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成效不佳?您亟需一份避坑指南!

历经千辛万苦,又是赔笑又是陪酒,甚至不惜低声下气,

总算赚到了一些钱!

然而还未及蓬勃发展,便遭遇瓶颈,陷入停滞,

新客户在哪里?

… …

狠狠心勒紧裤腰带,咬咬牙拿出藏在枕头套下的存折,哎呀,必须得投入做广告、搞宣传,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的客户朋友多多益善!

胆战心惊地花了钱,满心欢喜地期待着…

新客户呢?

没有成效的广告,究竟是谁之过?

善于从底层逻辑剖析问题,打破营销困境,提出营销方法论且英俊潇洒的小编,挑灯夜战,从产品、策略、渠道、内容、落地、售后这六个方面解析“为何你的广告,毫无效果”。

一、产品

1.差异化的产品特性对消费者购买的利益驱动力不足

举个例子:

带有温度计的水杯——带有久坐提醒——带有收音机音响的水杯

在智能穿戴风头正盛之时,不少公司推出带有温度计的水杯,甚至在深圳地铁投放广告,并宣称人体饮水在 35 – 40℃为最佳,所以要科学饮水就应购买带有温度计的保温杯。暂且不论依据温度喝水是否为伪需求,仅多了这一点点的利益驱动,就让消费者需付出更多成本,难以激发购买欲望,广告自然成效不佳。

而京东上带有收音机音响的水杯,尽管价格不菲,销售情况还算不错,然而同一店铺中,只有久坐提醒和温度显示的水杯尽管设计精美但销量却相差甚远。

2. 产品概念未转化为实际的核心竞争优势

尽管被《经济学家》赞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的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知名著作《引导革命》中,指出企业的创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开发新产品或采用新技术,而是要产生“新概念”。但企业在开发新概念、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同时,需要及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瞧瞧有多少公司的创新概念尚未转化为核心优势时,广告就已大肆铺开,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乐视,不可否认概念对资本狂热的拉动作用,即便有人在操纵这种情绪,实际上很多概念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抢占高地固然可行,广告放出,客户前来,却看到一堆前置条件,这对品牌是有损害的,只是有些损害被企业规模所掩盖。故而此时的广告效果不佳,等同于形象产品。

3. 未考虑产品开发战略与导入市场的周期

新产品的开发通常具有战略意义,有全新的产品、模仿的产品、改进升级的产品等等,有些是为突破市场压力,抢占新市场,不成功便成仁的救命产品;有些是为保持领先地位,进行战略防御,以维持市场占有率,领导者既可采用新品牌打击对手,也能凭借短期的灵活性确保长期稳定的未来,如强生公司曾降低其解热去痛药“泰诺”的价格,成功击退对手的进攻。

若不考虑快速、准确、狠辣,广告出击速度过缓,效果就不会显著。宝洁公司运用多个品牌推行“单一定位战略”,使每个品牌占据一个细分市场。步步高为对抗竞争对手、瓜分市场,在成功推出 OPPO、vivo 之后,又推出一加手机。

当然,还有一些是为掩盖某种情感抵触和品牌在大众心中留下的固有印象,比如丰田公司的雷克萨斯,为何取了个颇具欧洲风格的名字?历史原因使然,许多国家其实颇为排斥日本车,另外在很多富裕的西方国家民众心中,丰田就是便宜省油车的代表。想要走向高端,广告就不能提及丰田。

产品本身也有生命周期,在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的各个阶段,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状况相应调整广告。

产品导入期需要聚焦市场,针对特定的聚焦市场和特定受众进行广告设计,小范围引爆才是导入市场的最佳方式。当产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京东主动掀起电商价格战,迈入快速扩张阶段就是极好的范例,广告的诉求需服务于快速成长的发展需求。当然也要在广告内容中为降价给出合理理由,例如周年庆、老婆过生日这类借口,否则就会沦为百盛那般,不打折时商场便无人问津。

当优乐美和香飘飘激烈竞争时,香飘飘“一年卖出 7 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好几圈”的强劲广告,让大众瞬间确立了谁是行业第一的领导地位,直接让优乐美黯然神伤,许久难以释怀。加多宝后期与王老吉争夺市场时也采用了这种广告方式。

广告与产品周期混乱、不匹配,与战略不符都会致使预期效果大打折扣,这就引出了策略的重要性。

二、策略

1. 产品策略偏离心理诉求

产品策略乃是 4P 的核心,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支柱与基石。广告效果的呈现一定程度上与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产品策略是否正确紧密相关。

当下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使得产品的概念不断延展,效用和单纯的利益已难以满足消费者,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期望和附加诉求愈发显著。除物理特性外,产品本身所传达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影响着产品策略,甚至决定着产品的成败。

速溶咖啡和一次性尿布刚上市时,便受其产品策略的影响,导致销售不佳。速溶咖啡,质优价廉,冲泡简便又省时;一次性尿布,干净卫生,使用便捷,还省去洗尿布的烦恼,然而这两款产品刚上市时,均遭遇阻碍。这与当下许多企业相似,产品确实解决了痛点,销售效果却不尽人意。

