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

相信不少人都了解过江小白成功的营销案例,本文作者将回顾江小白的产品发展历程,探寻其中值得学习的“营销实例”。

提及江小白,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对它的印象多是“营销出色”“富有创意”。今天,笔者将通过分析江小白白酒案例,与大家一同探讨多数互联网产品或传统产品可借鉴的发展趋势。

在深入探讨江小白之前,我们先明确产品的定义。标准而言,产品是用于解决某些用户特定问题的事物。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发现问题、找到目标用户,并推动产品的诞生与发展。在过去物质和产品匮乏的时期,找到满足需求的产品相对容易,生产出来就会有人购买。但在如今互联网产品丰富多样的时代,解决同一痛点的产品众多,要生产出产品并让用户买单,就需要更强的洞察力和创新性。

江小白自2012年推向市场后,备受关注且发展顺利。笔者对该品牌进行了研究,发现江小白的成功轨迹契合大部分成功产品和企业的发展路径。那么,适合多数产品的标准发展轨迹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江小白案例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产品发展第一阶段:打磨产品品质,迭代产品核心

产品发展的首要阶段,是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产品,并打磨其质量。以江小白白酒为例,其核心是瓶中的酒,后续的发展都建立在酒的品质不错、口感好喝的基础上。

类比其他产品,微信的聊天功能不能出现故障,淘宝的交易流程不能中断,只有核心功能稳固,用户才会持续购买。

2012年江小白成立,创始人老陶察觉到一个商机:传统白酒酒精度高、口感呛人,不太受年轻人喜爱。于是,他决定打造一款口味清爽、受年轻人青睐的白酒。

江小白选用重庆红高粱作为酿酒原料。红高粱酒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入口甘甜(虽笔者不喝白酒,但网上资料显示红高粱酒在白酒中较为甘甜,这一特质符合老陶口味清爽的理念),非常适合产品“研发”。

经过反复研发,酒的品质达到上市标准,推动产品成长的核心要素基本具备。若酒的口感不佳,江小白难以发展壮大,用户新鲜感过后便不会再关注。此前对20 – 60岁客户的调研显示,大家对酒的评价不错。

这里涉及到PMF(与市场匹配的产品)和MVP(对用户有价值的最小可用产品)的概念。产品上线前,需充分了解市场,找到切入点,小步迭代,打造精品。

在传统行业,判断产品质量相对容易,有专家和经验可供参考。但在互联网行业,对于相对“无形”的产品,如何判断用户是否会买单呢?

笔者认为,当前互联网产品极为丰富,若要解决某个问题,能找到多个APP。这种情况下,原有APP可寻求创新点,实现差异化;新企业进入市场,也可寻找差异点。

例如,市场上有众多面向企业的埋点数据分析系统,而GrowingIO能脱颖而出,正是抓住了一大痛点并实现差异化——无埋点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产品发展第二阶段:优化产品包装,寻找应用场景

酒的品质提升后,如何让年轻人知晓这款酒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呢?产品核心稳固只是成功的一半,快速触达用户,包装至关重要。以往红高粱酒的包装通常如下:

图片[1]-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无论包装如何变化,都较为喜庆、普通。若江小白沿用此类包装或仅作优化,对年轻人而言缺乏吸引力。

江小白在包装上大胆创新,包装不仅是一种设计,更是一种理念,是快速吸引目标用户的手段。

任何产品发展过程中,包装都会不断优化,因为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和变化,包装也需相应调整。江小白善于把握包装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我们可以看到,江小白的每种包装都为用户预设了应用场景:

图片[2]-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1.0版本语录版,迅速吸引目标用户。它摆脱了传统白酒包装套路,小巧瓶身、精致时尚的青春卡通形象和经典语录,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图片[3]-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2.0版本表达瓶,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使消费者成为生产者。在数千万消费者相聚、失恋等场景下,都能通过表达瓶发泄不同情绪。

