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初,小红书开启内测直播板块。如今4年过去,虽说整个板块的流量成果较为明显,但也只是出现了董洁、章小蕙这样的代表性人物。
基于这种现状,无论是达人还是商家,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小红书直播到底该不该做?如果要做,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探讨一下小红书直播,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布局滞后,入口稀缺
淘宝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直播,相比之下,小红书的直播晚了3年多才出现。这一迟到的入场,使得小红书进入直播领域时,直播带货这块大蛋糕已被瓜分差不多了。
当大众消费者在其他平台已经形成直播购物的用户认知和习惯后,小红书的直播板块才刚刚上线。这不仅导致用户心智被先行的平台占据,就连主播们的选择倾向也更偏向其他平台。整个互联网平台的KOL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越晚进入直播带货领域的平台,在签约带货主播方面就越缺乏优势。
小红书目前有三个直播入口:其一,在首页“关注”页面顶部,会显示用户关注的达人的直播;其二,首页“发现”栏的第三栏是直播,这个入口是直播流量的主要来源;其三,在搜索栏搜索“小红书直播”,会跳转到直播广场。这三个入口都比较隐蔽,如果用户不经常使用小红书,很难发现它们。
二、直播定位的差异化
电商直播自诞生以来,一直以“主播为核心、全网最低价格策略”为主导,被看作是电视购物在互联网时代的变体。主播的角色类似导购,负责讲解产品细节,向用户传达商品的折扣信息。在这种以“折扣”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下,对于平台而言,掌控供应链和玩转流量是最关键的竞争力,淘宝和拼多多具备这些特性,淘宝已经领先,拼多多也在追赶。
在这类直播中,刺激用户冲动消费是主要目的,促使用户做出消费决策的最大因素就是极具吸引力的价格。基于此,主播凭借自身人气从供应商和品牌方获取更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用户观看和购买。
然而,长期活跃在小红书的品牌大多是调性较高、倡导优质生活理念的品牌。这类品牌不愿意降低自身档次,以免影响苦心营造的“调性”,即便采用小红书的带货直播,也并非单纯追求订单量和GMV(商品交易总额),而是更看重转化率和客单价。
看起来,小红书正在走上一条与淘宝、快手、抖音完全不同的差异化道路。一方面,这与小红书“时尚高端”的平台调性有关。官方数据显示,小红书80%以上是女性用户,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超过60%,70%以上是90后,且购买力强、消费意愿高,高单价、高调性的定位逐渐凸显。
对于小红书来说,是做“内容”还是做“货架”是个问题;对于小众品牌而言,能不能做则比较明确。从长远来看,小红书直播短期内较难产生大规模的GMV,但短期而言,其直播板块竞争压力小、转化率高,品牌可以进行短期布局。
1. 矩阵打法
目前,小红书直播板块竞争极小,每天开播人数仍然不多,而且直播人气榜的门槛不高,TOP10 – 20的人气值仅在百人到千人之间,而这个榜单是直播板块流动流量的主要入口,品牌可以采用矩阵打法,多账号开播来冲击榜单。
2. 自播打法
很多品牌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的日常自播已经常态化,但在小红书几乎没有日常自播的品牌。想要布局小红书直播的品牌,可以尝试小红书日常自播的打法,品牌榜竞争不太激烈,还是比较有机会获取榜单流量的。
3. KOC纯佣打法
由于小红书电商已经实现闭环,大多数小红书达人的直播间售卖的是自营薯店商品和品牌店商品,品类和数量非常有限。如果品牌或供应链能为自播KOC提供更多品类的SKU(库存保有单位),并且给出高返佣的合作条件,直播KOC模式完全可行,因为达人这方面比较缺品,需要品牌提供多元化的SKU。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