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剖析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竞合营销战略

在流量碎片化的竞争格局下,快餐巨头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体育赛道。2023年,肯德基签约孙颖莎;2024年,麦当劳官宣王楚钦。这两起看似孤立的代言事件,由于“莎头组合”(孙颖莎与王楚钦混双搭档的昵称)强大的粉丝效应,演变成一场引发全网关注的商业实验。

数据表明,肯德基官宣孙颖莎当天,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2.3亿;麦当劳在预热阶段,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篇。两家品牌并未陷入零和博弈,反而借助“CP式营销”实现了流量共振。这种竞合关系背后的底层逻辑,为品牌营销提供了全新范式:竞争并非目的,而是协同放大市场势能的手段。

本文将从策略设计、模式创新及风险边界三个维度,深入剖析“麦肯互撕”案例下“竞合营销”的底层商业逻辑。

图片[1]-剖析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竞合营销战略-精准获客

01、策略设计:从“流量收割”迈向“情感基建”

快餐行业对体育明星的争夺,本质上是对用户心智进行差异化占领。麦当劳与肯德基的代言策略看似对立,实则形成互补生态。具体可分为用户分层运营、场景延伸和情感连接点三个方面。

用户分层运营:孙颖莎凭借“00后新生代冠军”的标签,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群体;王楚钦以“国乒主力”的身份,覆盖了运动爱好者和男性市场。

场景延伸:肯德基推出“冠军早餐”套餐,强化早餐时段的市场渗透率;麦当劳的“王之盛宴”则瞄准聚会场景,构建了差异化的消费联想。

情感连接点:品牌将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如孙颖莎世乒赛夺冠、王楚钦亚运会获四金等,转化为“奋斗精神”符号,建立起超越产品的情感共鸣。

更深层次的逻辑是,双方共同做大了体育营销的市场。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体育明星代言的品牌声量同比提升47%,麦当劳与肯德基的“隔空互动”进一步激活了市场热度,产生了“1 + 1 > 2”的协同效应。

图片[2]-剖析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竞合营销战略-精准获客

02、模式创新:完美构建流量裂变与商业闭环

两大品牌的营销举措并不复杂,其路径可理解为通过玩梗、搭建闭环消费场景以及沉淀IP资产等方式,对“代言人 – 粉丝 – 品牌”的价值链进行重构。

梗文化驱动传播:麦当劳将王楚钦与孙颖莎早年的“九珍果汁”粉丝梗植入宣传(王楚钦曾纠正孙颖莎“麦当劳没有九珍饮料”),推动UGC内容二次创作,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达4.8亿次。

闭环消费场景:肯德基上线孙颖莎语音点餐功能,麦当劳推出王楚钦定制运动手环,将粉丝的热情转化为可追踪的消费行为。

IP资产沉淀:双方均注册了“莎麦CP”和“肯德基冠军日”等商标,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的品牌资产。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代言的单向传播,构建了“用户参与式营销”系统。监测显示,肯德基孙颖莎主题门店的复购率比普通门店高出23%,证实了从流量到“留量”的高效转化。

图片[3]-剖析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竞合营销战略-精准获客

03、风险边界:精准把控体育营销“安全阈值”

竞合营销的最大价值在于实现“1 + 1 > 2”的效果。但要实现效果和利益的持续,必须精准控制潜在风险,否则伤害也会加倍。以“麦肯互撕”案例为例,可从人设稳定性、饭圈反噬和商业价值平衡等维度分析其风险点。

人设稳定性:运动员成绩波动可能影响其商业价值。麦当劳在合约中设置“赛事成绩对赌条款”,肯德基则提前储备孙颖莎的生活化内容以对冲风险。

饭圈反噬:为避免粉丝群体冲突,双方均避免直接进行CP捆绑营销,而是通过第三方话题(如网友自制二创视频)间接联动。

商业价值平衡:过度曝光可能稀释运动员的代言溢价。因此,麦当劳将王楚钦代言的SKU控制在总产品的15%以内,维持稀缺性。

对比德克士因未延续“莎头”合作而流失热度,头部品牌的成功在于将短期流量爆发转化为可控的长期价值投资。

图片[4]-剖析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竞合营销战略-精准获客

04、案例启示:给品牌营销者的借鉴

麦当劳与肯德基的案例证明,高明的竞争是让市场相信“选择你或他,都是行业的胜利”。该案例为其他品牌营销者提供了以下借鉴。

精准卡位“情绪刚需”:体育明星的“拼搏叙事”契合社会情绪,品牌需找到与自身调性共振的切入点。例如,孙颖莎的“少年感”与肯德基的年轻化战略高度适配。

建立动态运营机制:竞合营销需要实时监测舆情和消费数据。肯德基在孙颖莎代言期间调整了7次套餐组合,以适应粉丝需求的变化。

划定风险防火墙:品牌需预设“撤退路线”,如麦当劳提前储备王楚钦的公益类素材,以应对可能的舆论危机。

总之,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高明的品牌往往不需要“击败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定义赛道规则,在竞合中实现品牌价值和商业利益的相互赋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