图片[4]-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有了前期铺垫,江小白自带流量,此时继续优化包装,每种包装遵循一个原则:一种包装搭配一句slogan,点明应用场景。

像单身酒、团建酒、挚友酒、获奖酒等,针对年轻人缺乏喝白酒习惯、不知何时饮用的问题,江小白都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

对于互联网产品,包装类似于APP界面和子功能(子场景)。作为产品经理,除了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还应挖掘更多潜在需求。

例如Keep健身软件,上线初期主要解决很多人请不起私教、缺乏系统健身指导的问题。随着产品发展,拓展了从家里到户外、从徒手到使用健身器械、从力量训练到健美操、瑜伽等多种应用场景,甚至瑜伽还细分出备孕瑜伽、产后修复瑜伽,此外还有健康档案管理、运动商城等功能。

产品挖掘的对用户有用的应用场景越多,用户粘性越强。应用场景应从小而美开始,先解决一个场景问题,观察市场反馈后再挖掘更多。

产品发展第三阶段:强化用户认知,巩固品牌地位

熟悉包装玩法并达成基本品牌认知目标后,如何获得更多用户认可呢?这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强化用户认知,即从卖产品转变为卖品牌、卖服务,让大家认识并持续认可这是年轻人的酒、青春的酒。

强化品牌需将产品服务化,多开展场景营销。以下是江小白典型的场景营销案例:

图片[5]-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约酒大会场景营销

图片[6]-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类似奶茶店的小酒馆

图片[7]-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江小白YOLO青年文明音乐节

从实体到服务/品牌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现实中有很多案例,此处不再赘述。只要产品具备核心价值,结合创意和营销手段,发展是必然的。

很多企业和产品发展到后期都会走向这一步,产品需有核心slogan和卖点,这些应在产品设计前明确。

产品发展第四阶段:从卖产品到卖能力,打造生态平台

如今市场上流传一种说法:做C端不如做B端赚钱,国内B端红利刚刚开始。

这种说法的适用性因产品而异。但许多发展成熟的产品确实在逐渐向B端靠拢,试图分一杯羹。

例如阿里巴巴的平台、微信企业版等产品都在积极布局。

对于白酒等传统行业,面向B端除了批发,还有定制化需求。

江小白的第二代包装表达瓶具备一定定制化能力,但规模较小,主要是定制一句话,面向个体用户,用于品牌传播和用户参与。随着业务发展,江小白向小众客户(多为企业用户)开放了更多定制化服务。

江小白白酒品质和品牌形象良好,会承接一些定制化需求,满足用户或企业的个性化场景,如与其他品牌合作设计独立包装等。

若江小白计划搭建平台,未来可能会开放更多定制化场景,如公司年会定制酒,不仅可定制包装,还能定制口味;婚礼白酒定制、生日白酒定制等。

逐渐将能力转化为收益,开展To B业务。

图片[8]-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江小白与其他品牌定制打造的包装

除定制业务外,江小白还在构建自身平台能力,从单一产品向生态化发展。

下图是江小白即将建设互联网小镇的新闻,互联网小镇建成后,江小白不再是孤立的白酒企业,可与其他白酒企业战略合作,以酒为核心,上游带动高粱种植和产业配套,下游带动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打造全产业链。其具备的平台能力将使其有更多发展可能。

图片[9]-案例分析:江小白的品牌营销之道-精准获客

这便是产品发展的第四阶段:生态化,从卖产品转变为卖能力。

总结

通过江小白案例,我们能洞察许多产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从产品打造到场景构建,再到文化塑造和产业链布局。最后,笔者从江小白案例中总结出产品发展历程如下:

  • 打造核心产品竞争力,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 优化包装,适应并挖掘更多应用场景;
  • 从销售实体产品转变为销售服务和理念;
  • 从单一产品拓展到销售能力,建立平台生态。
  • 欢迎留言交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