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小红书的种草营销核心逻辑

近期与一些市场负责人交流,他们纷纷诉苦:
“增长指标达成艰难,旧渠道增长疲弱,新渠道不知如何突围”
“都说小红书很热门,可我们运作下来效果平平,未能带来显著增长”
这种情况绝非个例。
对于从事市场、增长及营销工作的人员而言,对此最能体会!
恰好近期在阅读菲利普.科特勒的新书《H2H Markrting》,同时结合我此前在小红书上成功破圈的活动经历,
我猛然领悟:“种草的根本逻辑不就是 H2H(人传人)嘛”!
当然,品牌增长对种草有要求,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这意味着品牌要掌握种草的底层逻辑、科学方法以及最佳实践,同时要在组织层面确保种草项目的资源可获取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影响用户消费行为的底层逻辑、营销环境的变迁,并结合自身通过种草实现增长的实际案例,
来探讨小红书种草的正确方式!~

01 营销回归本质 把人当人

首先,营销的本质在于创造顾客价值。
把人当人是指:“顾客并非单纯被动的产品购买者,也不是数据库中一个无足轻重的字节,而是有温度、有情感、有情绪的真实个体”,
所以,品牌的营销活动必须围绕顾客的真实需求展开,摒弃流量思维,专注于以人为本的营销。
而“营销回归本质”是一种结果,是互联网技术变革、经济发展以及用户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1.1 媒体端的进化促成用户和品牌的双向沟通
简要追溯一下媒体端的进化历程。
第一阶段:门户时代
信息单向传播,主要由编辑人员筛选并发布内容,用户只是内容的接收者,媒体发布什么用户就看什么,典型的门户媒体如新浪、网易等,当然,电视也属于门户之一。
第二阶段:搜索阶段
用户带着明确需求主动搜索感兴趣的内容,此时,搜索结果大多也是平台生成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入口,以及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货架电商。
岔开说一下:
在这前两个媒体阶段,品牌是如何开展营销的呢?
大规模制作精美的 TVC,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曝光,重视资源的渠道建设。
这种营销逻辑,在渠道为王的时代颇为有效,谁占据了流量入口,谁就能取得佳绩。
那为何如今失效了呢?
渠道变得碎片化,用户的精力也随之分散,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让众多人看到,更无法凭借一个宏大的创意吸引大量注意力。
况且,如今很多品牌市场资金紧张,大幅削减预算,根本无力承担一条 TVC 的费用。
我与某头部旅游平台市场负责人交流过,他们预算充足,采用这种方法,一番操作猛如虎,一看 ROI 零比五。
于是便来到了如今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人与人的互动阶段
即 H2H 阶段,大众将自身真实的生活、情感和需求投射到媒体上,影响其他用户的决策,反映到品牌端,品牌主动融入用户,真诚分享产品,并接受用户的反馈,与用户共同创造新的产品价值。
所以,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以及媒体端的进化,使当下的种草营销成为可能。
然而,从更高的视角来看,这种变化也有其必然性。

1.2 从短缺经济到富足经济再到情绪经济
短缺经济不难理解,回溯至 1978 年改革开放之初,商品稀缺,那个阶段关注的是把产品制造出来,衣食住行,有东西就不愁卖。
随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提高,商品极大丰富,人们此时不仅要“买得到”,更要“买得好”,所以会追捧大牌,迷恋名牌。
而在当下,新一代消费者开始回归自我,更加注重自身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即“买得爽”。
品质、功效、情绪价值、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关键要素。
源于对自身感受和需求的关注,用户在决策过程中,更愿意相信“能代表自己的人”,因此相较于生硬的广告,在相同场景下,有类似需求的其他消费者的关键建议,对用户的购买决策影响更大。
所以,基于用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变化,需要找到一个拥有大量 UGC 内容且适合口碑发酵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的内容需真实、有趣、有用,品牌方可通过用户和内容的互动(点赞、转发、评论)情况进行精细化的洞察和运营。
基于此,小红书成为了最佳的种草平台。
总结而言
从社会经济的自然发展(短缺经济 – 富足经济 – 情绪经济)所内生的用户消费决策关注点的变化(买得到 – 买得好 – 买得爽),是导致品牌营销方式必然改变的核心因素。

02 科学种草的正确姿势

2.1 反漏斗模型
那么品牌方实现科学种草的最优路径是什么?
人群反漏斗模型!!
在解释反漏斗模型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漏斗模型?
什么是漏斗模型?如下图
这是流量思维下的营销逻辑。
而种草逻辑下的反漏斗模型是这样的:
“通过极为精准的【用户 – 产品 – 需求】匹配,找到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群。利用内容激发人群的主动回应和分享,形成口碑传播,逐步渗透到有相似需求和痛点的高潜人群。在此过程中,广告投放配合口碑传播逐渐锁定新的目标人群,逐层突破,实现人群破圈,显著提高总体人群的渗透率”。
这便是种草的人群逻辑!~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该如何应用呢?
先来看一个案例。

2.2 销量提升 10 倍的种草案例
我曾在 babycare(以下称为 BBC)负责过【首席体验官】活动,本次种草活动曝光超千万,超过百位用户分享使用体验,品类转化率直接提升 10 倍以上。
事情是这样的:
那是 2021 年的夏天,杭州的天气依旧炎热。
在杭州上峰电商产业园的 BBC 总部,一个苦闷的营销人员正在思考如何保住本月的 KPI,他的核心指标是负责的品类本月要实现销量翻倍的目标。
当时上新的这款新品,站内(小程序)销量和反馈都不错,在产品初步得到验证后(这里有个词叫 PMF,产品市场匹配),下一步计划就是提升人群渗透率以增加产品销量。
第一步:机会洞察
通过人群包交叉匹配,发现产品的目标人群与小红书的人群重合度很高,因此,我们将小红书作为触达核心用户的主要阵地。
第二步:人群洞察
结合产品“安全”“益智”“亲肤”等几大特点,从使用场景和痛点出发,选取“90 后,高学历,信奉科学育儿方式的一线白领人群”作为核心目标人群。
第三步:内容投放
确定目标人群后,联合内部内容团队及外部 KOC/KOL,进行内容创作,并通过淘汰机制,筛选优质内容,通过信息流和搜索结果投放,扩大内容在同品类下的渗透率,提升内容曝光量。
第四步:效果度量
通过此次活动,内容渗透率由原先的不足 10%,提升至 60%以上,产品销量翻 10 倍,其中 90%为新客。

2.3 正确姿势
实际上,与小红书的相关人员交流后,他们内部有一种种草营销方法论,包含机会洞察、目标设定、内容投放和效果度量四个步骤。我直接引用如下

图内容源自:小红书种草方法论《营销的第三种范式》

总结:
以人为本的营销底层逻辑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这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最后引用一句话
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一书中,红皇后说道:“如果你要维持在原来的位置,你必须很快地跑,如果你想要突破现况,就要以两倍于现在的速度去跑。
本文系作者:吴可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