原来,速溶咖啡和一次性尿布在当时消费者心中普遍被认为消费此类产品意味着懒惰、怕麻烦、不负责任、生活凑合,于是速溶咖啡在广告宣传中从强调不用洗煮、省事省力转变为宣传咖啡的口味和质地;一次性尿布开始宣传比布纸尿布更柔软、舒适、干爽的特点,从而使这两款产品迅速流行开来。

售价约 1500 元的 DW 石英手表,连一块蓝宝石镜面都没有,对于传统手表从业者而言或许毫不在意,可那又怎样?轻薄的 DW,搭配经典的帆布表带,传递出一种闲适、优雅,充满北欧风情的生活方式。它的产品诉求便是销售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标签化的情感表达,这与某些商人胸前佩戴的自然保护协会或公益组织的胸章并无二致。

2. 广告宣传与市场策略错位

有一家在深圳起家的公司,华南地区市场已然饱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颇高,市场拓展趋于缓慢,公司调整市场策略,将华东、华北作为市场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这家公司在进行广告宣传时,未能及时调整,主力广告的投入依然集中在华南地区,未能跟上市场策略转变的步伐,作为一家不算知名且服务于 B 端客户的企业,其新市场开发效果可想而知。这是一家拥有逾 2 万名员工的企业的真实案例,或许你的企业也正犯着类似的错误,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拓展时,对于不愿脱离舒适区的警惕至关重要。

3. 广告策略未跟上竞争对手的转变

神州专车和滴滴快的刚进入市场时,主要竞争对手是出租车,甚至是公交车,提出专车的概念,以此区别于通用交通工具,这成为其进入市场的策略。“坐得好点”成为一种诉求。市场发展后期,消费习惯已然养成,神州专车便以“安全”作为主要诉求点进行传播,针对滴滴私家车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专人专车进行攻击。

三、渠道

1. 广告投放渠道不精准,甚至出现偏差

不存在绝对精准的用户渠道,尽管众多大企业都推出大数据,为用户进行标签化处理,记录用户习惯,并进行内容的算法推荐,但投放广告时至少要选择大多数目标客户聚集的渠道,服务 B 端的企业与服务 C 端的企业,快消品和电动按摩椅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以及广告投放渠道存在差异。不同的消费群体也决定了你应选择何种受众渠道,60 后和 90 后所接触的渠道不同,热门的媒介未必能将信息传递给你的目标受众。

有不少企业,做家具的就在名为家具的杂志上打广告,做快递的就在全是介绍快递公司的杂志上打广告,全然不顾自身企业特点,一个直营不做加盟的品牌在消费者基本看不到的杂志上花钱,很多时候是不明智的,当然有些杂志虽烂但投放渠道与你相关,

比如它放置在高铁和飞机上,可一本杂志仅有三页是内容,其余全是广告,又能吸引多少人观看?看了又能停留多长时间。或许对于某些行业协会、领导创办的杂志,需要给些面子,但在考虑树立行业影响力时还是要慎重权衡。

2. 对消费时段、环境和购买场景洞察不足

产品销售有淡旺季之分,媒介渠道也存在流量大小的不同时段,选择正确的投放渠道,还需留意渠道的各个时段,找到适合产品推广的时间,淘宝何时流量大?软文何时推送阅读量最高?

当然流量大的时段价格昂贵,别忘了,NBA 最贵的球员往往是那些常年坐在板凳上的。你选择渠道投放的时间,与目标群体最有可能看到你的广告的时间是否匹配,别在利用新媒体推送内容时,你的受众正在别处玩耍或者已经入睡。

你的产品是选择线下销售(自建专卖店、进驻商超、传统分销),还是线上销售(自建商城、平台进驻、网络分销、微商城自建分销等)决定着你的目标群体会在哪里购买,决定着用户的消费环境。商场购物是封闭的,淘宝购物是开放的,便于对商品进行比较。

你的商品在货架上的位置,货架通道上的产品,最易产生相关性消费的产品与你的商品的距离,甚至谁可能与你的目标群体一同逛街,都会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

Osco Drugs,一家主要在美国中西部经营的药房和便利店。 该公司曾进行数据挖掘,收集了 25 家分店、一千两百多万个购物车的信息。数据确实发现:下午 5 点到 7 点之间,很多男性客户同时购买了啤酒和尿片。

同一家店在同一个商场的不同位置投放的广告,都要有所区别。例如购物中心的茶饮店,商场内的广告诉求应引导逛累的人坐下喝杯奶茶,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商场内的其他休闲场所;商场外的广告要吸引外边的人进来喝杯奶茶,需要竞争的是街对面的那家奶茶店。

四、内容

1. 广告内容与媒介渠道特性不符

微信公众号、微博、电梯广告、高架广告牌全然不同,每种媒介都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微博限制 140 字;新媒体视频最好不超过 3 分钟,过长便无人观看;消费者在电梯广告前停留的时间仅 3 秒,高架广告可能仅是一瞬间的事,这就要求你的广告内容能在瞬间吸引眼球,获取关注。

