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CEO指定投放小红书
市场部肩负吃透小红书的任务
近期和几位CMO交谈
发现他们很焦虑
他们担心跟不上时代潮流
马化腾也曾在发言中提到:
“我最担忧的就是越来越不理解年轻人的喜好。”
小红书是典型的年轻人聚集平台,常引领潮流趋势,用户使用时长和规模逐日增加,这便是CEO关注小红书的原因。
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定位独特的平台,就算CEO没要求,市场部恐怕也会主动尝试。
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市场部开始“盲目迷信小红书”,不论产品、目标、内容如何,都要在小红书投放。
就连小红书高层自己都称:“其实80%的品牌都用错小红书了。”
小红书有用,但并非万能。
01. 人群结构特征显著,触达用户有限
❶ 平台用户以女性和高线市场为主
小红书是一个女性、高学历、高线市场占主导的内容平台。她们消费欲望高、消费能力强、生活品质优,给品牌方带来的价值不言而喻。当然,她们也很“挑剔”,不易被影响。
这种用户结构对小红书的投放效果有阻碍,毕竟北上广不能代表全中国。
❷ 平台内容以女性/时尚潮流视角为主
小红书能让飞盘火爆,却未必能带动大众消费品。
以手机厂商为例,各厂商在小红书投放主要是为了“触达女性用户”“占据时尚属性”,投放内容带有明显女性标签,讲究“颜值即正义”,常见的是“好看的外观”“精美的手机壳”“壁纸DIY”。
我尝试搜索“男性购买手机”关键词,发现首屏展示的都是“给男友买手机攻略”“给爸爸买手机攻略”等内容,仍是从女性视角强调产品力。
一个媒体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其边界和瓶颈。尽管小红书在大力发展男性/下沉市场,但目前它仍是女性主导、一二线城市主导的平台。所以,决定在小红书投放之前,要先想好产品是否面向这些人群?如果是,要用何种角度与他们沟通?
02. 规模不及抖音微信,曝光效率有限
艾瑞数据显示,2023年5月,小红书月独立设备数为2亿,同期微信月独立设备数超11亿,抖音超9亿。
据我了解,某品牌4月在小红书和抖音投入相同预算,小红书的CPM是300,抖音仅为30。
一位甲方朋友曾对我说:“我把小红书当作货品占位的角色,当用户对某个品类感兴趣去搜索时,搜索结果中有我的产品就够了。”
在消费者决策路径(认知 – 兴趣 – 考虑 – 购买 – 忠诚)中,小红书处于“兴趣 – 考虑”阶段。单纯用曝光量和曝光效率评估小红书价值是舍本逐末。
受用户规模和使用习惯限制,在抖音和微信,用户刷视频、刷朋友圈,单列视频只要展示一次就算一次曝光;而小红书不同,用户需点击笔记才完成一次有效曝光,且人群规模也不如微信和抖音。如果非要用指标衡量小红书效率,“阅读”“点赞”和“收藏”更合适。
如果把抖音比作广场,小红书更像“商品货架”,其优势不在曝光效率。
很多品牌把小红书当成曝光媒体,结果花钱不少,声量却没提升,其实是媒体角色定位错误。
所以,投放预算前,不妨思考一下想从小红书得到什么,如果只是追求曝光量,可能选错平台了。
03. 算法激活长尾流量,爆发势能有限
与抖音的“打造爆款”不同,一支视频在抖音有机会短时间内被层层流量池推荐。
小红书算法有三层平行推荐机制:
第一层与抖音类似,笔记发布审核通过后,若表现优质、CES分数高就有机会被首页推荐;
第二层是“搜索流量”,小红书搜索流量占比40% +,用户搜索某品类关键词时,CES越高,笔记排序越高;
第三层是“收藏流量”,小红书攻略型内容多,用户常先收藏以备后用。
三种流量机制相互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一篇笔记一个月后可能还有小流量峰值,但也导致小红书很难短期内“制造爆款事件”。
长尾效应的累积使小红书不适合节点性营销。以618为例,品牌在其他平台容易造势,微博上热搜、抖音上热门,但在小红书发笔记,品牌甚至不愿出现“618”文案,因为担心节点热度过后,笔记被搜索到时显得过时。
正确使用媒体的第一步是了解平台流量算法。微博60%以上流量给热搜,抖音流量池不断加热爆款视频,而小红书流量倾向用户。所以,如果想要BIG DAY声量,可看微博微信;想要大爆款,可看B站抖音;在小红书更偏重细水长流。
04. 以真实分享起家,硬广传播受限
逛小红书就像和朋友聊天,对方愿意分享真实感受,所以品牌硬广不适合在此传播。
我听说,常有品牌给小红书的brief是:
“帮我推广这条TVC”
“找些素人发这个促销海报”
有哪个TVC在小红书上火了?小红书是做“口碑种草”的,和硬广本质不同。硬广是品牌方向消费者直接介绍产品、传递价值观,注重在有限时间内讲清功能卖点,购买的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小红书笔记是借消费者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注重“真实”,购买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感。利他性和代入感才是小红书笔记的特点。
就像进入一个城市要先接受当地文化一样,小红书有自己的语言和审美体系。如果只是传播硬广,可以选择成本更优或能被动触达的媒体。
05. 供需发展不均衡,获取红利受限
我最近收到很多留言反馈说:“小红书全是广告”“小红书效果不如以前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做的人太多了!一两个案例火了后,品牌方纷纷跟进,都期待这个新兴平台带来更多流量红利。
的确,市场营销需要敏锐度,快速挖掘趋势才能迅速布局获利。但先吃螃蟹的人获利最多!
不仅是小红书,从早期报刊广告、电视广告、门户网站、视频媒体到社交媒体,每次媒体变革都有品牌吃到红利成为尝鲜者。
流量池总量相对固定,随着合作品牌增多,流量成本必然上升并影响ROI,所以品牌方需适度降低期望值。
虽然没有超预期的红利效果,但这并不否定小红书的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红利才入局,可能有点晚了,如果是看中小红书的平台价值,它还是值得的。
▼
要追潮流,更要追对潮流。
小红书确实捧红了很多品牌,
如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国货美妆,
它们是第一批受益品牌,
甚至改变了五菱汽车的产品定位,
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随便做做就能在小红书走红。
贴心的我为大家总结小红书的“四红四不红”:
女性/一二线市场适用,全人群泛受众不适用;
持续长期营销有效,短期爆发声量难实现;
笔记生命周期长,单篇瞬间大爆难做到;
真实口碑内容可行,品牌自嗨硬广不可行。
未来,小红书肯定会不断更新平台玩法(如最近的直播)和流量机制,但不管怎样,我之前分享的“三个析攻略”都能用。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