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是教培行业的佼佼者,隶属于好未来教育集团。其核心业务是线下小班课,近年来不断探索线上及双师业务,积极发展OMO模式。
学而思的增长靠口碑驱动,难以用互联网增长理论分析。经过十多年发展,其线下产品势能高,近乎能实现自增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没做过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尝试,此次要拆解的就是学而思的老带新拉新模式。
学而思互联网化的关键是推出APP和小程序,方便用户缴费。随着在线课程的兴起,APP也向主流在线教育发展,增添了在线上课和班级群等功能。除了依靠线下业务推动APP和小程序的增长,老带新也是重要的增长途径。
下面从产品、渠道、创意三部分进行拆解。
一、产品
教培产品是老带新的根本,它由内容和服务构成。内容指老师授课,服务包括课后答疑和作业批改。
内容和服务通常打包售卖,形成短期班或长期班。学而思凭借品牌效应、教研实力和师资水平,让长期班产品口碑良好。当推出老带新机制作为获客辅助工具时,很容易被用户采用,既能让用户受益,又能加速口碑传播,一举两得。
可以说,学而思高势能的产品是老带新机制的核心保障。
二、渠道
学而思老带新的发起入口主要在APP,具体路径为:下载APP→登陆→打开“我的”→点击“领奖学金”。
之后有两个邀请好友的入口:“立刻邀请好友”和“面对面邀请”。前者可生成海报,后者直接弹出二维码,满足线下邀请需求。
APP用户多为老用户,在“我的”界面开辟长期入口为老带新导流,是合理的策略。另一个大流量渠道是学而思的微信生态体系,核心是公众号矩阵。
和其他教育机构一样,学而思在公众号菜单栏设有单独入口。它的优势在于有众多分校,这种庞大的渠道体系是一般机构难以企及的。据官方近期宣传,2019年有40万老用户带来45万新用户,邀请比例超1:1,可见老带新规模之大。
此外,在推广时,为突出用户重要性并契合学而思调性,强调了“学而思代言人”称号,但可惜只是一次宣传。若作为老带新的长期噱头,或许效果更佳。
三、创意
创意是老带新的关键因素。设计老带新活动时,创意的研究和开发需耗费大量精力,比如规则、路径、文案、海报等。
借助公式“老带新效果 = 分享效率×转化效率×分享频率”,系统梳理学而思老带新在创意方面的工作。
1. 分享效率
提升老带新分享效率,关键在于设计分享动力和分享方式。
学而思用户分享的深层动力源于其品牌和过硬产品,这是长期积累的天然优势,一般机构难以复制。而且线下产品因时间和空间固定,稀缺性强、价格高,邀请新用户可获一定额度优惠券(邀请一人得100元),还能“免费”报课(奖学金不封顶),大大增强了邀请动力。
学而思提供了两种邀请方式:一是提供现成海报和个性化海报,用户生成保存后可分享到微信,也可点击微信和朋友圈标识直接跳转分享;官方还提到可分享到“广场舞群”“菜市场群”,精准针对用户场景。二是面对面邀请,适合线下场景,能有效提升邀请效果。
2. 转化效率
转化效率指用户分享后新用户的参与程度,取决于邀请海报设计和引导转化策略及路径。
学而思邀请海报风格亲和,文案营销性弱,更像口碑宣传。虽会根据热点和用户场景增加新风格,也有个性化海报功能,但卖点仅100元奖学金,若没有强大品牌效应,转化效果可能不佳。
在用户转化方面,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转化门槛,老用户邀请得优惠券可促进复购,但使用需购买大于200元课程,促进长期班转化;老用户获100元奖学金需新用户注册、用优惠券购课并上完2次课,门槛较高,虽保证转化精准性,但耗费精力大,为运营介入提供了空间。
二是转化路径,新用户扫描海报后,需依次完成扫码进入页面→点击“立即领取”→注册→完成基本信息→返回页面再次点击领取→弹出小程序码→选课报课→去结算→使用优惠券→缴费等步骤。流程较顺畅,小程序缴费符合微信用户习惯,但路径过长,需运营介入降低流失。而且小程序和前面页面无引导APP的入口,规则却要求下载APP使用,有待改进。
3. 分享频次
激发老带新分享频次,可依靠运营手段或规则。运营手段暂不清楚,下面分析规则。
学而思为提升分享频次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在邀请页面下方展示邀请进度,包括好友名单、状态及领取、报课、返券、退费人数,间接提升分享频率。
二是在邀请奖励不封顶基础上,增加众筹型阶梯奖励机制。邀请第3、6、9位新用户上完2次课后,分别额外奖励100、200、300元奖学金,可累积。此机制通过阶梯任务降低分享难度,提升分享率。但要求新用户上完2次课,易让用户产生歧义,建议从注册、购课、上课三个行为深度设计阶梯奖励方案,先保证注册量,后续交给学科辅导团队解决,奖励机制不变。
四、总结
学而思老带新模型是基础的转介绍模式,逻辑清晰、创意简单,奖励机制可复制,契合其重视口碑的属性,是借助品牌势能的增长方式。
不过,该模型有较大改进空间,可增加任务制、游戏化、自传播等玩法提升分享效率。
并非所有老带新模型都适用于其他机构,需探索符合自身的转介绍增长模式,从用户参与逻辑到海报文案细节,都不能完全照搬。
创新不仅要注重宏观层面,运营策略上的微小创新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见微知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思考。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