2. 卖点传播过多且混乱

优点众多等于没有优点,瞧瞧路边的招牌,有多少恨不得将所有经营范围都罗列其上,更有甚者招牌上没有店名,只有经营范围,颜色还格外刺眼,你这是逼迫人们转移目光吗?人的记忆是慵懒的,认知负载理论表明:负载的大小取决于工作记忆中同时处理的信息数量和已有的图式联系。换句话说:人在认知过程中处理的信息越少,与已有知识经验越相近或联系越多,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

比如上述这两个手机品牌就只突出一个要点,提及 OPPO,很多人能立刻想到“充电 2 小时,通话 5 分钟”,OPPO 难道就没有其他优点了吗?倘若请华少过来,将所有优点一一陈述,你能记住多少?反正你也听不清晰。

3. 文案传达的利益不具体,概念抽象难以理解

你只知晓蓝莓不错,当你看到以下两则文案“黑水蓝莓,健康美味”、“吃蓝莓,亮眼睛”,哪一则更能激发你的购买欲望?

当众多家电品牌仍在宣扬节能以刺激需求时,“美的,一晚一度电”,让人想开就开。

当你看到上面的图片有何感受?你了解什么是 NFC 吗?你清楚晓龙处理器之间的差别吗?文字抽象,概念更抽象,当你通过广告与目标用户交流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运用他们熟悉且能够理解,并特指无歧义的名词来与你的产品建立联系,使你的产品更易被理解和接受,降低沟通成本。

vivo 近期的广告不再提及它采用了最新的何种晓龙处理器,而是用“打游戏(王者荣耀)就是快”来传达其卖点;烟雾报警器和汽车刚上市时,正因为将其比作“放在天花板上的敏锐鼻子”和“不用马拉的马车”,形象地展示了产品的特点,又降低了沟通成本,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市场培育的新产品,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广告仅有传播,缺乏策划

媒介众多,涉及组合策略的事宜暂且不论,仅探讨单一广告效果不佳的问题。一家美容店,欲进行开业曝光活动,吸引客流,预算 5000,打算借助本地大号进行推广带动,单纯推送文案加上开业活动优惠,与文案加上策划好友助力的传播游戏再加上开业活动优惠,你认为哪种效果更佳?

1 个好友邀请 30 个好友助力赢得奖品,30 个好友中有 1 个继续参与活动并进行转化,又邀请 30 个好友助力,这种传播效果与直接推送产生 3 – 5%的粉丝阅读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本地号的推广通常是直接为你推送文章,费用相同,省时又省力,这均是真实的案例,你是否正面临此类问题?

5. 唤起了购买需求,却未唤起对你的需求

京东超市的这组海报,通过深挖实体购物的痛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对象,借助场景化展示,放大实体超市的弊端,刺激了线上购物的需求。

当受众看到广告后,的确引发了强烈共鸣,产生了线上购物的冲动,于是转身投入线上超市,选择在 1 号店、天猫超市、天虹超市、飞牛网等进行购买。

好尴尬。

这也是众多广告设计常常会犯下的致命错误!

线上渠道众多,为何要选择京东超市?

这便是“全品类满 199 减 100,跨店铺 3 免 1, 9 块 9 大牌秒杀,让你省时省钱囤好货”所发挥的作用,仅引导线上购物远远不够,线上超市众多,而京东今日周年有折扣。你要让受众清晰看到利益点,让消费者知晓如何选择。由于停留时间有限,你要消除他们的疑虑,跨品类尤其是邮费的问题,当然并非一次的推广就能将受众吸引过来,时效、物流、产品的信赖度都是长期经营的成果。

五、落地

1. 消费需求被激发后,无法立即转化为销售

搁置便意味着流失,转化通路越顺畅,流失就越少,当然某些媒介自身存在局限,例如大型 LED 屏、高架广告牌,其他的基本上如今都能够实现直接的销售转化。深圳地方生活电视频道播放广告的同时,都能够直接在电视右侧显示二维码。高架广告牌除了能给传统分销商信心外,也能够实现直接的销售转化,比如众多的旅游景点、温泉酒店打出的“高速口下来 1 公里”的广告;长安高速出口附近的楼盘等等。

营销型网站推广出去,没有直接的销售问询,没有销售跟踪,百度商桥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此外社交广告的落地页设计,微信软文的买卖链接,所有广告到落地的通路都要使其如丝般顺滑,还要进行操作模拟、小范围试验、效果评估以及反馈修正。

通常二维码扫描大多是下载 APP,庆幸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直接导入活动界面,比如做旅游的蚂蚁窝,就将二维码的落地页直接呈现海报画面里对应的攻略,既有丰富的文字攻略信息,又有醒目的产品预订入口,有利于直接转化(紧锁水分)。

2. 广告通路没有问题,落地销售出现状况

策略一致,渠道精准,广告有创意,转化通路顺畅,然而待到落地销售时却出现问题。广告打得响亮,粮草先行,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