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小红书博主也会“凉凉”?

博主这个职业,在我眼中一直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是一种看似奇特却极为厉害的商业模式。你看,博主每天拍拍内容,一年下来收益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这可比一家小公司辛苦劳作一年的收益都多,实在是惊人。

而且,博主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利润却超高,比起开餐饮店之类的,不知优越多少。

既然如此,是不是人人都想做博主了呢?

没错,确实有这种趋势。于是就出现了“二八定律”,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有赚钱的,也有不赚钱的。做博主不再是“只要能发布内容”就必定成功的事了,甚至之前赚钱的博主也可能把自己的事业搞砸,是不是很奇怪?

有些朋友可能会疑惑,没有成本,利润又高,博主怎么会失败呢?

这正是我今天想探讨的,哪些操作会导致博主事业失败,大家一定要避免!

01 定位过泛:博主失败的原因

定位是博主的起点,很多人都认为有了定位才能开始创作内容,这在理论上是没错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定位时人性中的贪婪。

举个真实的例子,之前零克Club的一位会员问我,她应该如何定位比较好。我问她平时都做些什么。

她说自己喜欢化妆,对穿搭也感兴趣,平时喜欢逛展览、吃下午茶,还经常出去旅游。

我说那她的选择比别人多,优势很明显。

结果她问是否可以都做,比如写两篇穿搭、一篇探店,暑假时多写些旅行笔记等等。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会觉得很无奈吧。

我不排除这种定位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博主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心魔,克制贪婪的性格。

我们在学习相关文章时,很容易明白要克制,但在实践中,那种欲望往往极具诱惑。

我非常理解那些刚想做博主的人的想法,比如做美妆博主,会不会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变窄呢?以后要是想发护肤内容怎么办?或者想发家居内容,看到别人发图文,自己以后想发视频又该怎么办?又或者想分享穿搭,还想分享自己的生活,对了,还想分享职场经历,这可怎么办呢?

没办法,就是要克制,先让别人认识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02 无法商业化:博主失败的原因

如果做博主只是为了娱乐,那怎么做都行,但如果有商业目的,却无法变现,那这个事业基本就走到头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B站前段时间的“UP主停更潮”了。

其实,B站并没有真正的停更潮,这是媒体为了制造热点故意夸大的。

不过,UP主停更的现象确实存在,只是不是“突然”“集中”地停更,而是陆续、逐渐地停更。

关于停更的原因,确实是UP主不赚钱,仅凭热爱难以持续。但为什么B站的UP主不赚钱呢?是缺流量还是缺模式?

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B站无法证明“非垂类流量与商品的结合是否有效”。例如,B站有很多兴趣类的UP主,如游戏、剪辑娱乐、跳舞等类型的非常多,但要将他们与商品结合,品牌方并不认可。如果靠平台补贴获取收入,除非B站的会员收入能够覆盖内容成本,但实际上B站一直在亏损补贴,这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

所以,内容有趣能打发用户时间,但不代表能将流量变现,因为流量是有“商业价值”的。

回到小红书来说,在确定定位时,最好看看内容能否自然地植入商品,如果植入很突兀,那就肯定赚不到钱。

赚不到钱,博主的事业自然就失败了。

03 失去灵魂内核:博主失败的原因

博主做得好了,粉丝多了,也赚到钱了,真正的问题就来了。

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20 – 30个博主的反馈,说做内容太累了,问我有没有兼职编导或者兼职剪辑,实在没有,助理也行……

累是肯定的,但博主这时真的要回忆一下,自己是如何成为一个赚钱的博主的。

是靠堆砌内容吗?是策略很厉害吗?可能都不是,用户喜欢的无非是博主的个性和真诚,再加上内容的辅助,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IP,换个人来做,很难做到。

所以,换个编导就相当于给账号换了个灵魂,别人可能就不喜欢这个账号的风格了。所以,如果累了想找人代做内容,自己躺平或者只当演员,基本不现实。

那博主就必须一直这么累吗?也不是,比如很多琐碎的工作,像商务、剪辑等确实可以交给别人,但核心的内容部分,博主必须自己做,也必须自己把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长和稳定。

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账号失败的情况还挺多的,说不定你身边就有这样的博主。

04 严重断更:博主失败的原因

要说导致博主失败的大坑,严重断更肯定名列前茅,这种情况我见过太多了,多到数不过来。

有些人认为断更是因为博主累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断更往往源于某个契机。

比如,有时候家里有事无法更新,这就给了断更的理由,下次就会觉得断更影响不大,于是断更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

还有些博主是在账号赚钱时期发展起来的,每篇笔记几乎都是广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计算一篇笔记的产出价值,这无可厚非,但最后有点走极端了,一篇笔记能卖3万,如果没有3万就不发笔记。

所以,没广告就不发笔记,越不发笔记就越接不到广告,最后就凉凉了。

人很难不忘初心,要多想想,自己的广告是不是靠那些客观的笔记才支撑起来的呢?

