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

长久以来,直播都是互联网行业最强大且快速的变现途径。在中国,直播行业始于2005年,在2016年迎来爆发,至今还不到20年。但在此期间,它历经了诸多重大转变,如从语音到视频、从多人交友到个人秀场、从PC端到移动端、从网红秀场到垂直精细化的生活领域等。

目前网上关于直播的分析,要么过于宏观地探讨整体行业状况,要么过于片面地吹嘘自家产品功能,真正深入、全面地从体验层面分析直播问题的文章少之又少,比如:

  • 如今的直播间为何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 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直播体验?

直播设计的发展,是体验设计适应新兴技术和需求场景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期,我们将从交互角度出发,把直播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选取几款代表产品,深入剖析其布局特点,带大家了解直播间的发展历程,聊聊直播在中国这17年的发展。

一、直播起源

2005年,中国直播行业正式起步。当时,网络游戏风靡一时,像CS、魔兽世界、红色警戒、大话西游等大型综合游戏占据了网民的娱乐生活。由于游戏需要团队协作,互动的及时性至关重要,而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会影响手指操作效率,进而降低游戏体验。因此,使用语音软件“开黑”受到了广大游戏玩家的青睐。

就在这时,UT(UC talk)这款语音交流平台应运而生。它是新浪网推出的一款面向游戏玩家的即时语音通信产品。凭借强大的语音通讯功能和率先进入市场的优势,UT迅速在游戏玩家群体中崛起并广受欢迎。当时,WOW的工会里流传着“不能上UT的不要入会”的说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UT的重要地位。

玩家可以在UT上创建或加入频道,实现游戏内的即时语音交流。同时,UT还支持添加好友,以及在频道内使用文字和表情进行沟通。

图片[1]-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精准获客

观察UT早期的界面可以发现,它深受当时流行的文字通讯软件QQ、MSN的影响。尽管该产品主打“即时语音通讯”,但界面上仍有很大面积用于支持文字通讯功能。

图片[2]-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精准获客

对比早期的QQ、UT和近年来常见的即时语音通讯工具的交互框架,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十几年来即时语音通讯工具的进步:

  • 现在的即时语音通讯工具将界面的大部分区域用于语音通讯,能及时展示当前发言人和在线语音用户的发言状态。
  • 文字与表情通讯作为辅助功能,显示在角落位置。
  • 没有文字发言时,相关区域不会显示。
  • 调整音量和麦克风虽然是语音通讯的重要功能,但由于只需一次性设置,如今在语音通讯页面中不会大面积直接展示。

图片[3]-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精准获客

除了UT,在2003 – 2008年期间,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语音平台,如聊聊、久聊、IS、爱聊、盛大ET等。如今直播界的巨头之一YY,也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这些语音平台的出现,让游戏更具社交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玩家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开黑打游戏,平台内逐渐衍生出了许多娱乐玩法。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实时视频技术得以实现,人们不再局限于语音社交,互联网开始进入视频时代。

二、直播诞生

起初,那些转型为即时视频通讯的语音平台,只是简单地在频道里增加了视频区域。一些喜欢社交和展示自己的用户开启摄像头,进行主持、聊天、唱歌等活动。直到9158的出现,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

图片[4]-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精准获客

2005年,9158的创始人借鉴了韩国在线交友的“十人房”模式,将产品定位为“秀场”。“9158”这个名称取自“就约我吧”的谐音。

所谓“秀场”,就是将个人表演搬到网上,培养一批“主播”,他们通过视频展示自己的才艺,观众可以与主播互动,并花钱购买礼物对主播的表演进行“打赏”。

9158是最早将美女、异性交友等概念引入互联网用户视野的线上聊天室,也是直播行业最早的形态,主要以聊天室和K歌为主。因其模式新颖,且部分内容存在“擦边球”现象,吸引了大量用户持续消费,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在2014年,9158比同在杭州的阿里更早上市。

2008年,以“成为中国的youtube”为目标的视频门户网站六房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无奈转型。2009年,六房间推出了与9158模式相同的“秀场”产品。一大批有才艺的年轻主播在六房间展示自己,与粉丝互动,并通过粉丝赠送的虚拟物品,如鲜花、跑车、飞机等获得收益。

几乎与此同时,获得IDG融资的9158,不知是因为资本的介入,还是为了解决长尾效应,将产品定位从“秀场”转变为“在线KTV/聊天室”,从明星表演模式转变为房间内用户排队轮流表演娱乐。转型后的9158,不用担心当家女主播被竞争对手挖走后带走一批高ARPU值的用户。

