平台实现长远发展,都需补上品牌化这一课。而平台流量难以留存,是白牌集体向品牌转型路上的一大难题。
有商家坦言:“在抖音,粉丝、销量、爆品都是虚的,一旦停止投流,购买的人就寥寥无几,这样怎么形成口碑、打造品牌?”每天被起伏不定的数据困扰,商家们焦虑不已。
这也是众多抖品牌正在面临的状况。
抖品牌的价值难以积累
抖音凭借短视频成为巨大流量池的过程中,众多新生品牌迅速崛起,销量大增。
例如,美妆个护赛道上,UNISKIN、AOEO、里季、娇润泉、VC、温博士等新品牌不断涌现;餐饮领域中,王小卤、低卡博士、小熊驾到、连咖啡、林小生等新创品牌也在抖音迅速走红。
庞大的流量池和精准的算法,让抖音在上升期具备强大的造品能力和优势。这让许多商家认为自己能成为抖音电商时代的“抖品牌”,像三只松鼠、石头科技等“淘品牌”“小米生态链品牌”一样走向上市。
但自 2021 年抖音发力品牌扶持至今,现实却颇为尴尬:绝大多数抖品牌因流量崛起,也因流量消失,难以做大做强。这仿佛是一道魔咒,限制着众多抖品牌的发展,也制约了抖音电商的进步。
或许正因如此,“抖品牌”建设已超五年,却仍未诞生一个公认的上市公司。
在抖音,无论投流规模大小,平台机制似乎都使品牌价值难以积累。如同不断制造网红又让其消逝一样,抖音电商呈现出“流水的品牌铁打的平台”的局面。
一位从带货主播转型为上市公司电商女总监的人士在采访中透露:“我身边 10 个同行,有 8 个在里面亏损。”不仅投流成本高,她还表示抖音的机制限制了 ROI(投资回报率),提前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
以牙膏投放为例,ROI 通常在 1 – 1.3 之间,除非商家的产品和运营极为出色,否则无论怎么投流,都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一方面,商家的投流成本不断攀升,部分商家为冲销量,流量成本占比超 50%,导致利润空间缩小;另一方面,平台又限制着商家的 ROI。双重压力下,许多商家只能赔本赚吆喝。
一般来说,即便在毛利较低的行业,部分品牌也能发展良好,因为会出现头部效应,赢家通吃。但在抖音平台,无论美妆个护、零食、饮品、服饰等大类,还是各细分品类,头部效应似乎都不明显。尤其是“抖品牌”,更迭速度极快,商家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抖音鼓励“赛马式”竞争。对于被树立为样板的“抖品牌”,平台善于拆解其成功方法并推广给其他商家,导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先发展起来的品牌难以保持优势,行业也难以形成头部效应。
大量流量无法培养品牌忠诚度
对于走红的抖品牌而言,尴尬的是,它们离开抖音后几乎无人知晓。
商家做品牌的核心目标是持久占据用户心智。但在抖音平台,大部分消费者购物时,对品牌名或概念印象不深。
由此可见,以抖音为代表的兴趣电商在品牌培养和成长方面存在天然缺陷。以内容驱动的卖货逻辑,不利于品牌建立用户认知。内容越出色,虽能吸引更多流量,但这些先于品牌触达用户的内容,反而让品牌沦为次要。
就像达人带货,商家长期投入可能无法转化为品牌资产,反而成为达人个人品牌的积累。零售电商行业自媒体庄帅表示:“我们记住了拼多多的农产品、京东的 3C、淘宝的美妆和服饰,但抖音留给我们的只有董宇辉、小杨哥。”
离开达人的影响力,品牌销量便大幅下滑,这显然不是健康成长的品牌。
比如娇润泉,作为近三年唯一每月都上榜的美妆白牌,靠疯狂小杨哥带火,巅峰期月 GMV 以亿为单位。但小杨哥陷入“香港美诚月饼”事件后,娇润泉销售额断崖式下跌,仅 2500 万 – 5000 万。双 11 期间,其从抖音电商美妆月榜 TOP2 滑落至第 24 名。
走品牌化路线,不仅要让用户记住品牌,还需有稳定的留存和复购,让用户形成主动找品牌的习惯,完成品牌教育的闭环。抖音虽想构建此闭环,但并未成功。
许多商家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寻找“新出路”。
口腔护理品牌参半是土生土长的“抖品牌”,其短视频种草、达人种草及商品营销都依托于抖音的流量生态。但从 2022 年下半年起,参半将战略重点转向线下拓展。创始人尹阔称:“做消费品最难的是人心之战,战胜习惯和人很困难。”
为何在抖音打响知名度,却要靠其他渠道成交和沉淀?原因在于消费者习惯。很多消费者在抖音被种草后消费,下次购买时往往回到常用渠道。
目前,抖音对品牌的最大价值仍是“种草”。一位美妆从业人员称:“2023 年,一些国际著名美妆大牌 4 月还打算增加在抖音的资源投入,7 月又认为天猫更重要,要加大在天猫的投入。”
抖音电商只能做低价白牌吗?