断更就像慢性毒药,会逐渐磨灭博主的积极性。

之后突然想恢复更新,但这时已经晚了,除非能保持空杯心态,重新做个“新人”,否则无论是创作能力还是心理落差,都很难再有成功的机会。

这是导致博主失败最多的原因。

05 盲目扩张团队:博主失败的原因

小红书博主一般在70 – 80万粉丝以上还能保持粉丝增长且能商业化的,要么签约了MCN,要么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显然签约MCN的更多,但百万粉丝博主自己成立工作室的也不少。与断更或者想躺平的博主相比,这些博主其实更在乎内容质量。

有多在乎呢?2 – 3个编导、1 – 2个摄影师、1个剪辑师,外加1 – 2个商务或助理,这是一个庞大的团队。

在内容上高投入,自然期望高产出,但现实不一定如此。以前一个人做,不管一篇笔记收入多少,基本都是净利润,现在接1 – 2篇广告,基本上只能覆盖成本,一个月得接3 – 4篇才能开始赚钱。

大博主报价虽高,但接单并不容易,所以综合来看,为了内容而组建庞大团队反而起了反作用。

直到有一天,接单越来越少,连团队成本都无法覆盖了,该怎么办呢?

只能硬撑,这就像赌徒心理,输了总想翻盘,于是把以前赚的钱拿出来发工资,坚持个一年半载后,实在亏不起了,团队解散,之前的钱也赔进去了。

虽然还有个大号,但也和没有差不多了。

其他问题最多也就是不赚钱,但这个问题是真的会让自己亏钱的。

所以大博主们,成立工作室一定要慎重!

06 多平台运营:博主失败的原因

多平台运营是个不小的诱惑,尤其是小红书的原生博主,说不羡慕抖音的流量那是不可能的。

但自己确实没勇气迈出跨平台这一步,如果只是处在自我纠结阶段,还比较好处理。

但最可怕的是这些平台会主动联系你。

你可能经常在私信或者邮件里看到这样的内容:

我是xx平台的运营,发现你的账号运营得很好,很符合我们平台的风格,非常诚挚地邀请你入驻我们平台……此外还有很多平台补贴奖励哦。

有的话术说得更诱人,博主看了就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一样。

既有资金,又有扶持,还把博主当明星对待,说不心动是假的。

但实际上真的去了,就会发现,人家的邀请是群发的,你不是被单独邀请,只是被群发到了。

但是你仍然要完成这个平台的工作,才能拿到一点平台补贴,这点补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做吧,已经开始了,做吧,又耗费精力。

所以最终博主会被内耗拖垮,因为我们现在冷静思考就会明白,多平台运作并不是把一份内容复制多份就行,而是要根据每个平台的特点定制全新的内容。

这相当于一个人要做多种内容,话题不同、风格不同,甚至场景也不同。

那我是如何看待多平台发展的呢?

一、内容比渠道更重要

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社区的核心或者我们目前追求的核心其实是优质内容,而不是平台渠道。

因为优质内容必然会自行传播,开通更多平台渠道、有流量扶持只是加速这种传播而已,普通内容在哪都传播不了。

其次,我们还得对平台的流量扶持持怀疑态度,毕竟平台有没有流量、流量是否愿意看这些内容都是问题。

所以不要试图用多渠道策略来弥补内容质量的不足,这是无法弥补的。

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适用

大平台竞争激烈,做得好的人太多,短时间内很难在内容质量上超越他人,恰好有小众平台邀请入驻,去那个平台因为没什么竞争,马上就能成为头部博主,那去不去呢?去做鸡头还是留在大平台做凤尾呢?

我建议你根本不要涉足小众平台,“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短视频领域并不适用。

1)你能去小平台,大博主也能去,这没什么门槛,人家同步一点内容就能降维打击。

2)小平台倒闭的风险太高,内容平台一直是创业最难的领域,现在是风口,所有平台都想尝试,成功了自然好,失败了损失也不大,毕竟还可以等下一个风口,这是从商业角度来说。但对于博主来说,一辈子能遇到几个展示自己内容的风口呢?错过了可能就真的错过了。

3)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优质内容始终是核心,用户会用脚投票,大博主可能不会去小平台,但用户会从小平台流失,有好的内容平台,为什么要去小众平台呢?

大平台只会越来越大,小平台可能直接倒闭,马太效应在互联网领域愈发明显。

三、人的精力有限

我创业快两年了,有一个明显的感悟就是精力不够用,虽然每件事看起来不大也不多,但合起来就什么都做不好。

做博主也是,早期的博主基本都没团队,既要学习平台规则,又要跟进类目热点,还要拍摄剪辑。

随着效果越来越好,对内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耗时也就越来越长,以前可能一天3小时,现在可能要4 – 5小时。

如果只是内容同步倒还好,但这样就能运营好一个平台吗?其实很难。

因为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做一些定制化内容,效果会很差,最终还不如不做。

所以还是先做好利益最大化的事比较好,比如先把自己的“本土”平台稳定下来。那什么时候适合多平台发展呢?简单来说。

只有在一个平台发展到瓶颈无法拓展或者真的需要分散风险的时候,才适合多平台发展。

这几年,我见过太多博主也会“失败”,突然觉得世界上或许真的不存在完美的商业模式,不完美之处就在于忽略了人性,人毕竟不是草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