虽然没有找到9158初始秀场的界面截图,但从六房间后续转型的秀场和9158在线KTV的功能截图中,我们能看到现在直播间的雏形。例如,当时的秀场框架已经包含了房间名称/直播昵称、视频内容区、聊天/送礼互动区、观众列表。

这些基本构成了当今所有直播间的要素,后续几年的直播发展,都是在这个直播间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更细致、垂直的功能升级。

图片[5]-如何设计直播间?一份直播间设计指南奉上!-精准获客

当六间房已经在做直播时,9158仍然按照房间的概念运营。直播的优势在于能容纳更多人数,可实现上万人在线,相比之下,9158略显封闭,因为每个房间的人数有限制且有上限。

尽管9158在转型前后都是多人视频社交房间,但直播间应有的产品功能一应俱全:

  • 有礼物区和大型道具跑道,可视为如今礼物托盘和礼物特效的起源。
  • 用户列表对应如今直播间的在线观众。
  • 排麦、点歌、调音、文字输入等操作对应如今直播间的操作互动区。
  • 公共聊天记录对应如今直播间的评论互动区。
  • 当然,一些从传统文字社交聊天室继承而来、与直播不匹配的个人聊天记录,已在历史迭代中消失。

无论是六间房的秀场,还是9158的在线KTV,虽然当时已经具备即时视频功能,但仍将大部分界面留给了房间内观众的公共互动区。这不仅受“多人社交”定位的影响,也与当时流行的产品理念有关。

当时业内认为,非付费用户数量会影响付费用户的付费意愿。因此,产品希望通过放大公共聊天区,提升普通用户的互动体验,吸引和激活更多非付费用户,让付费用户更有消费成就感,从而转化更多付费用户。

9158和六间房转型的那一年,YY在广州成立。直到2011年,YY才涉足直播行业。凭借雄厚的语音技术实力,YY很快在直播行业崭露头角,与9158、六房间并称当时直播行业的三巨头。

在YY直播时期,PC端直播间开始将主播画面作为最重要的内容重新构建交互框架。主播的即时视频内容在直播间中间大面积展示,左侧是观众列表,右侧是评论互动区。与现在的PC或平板版本直播间相比,信息重要性的排序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观众列表和评论互动区进行了更极致的精简和隐藏。

“秀场”这块大蛋糕很快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随着资本的涌入,秀场市场被疯狂瓜分。

2012 – 2014年,酷狗繁星、酷我秀场、56秀、网易BOBO、炫舞、优酷来疯、爱奇艺奇秀等直播产品纷纷加入秀场直播战局。同时,直播龙珠、熊猫TV等也迅速进入游戏直播市场,试图瓜分游戏直播版图。

由于主播是直播内容的核心,具有很强的头部效应,各平台在争夺主播的过程中,导致主播的薪资不断上涨。在此期间,PC端直播面临着竞争对手不断入局和耗费巨资争夺头部主播两大难题,竞争达到了白热化。

正当大家以为PC直播还有一场持久战要打的时候,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发展,将直播战场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

三、千播大战

进入移动端时代,直播门槛进一步降低。原本需要电脑、麦克风、摄像头和稳定环境才能开启的直播,现在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实现。直播门槛的降低和资本的涌入,推动了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直播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媒体将这一现象称为“千播大战”。

起初,移动端直播间只有直播画面、弹幕/评论区和在线观众。值得注意的是,转战移动端后,直播间增加了「分享」功能,而且「分享」功能比营收向的「送礼」功能更早出现在移动端直播间。除了想在新市场迅速抢占份额外,可能还有以下原因:

  • PC端习惯通过复制分享(如复制网址、频道号,即使现在PC端也习惯复制QQ号,而非像微信直接分享名片),而移动端没有复制网址的概念,展示直播间号并复制,再让被分享人粘贴搜索,效率远不如直接「分享」。
  • 移动端时代,手机随身携带,用户之间的线上关系比PC端更紧密,通过关系链获取用户更加方便快捷(这可能也是分享裂变在移动端盛行的原因)。
  • PC时代,用户获取内容更多依赖主动搜索(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主动搜索基本能满足信息需求。而移动端由于技术或竞争原因,app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用户无法通过搜索跨app获取信息,需要用户手动分享。

此后一段时间,移动端直播间主要是“搬运”PC端直播间的功能,如送礼、K歌、美颜等。当时移动端交互还在探索阶段,手机屏幕也没有现在这么大,右下角的操作黄金区尚未形成行业共识。

