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线下营销活动的流程与技巧!

背景:这是一场大型电器营销活动。

作为一个理性的产品人,去之前我信誓旦旦,打算30分钟内领完免费奖品就走人。然而,我虽拿到了奖品,活动却耗时2小时,我也一直坐到了最后。

我为何会在这坐2小时?是什么让我被现实狠狠打脸?又是什么让我心甘情愿留这么久?

作为一个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我决定分析一下这次活动。

我先梳理了参加活动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图片[1]-线下营销活动的流程与技巧!-精准获客

也简单总结了核心要点,如下图:

图片[2]-线下营销活动的流程与技巧!-精准获客

1. 便利活动,免费礼品

活动通过电话推广。以我为例,话术里吸引我参加活动的点有三个:

  • 其一,活动门店离我近,无论是我家还是公司,尤其是公司,距离在一公里内,步行就能到。
  • 其二,活动下午6点开始,正好是我下班时间。
  • 其三,活动免费送吸尘器。总结来说,活动地点近,不耽误上班,还有免费礼品拿。

2. 正规的通知短信

活动通过短信通知参与者。短信重点如下:

(1)活动主办方;

(2)活动时间和地址;

(3)参与活动及领取免费礼品的方式;

(4)入场编码;

(5)公交路线。

从排版和内容看,这是条很正规的短信,和其他营销短信不同,这为活动在我心中的形象加了分。

3. 不讨喜的回访电话

营销团队打回访电话可能是为了KPI,或者确保现场安排无误,但在我看来这是减分项。就像你看上一台冰箱,觉得各方面都好,突然有个营业员不停地说“这个好,特别好,赶紧买”,这时你肯定会怀疑有猫腻,开始抵触。

就我接到的电话确认来说,可能是话术没表达好,这就是话术的问题。其实反复确认可以,但别让参与者觉得主办方是怕“到嘴的鸭子飞了”。

4. 扣人心弦的活动过程

先说说现场布置,有一台电视机,一堆堆得像墙一样高的礼品,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一排排整齐的座椅,还有很土的背景音乐。活动地点在电梯旁,一上楼就能看到。

活动流程如下:

  • 凭入场编码领取入场编号。
  • 现场观看宣传片,这个环节也叫“洗脑”。
  • 抽奖发奖品,中奖号是入场券号。
  • 补发奖品,因为有人中奖有人没中,所以会再补发几个名额。
  • 邀请田总讲话,讲话前再补发抽奖名额。
  • 引入正题,通过央视报道、白岩松等人的调查报告背书,以及灌输健康理念,提出问题。
  • 推出产品,结合前面提出的问题,邀请现场参与者做实验,验证产品效果,解答问题。
  • 公布产品市场指导售价。
  • 公布现场活动价格,是市场指导价的50%。
  • 选出体验产品的参与者,告知他们所有产品会送给几名幸运观众体验半年。
  • 颁发体验证书。
  • 活动合影,转发朋友圈。
  • 送免费奖品,每个参与者凭入场券领取一份。

从我的角度分析,领入场券时,工作人员说有抽奖活动,凭券可领奖。我虽不太信,但还是有了“有抽奖”的心理铺垫。

到活动现场,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奖品墙,这时我心里开始有点期待了。虽然没说这一定是给参与者的奖品,但因为前面的心理铺垫,我产生了这种假象。

心理上,这时我还算理智,觉得是商家套路。抽奖开始后,真有人中奖了,特别是我旁边的人中奖,我的想法有了变化,开始相信这个活动,觉得自己也可能中奖(虽然最后没中)。“田总”还说后面有更大的奖,让我联想到奖品墙上的高级货。

通过部分人中奖,让参与者打消了之前的疑虑,又不断铺垫“还有更大奖品”,让参与者和奖品墙上的高级货产生联想,不得不说“他们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里有几个细节:

第一,工作人员开奖时,说等会田总会来发更大的奖,让人有所期待。

第二,田总出现没讲几句话,有个观众鼓掌,田总马上送了个类似的高级奖品,之后观众互动很积极。

第三,田总一来就新增了5个一等奖名额。一直铺垫“大boss出现有惊喜”,活动开始后不仅兑现承诺,还出手大方,让很多人眼红,纷纷拥护,活动十分活跃。

权威机构及人士的背书,还有科学对比实验,对我可能作用不大,但对现场的阿姨们很有吸引力。

对比市场指导价,现场是5折。而且所有产品会给几名幸运观众体验半年,觉得好再买。市场指导价定得高,参与者觉得自己可能不会买,但体验一下无妨,觉得好还能半价买,这又留住了参与者。

  • 名额有限,运用了饥饿营销。
  • 颁发证书,体现稀缺性,带来成就感。
  • 合影转发,进行社交扩散。

5. 活动结束

发放免费奖品,用这个成功把参与者留到了最后。

我仔细回想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如下图:

图片[3]-线下营销活动的流程与技巧!-精准获客

我为什么会乖乖坐2小时?

  • 一开始想参加,是因为无门槛、时间合适还有免费赠品。
  • 中途没走,是起了“贪”念,奖品墙上的“高级货”只发了一个,活动方没说要发完,都是自己幻想能抽到。
  • 最后,因为“沉没成本”高,想等活动结束拿免费礼品补偿。

这样的活动很常见,像房地产、保险等行业都会用,反复使用肯定有道理。其实,很多线上线下营销都在利用人性弱点,我们一次次陷入,就是和人性斗争失败。产品营销话题很热门,虽然营销形式多样,但内核不变。

以前营销常被认为是“利用人性弱点,坑骗消费者”,但现在像这个活动,引入了权威背书、科学实验、健康理论,让消费者先体验再消费,不再单纯以销售为导向。这也许就是商业和产品初心要找的平衡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