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

如今,用“慢”来形容小红书已不合时宜。

曾经在商业化和资本市场进程上落后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小红书,进入2024年后,在市场上频繁亮相,每次出现都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它已在社区氛围营造和商业价值探索之间,找到了一条不被抖音、快手等平台冲击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运营方面,小红书成功摆脱亏损,实现净利润5亿美元的逆袭;在存量市场竞争中,月活跃用户数增长了20%。

组织层面,小红书招揽了众多人才,原滴滴、快手、移卡科技的核心业务人员纷纷加入,助力其延长并拉高盈利线。

资本领域,有消息称小红书完成了新一轮估值200亿美元的融资,被视为Pre – IPO轮融资,但小红书否认了该消息。

业务板块,小红书启动了自研大模型“小地瓜”的内测,有望应用于站内搜索和社交场景。

在行业人士看来,小红书的一系列动作都指向“上市”目标。融资是为了明确估值,重回200亿美元俱乐部,其他动作则是为了加速商业化进程,进而提升估值。

然而,企业估值并非主要由融资金额决定。对于上市或预备上市的企业来说,其估值核心在于是否拥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可行的变现途径。

目前,小红书有提升估值的业务手段,但力度还不够。

去年提出的“买手电商”,市场热度高开低走。除了明星章小蕙、董洁,小红书面临“顶流荒”,本地生活业务也未形成系统性的发展节奏。在业务自我造血能力上,小红书还有所欠缺,对于创始人毛文超(星矢)所坚信的“第一性原理”也仍在调整中。

图片[1]-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小红书

或许,相比融资估值,小红书更应关注商业增长带来的估值提升,以及能否为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有用、有趣且有价值的“精致”故事。

要高估值 还得重塑营收结构

尽管小红书实现了盈利,但重塑营收结构才是提升估值、满足市场预期的有效途径。

小红书未公布具体营收结构,但广发证券2024年2月研报显示,2022年小红书80%的营收来自广告业务,其余多为电商业务;2023年广告收入占比略有下降,但仍接近总营收的80%。

图片[2]-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网络

广告营收是互联网企业的“晴雨表”,广告成为小红书的盈利支柱,表明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且在广告主眼中,这一价值在不断扩大。

从行业角度看,广告是多数互联网企业早期发展的“现金牛”,但企业长期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广告主。

一方面,各平台竞争激烈,虽当下能吸引广告主,但可持续性不稳定。如字节跳动在2021年就曾遭遇广告营收停滞增长的情况。另一方面,广告主预算逐年收缩,将“营收命脉”交予外部环境和客户,是短视之举。

此外,一家公司八成营收依赖广告,会压缩自身业务营收的商业想象空间,拉低整体估值。

可见,广告在小红书的盈利故事中只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需从站内自身业务中寻找。这也是小红书商业化的下一步方向:实现自我造血。

早期,小红书的商业化团队多来自广告公司和传统电商,对社区理解不足。2022年,小红书从字节跳动挖来一批员工,逐步搭建起广告模型。此后,急需商业化支持的小红书,通过吸纳有经验的人才,追求快速成效。

2024年1月,原滴滴供需策略负责人吴颖炳、原滴滴顺风车业务负责人张瑞加入小红书。吴颖炳负责部分电商业务,直接向小红书COO柯南汇报;张瑞加入商业化团队,向小红书CMO、广告销售业务部负责人之恒汇报。

两个月后,快手原电商产品负责人叶恒加入,担任电商C端产品负责人,直接向创始人兼CEO星矢汇报。原移卡科技董秘兼企业发展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维晨也加入,任互联网行业商业化负责人,向之恒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叶恒是快手电商业务的关键领导者。他曾在快手担任主站社交及生产部门负责人、电商产品负责人,在多届快手春晚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他推动快手电商内容场与货架场联通,使快手电商全年GMV首次突破万亿,达1.18万亿元。

图片[3]-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网络

叶恒或许是电商领域少有的既懂内容又懂转化,还能平衡内容场商业化氛围的决策者,这正是主推买手电商的小红书所需要的。

然而,快手和小红书平台基因差异巨大。快手用户多来自低线城市,覆盖人群广、年轻人少;小红书用户相对垂直,多为一二线城市年轻女性。

不同的人群画像,决定了小红书无法复制快手电商模式。快手凭借“老铁文化”,主打“信任电商”,推崇“好而不贵”,其人群规模和消费偏好适合货架电商。产品方面,高性价比、实用性强的品类更适合在快手电商发展。

而小红书的“买手电商”以“买手”为核心,售卖买手精选产品。能激发平台用户付费意愿的是精致、高品质的高客单价产品,小众品牌、设计师品牌更契合小红书电商氛围。

小红书与快手差异明显,叶恒是否真正理解小红书用户追求的精致感,还有待观察。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重新规划商业化路径的小红书,有望在业务上掌握估值的主动权。目前,小红书正不断拓展业务想象空间,它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搜索先行 推高估值的“人货场”闭环

对小红书来说,稳住广告业务这一“营收大腿”的关键,在于持续释放社区商业价值,优化广告投放方式。如今,小红书的广告投放类型已区别于传统的开屏广告和信息流广告,正围绕自身优势挖掘广告营收新可能。

图片[4]-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小红书官网

首先,“实用性”是小红书与其他社交媒体的本质区别。它不仅是社交娱乐平台,还承载着“攻略”“测评”“种草”等实用内容,这也是小红书月活用户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核心原因。