可以看出,最初底部的互动操作布局与现在直播间的习惯不同,有些直播间甚至将关闭按钮放在右下角,而现在直播间右下角通常是送礼、点赞等用户需求强烈或产品策略重要的操作。

当其他app适应手机开播,将直播画面占满屏幕、操作置于画面底部时,YY及其旗下专门从事游戏直播的虎牙直播采用了不同的直播间布局。虎牙直播专注于游戏直播,直播画面多为横视频,适配竖屏时会有较大留白,这些留白区域正好可以用来展示原本在PC端外露的功能(如评论等)。

虎牙直播、熊猫TV等游戏直播app和“秀场”直播app在将PC端直播功能移植到移动端时,采用的方法正是我们在日常需求中遇到首屏位置不够时常用的两种处理思路:收起做入口和分tab。

除了移植PC端功能,移动端直播间还发展出了一些PC端没有的功能:

  • 移动端特性衍生功能:随着直播间功能增多,UI和动效变得复杂,为不影响直播内容观看,移动端直播间增加了清屏功能。
  • PC复古功能:如语音直播、语音聊天室、多人连麦,多人连麦还衍生出了能提升直播营收的直播PK功能。

在礼物方面,围绕金主权益优化“榜一大哥”的观看体验,规划礼物价格梯队,规范礼物托盘和礼物特效。不过,一些曾经的功能,如频道直播间,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由于直播行业发展迅速,且缺乏国家和平台的监管,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乱象,直播长期被贴上“低俗”的标签。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公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平台资质、主播实名、内容审核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2017年4月,又下架了18款直播类应用。

此外,苹果强制收取30%的分成,BAT也进入直播领域,许多小平台因缺乏流量和自身能力不足,被迫退出直播市场。“千播大战”最终以少数几家获得直播双许可证的平台,如YY、虎牙、映客胜出而告终,直播市场一度陷入低迷。

然而,在被称为中国直播元年的2016年,一些新的种子悄然埋下,不仅为几年后的直播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改变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016年9月,一款名为A.me的app诞生,三个月后改名为抖音短视频;同年,淘宝开通了直播,一位知名带货女主播成为平台首批主播。

四、直播融入生活,多领域精细化发展

尽管直播行业经历了激烈的“千播大战”,多年来一直处于互联网浪潮的前沿,但此前一直局限于“秀场”形式的才艺展示和电竞领域,未能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难以突破圈层。直到电商直播的出现,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最早开展电商直播的并非淘宝,而是蘑菇街等导购平台。当时,蘑菇街是最热门的电商导购平台之一,每年能从淘宝获得巨额佣金。淘宝决定不再扶持导购平台后,蘑菇街被迫转型,走上自建电商的道路。为了在淘宝、京东等巨头的竞争中生存,蘑菇街率先将直播引入电商领域。

从进入直播领域到建成电商直播间(在直播间内提供完整的消费链路),蘑菇街仅用了2个月时间。此后,电商直播间的变化不大,大多用红色或橙黄色的购物袋和购物车代表商品列表入口,并对购物入口进行动效强化,使其成为直播间的第一优先级操作。

由于电商直播不依赖送礼盈利,且礼物特效会干扰商品展示,一些专注于电商直播的平台甚至不再在直播间显示送礼入口,与传统秀场直播形态分道扬镳。

2019年,李佳琦魔性洗脑的口头禅“OMG,买它!”火爆全网,这句当年最流行的话语,让李佳琦带领电商直播成功破圈。此前只了解“秀场”直播的人们,这才发现了直播的“新形式”。紧接着,负债6亿元的罗永浩在抖音开启带货首秀,3小时带货1.1亿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直播在送礼体系之外的盈利点。

2020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线上教育和线上会议全面爆发,直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8 – 2019年,抖音的火爆彻底改变了移动端用户的使用习惯。从PC端到移动端,互联网从业者的设计思路一直是“先推荐再消费”,而抖音大胆采用了“先消费再推荐”的思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后,互联网产品纷纷效仿,采用了这一设计思路。

另一个改变用户习惯的设计是沉浸式无限流。在抖音之前,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思路是进入一个页面,如果不符合预期就返回,再从上级页面选择另一个页面进入,如此反复。而抖音让用户通过简单的下滑手势,就能迅速从一个页面切换到下一个页面,无需经过中间页。当然,这种设计非常大胆,如果推荐不准确,很容易导致用户流失。

<img decoding="async" loading="lazy" src="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