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先来看看今年晚会聚焦了哪些问题:
![图片[1]-“假量”问题究竟何时能登上315晚会呢?-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wp-content/uploads/2025/03/20250319180443599.png?imageMogr2/format/webp/interlace/0|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ppbmd6aHVuLTEyNTYzNTAxMzMuY29zLmFwLXNoYW5naGFpLm15cWNsb3VkLmNvbS90dS_lupXoibJsb2dvLnBuZw/dissolve/100/dx/0/dy/10/gravity/southeast/scatype/3/spcent/32|watermark/2/text/57K-5YeG6I635a6iLWppbmd6aHVuaHVva2UubmV0/font/dGFob21hLnR0Zg/fontsize/28/fill/IzAwMDAwMA/dissolve/20/shadow/5/batch/1/degree/20)
晚会揭露了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
1. 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的商品流入市场;
2. 大众消费品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
3. 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
4. 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不过,在广告投放领域,我们一直积极呼吁关注的“假量”问题,似乎并未在晚会上被明确提及。下面我们来听听同行们在投放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也好让大家避避坑。
你在广告投放时是否也碰到过以下这些情况呢?
优化师小江:
之前在某平台投放表单广告,为防止假量,我在表单设置了四重验证,有两个必选选项,一个必须手动填空项,还需验证手机号码。可电话回访时,很多人完全没意向,而且话术如出一辙,像是被培训过:
“我只是个宝妈,不知道怎么留的号码。”
“小孩子拿我手机乱点的,我不清楚情况。”
“群里发了链接让我留手机号我就能领红包。”
“跟着老师兼职做任务的,不清楚具体什么情况。”
优化师小康:
投放某联盟广告后,广告大量曝光,但收来的线索90%都打不通,找客服反馈,客服也只是敷衍了事。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线索从何而来,也不敢多问。
优化师大象:
做搜索广告时,时不时会遇到刷词的情况,即便证据摆在对方面前,对方也不承认,实在没办法。以前做大户投放还能忍,现在做小账户投放,真是分分钟要被气炸。
优化师蔡先生:
我经常向平台反馈线索造假问题,可客服就是不承认,总觉得我在冤枉他们,搞得我现在都不好意思再反馈了。
优化师林:
前段时间进来的线索,最近又批量进来一遍,真的太离谱了。
广告主王先生:
我明显感觉到有假量,但又不能放弃这些渠道,真的很困扰。
当然,也有人持中立乐观的态度:
渠道商老七:
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假量存在。至少我觉得官方不会这么做,即便有假量,也是中间商在操作。所以没必要太在意,在利益面前,假量的存在似乎也有其合理性。而且在行业整体获客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假量为何一直存在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各方对假量的定义不同,这源于不同的立场。广告主希望花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润;优化师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和正向反馈,而不是总为无效线索找借口,甚至成为公司的“背锅侠”;平台则需要刺激更多的广告消费,将线索价值最大化。
2. 媒体平台拥有绝对话语权。一方面,平台控制着流量;另一方面,平台掌控着线索数据。广告主除了花钱,基本没有其他话语权。
3. 多层中间商的存在。在流量增长达到瓶颈时,各方都想从中获利,虚假流量自然增多。制造这种“繁荣”景象,才能获取更多利益。
就像有人说的,“有林子的地方就会有鸟,有肉的地方就会有虫,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这归根结底是需求方压价压KPI和供应方要流水要利润之间的矛盾。
目前来看,除了吐槽,优化师们也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一方面,要佛系应对,别因为工作气坏了身体,不划算。如果遇到太夸张的情况,一定要和平台协商赔偿问题。另一方面,尽量避免选择联盟或中小渠道,重点放在主流大平台上,同时分散投放,降低风险。
不知道“假量”问题何时能得到关注,登上相关榜单呢?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