其次,小红书采用UGC模式,大量用户自主创作内容,能拉近用户关系,消除信任壁垒。这与百度等综合搜索引擎不同,后者内容广泛,多为PUGC,信任成本较高。

因此,“搜索场”是小红书在社交媒体中的突出场景。

图片[5]-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小红书2024商业合作伙伴大会

官方数据显示,小红书70%的月活用户有搜索行为,其中88%为主动搜索。42%的新用户在使用小红书第一天就会使用搜索功能。“遇事不决小红书”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基于搜索场的流量优势,小红书在广告业务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

一方面,搜索场承接的是用户通过关键词检索的主动流量,精准度高,能快速建立品牌与用户的联系。另一方面,用户主动搜索往往处于消费决策的最后阶段,转化率高。近九成用户表示,小红书的搜索结果会影响其消费决策。

社区的核心是与人互动,这决定了小红书的增长源于“人”。当前,聚焦搜索场景的逻辑是,搜索直达能帮助商家直接对接用户需求,实现转化,构建“人货场”商业闭环。

具体实现方式为:用内容吸引用户,品牌在用户搜索后,通过笔记、短视频、直播等强化与用户的接触,激发消费欲望;对于决策周期长的产品或服务,品牌通过私信、群聊、表单等汇集潜在用户;对于消费链路短的产品,用户可从小红书站内直接跳转至品牌站外旗舰店、官网或商品详情页,也可通过电商广告,在小红书站内实现直接转化。

此外,搜索直达还支持平台方,可直接跳转淘宝、京东等平台,未来还将实现用户直达APP或试玩小游戏。

搜索直达的核心是缩短品牌与用户的距离。对于品牌方来说,搜索场是巨大的去中心化公域流量,流量大且受众精准,有利于提高品牌投资回报率。

围绕搜索场开展广告业务,是小红书吸引广告主、提升广告营收的重要手段。以搜索广告为核心场景,既能增加营收,也是短期内提升估值的关键业务。

小红书深知“不增长就会被淘汰”。作为以“跨境购物攻略”起步的社区,电商本就在其发展选项中,但在社区与电商之间的战略摇摆,延缓了商业化进程,“福利社”与“小绿洲”两大商城的下线更是打击了信心。

真正撑估值的业务 尚未释放潜力

实际上,围绕搜索场做广告本质上仍依赖外部客户,难以成为小红书营收的上限。“买手电商”和本地生活两大业务,才是小红书自我造血的核心,有望打造可持续、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故事。

但从目前发展来看,两大业务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以“买手电商”为例,去年小红书提出“买手电商时代来临”,意味着将放弃货架电商、兴趣电商,全力发展买手电商。以差异化方式进入竞争激烈的赛道,是明智之举,可规避风险,构建核心竞争力。

为此,小红书捧出了“董洁”“章小蕙”“伊能静”等顶流。2023年“双十一”,章小蕙单场销售额超1亿元,董洁直播销售额达7300万。今年吴昕入驻,一场直播中27款春季穿搭全部售罄。

图片[6]-小红书凭何支撑200亿估值?-精准获客

图源:小红书

小红书做电商有优势。平台基因和用户群体(中产、女性、精致)的差异化,使其电商业务能聚焦高客单价产品。章小蕙、董洁直播间客单价超千元,这是其他电商平台难以企及的。

拥有大量“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是小红书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因素。

虽然这些直播间的销售额表明小红书“买手电商”取得了一定成绩,培养了用户消费习惯,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小红书捧出的顶流多为自带流量的女明星。新红数据显示,3月场均观看人数前十的买手中,仅两位是站内KOL,其余7位是女艺人和女演员。

仅依靠娱乐圈人物打造顶流,并非释放业务价值的最佳方式,且顶流业绩与其他平台相比仍有差距。

此外,小红书尚未培养出“李佳琦式原生买手”作为标杆,腰部主播和素人主播尚在成长阶段,场均销售额在百万量级。新榜估算,去年9 – 12月仅有9位素人买手场均销售额超1000万,且处于“双十一”期间。

从主播层面看,小红书“买手电商”的核心竞争力不足,能提升GMV的人才有待挖掘。“顶流”不仅能提升平台GMV,也是培养用户习惯、提高站外曝光度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电商是一门注重转化和供应链控制的生意。在支付、物流等后端环节,小红书需要弥补的短板较多。若想持续讲好“买手电商”的故事,小红书面临诸多挑战。

此外,小红书“种草”属性强于“拔草”属性,用户更倾向于在平台寻找信息,而非消费,小红书还未成为用户进行消费决策的首选平台。在用户心智培养方面,小红书仍需努力。

与“买手电商”的火热相比,小红书的本地生活业务缺乏系统性规划。

2023年,小红书上线“本地薯”官方账号、内测团购、允许笔记带链接、将“附近”设为一级入口等,释放出拓展本地生活业务的信号。但至今,无论是到店还是到家场景,小红书都未进行系统布局,只是在摸索本地生活业务的可能性。

本地生活赛道竞争激烈,前有美团、饿了么等老牌玩家,后有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小红书若想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需拿出类似“买手电商”的差异化方案。

结合“今年3月,一家短视频互联网企业与朴朴超市达成投资协议”的市场传闻,小红书在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中时间紧迫。

可以确定的是,小红书未来营收的增长高度取决于电商和本地生活两大业务的表现。

当这两大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小红书或许能突破200亿估值,但商业化的推进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和口碑。在克制与激进之间,小红书迫切需要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