低价竞争结束后,各大平台采取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减轻商家负担,注重品牌价值积累。此前,抖音将运营重心从达人带货转向店铺自播和货架,是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一步。近期,抖音电商又调整规则,升级商家体验分考核,取消商品差评率考核项,让商家松了一口气。
抖音频繁动作,旨在让商家减负,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但不少商家并不乐观,有商家直言:“平台越说免费、返钱,越担心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省下来的钱还不如扣掉的保证金多。”
商家更关注算法分发机制、获客机制和对现有客群的运营深度等能“留住量”的因素,但发现抖音在这些方面改变不大。
如今,投流才有销量,不投流就没销量,已成为抖音电商的变现驱动力,这与品牌成长规律相悖。商家无奈之下,只能承受高成本压力,持续投流,让抖音电商的这一问题被包装成流量为王的假象。
某品牌电商负责人表示,一个 4 年的老号有 30 万粉丝,产品质量好、价格合理,老粉仍在但销量不佳,连老粉推荐也减少了,“不投流就限流,老套路了”。
从内容与流量角度看,从疯狂小杨哥、东北雨姐到澳门 coco 姐、韦雪,平台仍偏爱表演式、夸张的带货风格。这种内容的走红,对商家打造有质感的品牌造成冲击,也反映出直播电商的内容创新困境。
当大家都用相似技巧迎合抖音流量规则时,带货效率降低,意味着抖音电商的发展天花板在降低。
相对而言,综合性电商平台未被算法“绑架”,在平台根本利益不受算法左右的情况下,更易做出利于商家的改变。这也是众多品牌商家青睐综合电商的原因。
有媒体报道,淘宝正在内测新的店铺会员表达体系。内测用户发现,淘宝首页上方新增会员日飘条,店铺会员相关活动和信息在搜索、推荐、商品详情页等重要位置集中展示。
此外,平台称后续会提升会员权益,助力品牌深入运营会员。
以往,淘宝品牌会员除品牌店铺外,域内域外流量入口较少。如今平台主动为品牌增加流量入口,可能是为让品牌更好地运营忠实用户,积累品牌资产。
从历史看,淘系电商与抖系电商思维方式不同,淘系有意愿帮助商家留住回头客。
2023 年,天猫宣布“对所有商家 0 门槛开启会员运营功能,新开通商家 6 个月保护期内可 0 元入会”。
当时电商竞争激烈,有媒体认为会员是“70% 商家仅存的机会”,因为多数无力内卷的品牌商家可通过会员运营吸引和留住忠实粉丝,在竞争中生存。
店铺会员可使用的运营工具丰富多样:
天猫的 88VIP 会员规模也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达 4900 万。
无论是每日优惠券,还是附带的优酷、网易云会员权益,88VIP 的目标是从平台层面留住核心消费人群,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当下,电商刚从极端内卷竞争中走出。未来,品牌竞争将重新成为电商领域的主线。
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会员运营可能会更加注重深度和质量,将前期快速扩张的会员转化为自身支持者,积淀品牌资产。
商家无法积累品牌资产,对电商生态健康发展不利。对商家而言,品牌做不起来,就难以避免被快速淘汰。
当然,抖音或许并不在意。如巨梓生物 CEO 在潘乱一期博客中所说,对抖音来说,日活比商家盈利更重要。“它不在乎品牌、白牌,甚至电商对它都没那么重要”。
这种观点虽激烈,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它逐渐成为现实,抖音或许本就希望如此。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