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

一篇文章深度解析得到 APP 的 AARRR、HOOK 模型及其他要点

编注:「得到」App 是当下知识付费领域的头部热门应用,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收获 2000 万用户,营收过亿,成为行业争相效仿的标杆。

一、得到 APP 产品介绍

1.1 产品简要

「得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省时的高效知识服务,由「罗辑思维」团队打造。它倡导碎片化学习模式,让用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知识。每天只需 20 分钟,用户就能在此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拓展认知,实现终身成长。

先来看一组数据:

图片[1]-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图 01 – 得到 APP 用户数据

注:数据来源于罗辑思维团队公开数据

从 2016 年 12 月至今,得到 APP 的数据情况如下:用户数从 351 万增长到 2000 万,近乎增长 6 倍;日活用户从 27 万增加到 73 万,仅增长 2 倍多。截至目前,得到 iOS 已对外发布 46 个版本,平均每 20 天发布一个版本。

为深入了解得到 APP,我梳理了其核心逻辑和产品功能结构:

图片[2]-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图片[3]-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为方便大家理解,通过下面两幅图来看:

图片[4]-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得到 APP 在 iOS 端图书细分类别排名变化

注:数据图表来源于七麦数据

与安卓端下载量呈稳健增长曲线不同,iOS 端自 2017 年初起,总榜排名大致以 2 个月为周期循环起伏,推测是依靠运营手段推动,产品尚未实现有效自增长。

图片[5]-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得到 APP 安卓端下载量增长趋势

注:数据图表来源于酷传

可以发现,得到 APP 安卓端自诞生起,用户下载量就保持稳健增长,这得益于罗辑思维庞大的粉丝基础,使其自带光环。

1.2 产品探索期(2015 年 11 月至 2017 年 4 月)

2015 年 11 月 18 日,得到在 iOS 端上线 V1.0 版本,但团队正式对外发布得到 APP 是在 2016 年 5 月,即内部打磨了半年,用于技术沉淀和用户画像探索。期间共升级 8 个版本,近一个月迭代一次,在创业公司项目中速度较慢,也侧面体现出罗振宇对得到 APP 的极大耐心。

本阶段主要用户群体为罗辑思维粉丝和罗振宇的粉丝。核心用户需求是追随老罗号召,踏上碎片化求知之路。得到的商业需求是找准用户定位,打磨产品基调。

查询得到 2016 年 5 月到 9 月的总下载量以及 5 月到 7 月的日下载量:

图片[6]-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安卓下载总量

注:数据图表来源于蝉大师

图片[7]-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安卓日下载总量

这一时期的用户大多由罗辑思维粉丝转化而来,基于对老罗的信任使用得到。凭借优质内容和高质量的专栏服务,用户评价较高。

另外统计 2016 年 6 月得到的活跃数据,活跃用户达 169.72 万;日均活跃度为 54.49 万,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为 18.09 次,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241.82 分钟。从活跃数据可知,得到的用户留存率和粘性都很高,说明产品价值和体验良好。

图片[8]-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从下载量和用户活跃数据能看出,APP 产品与市场用户需求相匹配,受到用户喜爱。

二、得到 APP 的 AARRR 增长模型

图片[9]-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简单回顾产品发展历程,对其生命周期进行划分:

2015 年 11 月——得到 APP 上线。

2016 年 06 月——推出首个付费专栏「李翔商业内参」,获马云推荐。

2016 年 12 月——得到 APP 用户超 350 万,上线一年营收超 1 亿。

2017 年 03 月——罗振宇宣布「罗辑思维」周播视频在各大平台停更,仅在得到 APP 播出。

2017 年 05 月——推出 001 号知识发布会,发布 12 款知识产品,并向业内同行共享「得到品控手册」。

2017 年 07 月——邀请曾鸣驻场「智能商业 20 讲」,开始推「精品课」。

2017 年 07 月——传出拟融资 9.6 亿元,估值 70 亿,罗胖否认。

2017 年 08 月——罗永浩宣布停更专栏「罗永浩的创业课」。

2017 年 09 月——推出 002 号知识发布会,重推每天听本书 VIP。

2017 年 11 月——得到 APP 用户数超 1200 万,日均活跃用户数近 90 万。

2017 年 12 月——得到 APP 入选 App Store 年度精选。

2018 年 01 月——跨年演讲重推「中国史纲 50 讲」,开启大师课战略。

2018 年 04 月——正式对外推出少年得到 APP ,涉足少儿教育。

2018 年 05 月——罗胖个人微博宣布,得到 APP 用户量超 2000 万。

2.1、获取(Acquisition)

逻辑思维粉丝转化:很多用户是从罗辑思维的粉丝转变而来,基于对老罗的信任使用得到 APP。

逻辑思维视频脱口秀宣传:通过逻辑思维在优酷的视频宣传得到 APP,我也是在优酷观看逻辑思维课程时了解到的。

公众号宣传:利用逻辑思维公众号进行推广。

2.2、激活(Activation)

新人优惠券:首次打开得到 APP 首页会弹出类似微信红包的弹屏,首次注册送 10 元新人优惠券,限时使用,这是常见的促活手段,通过「限时」饥饿营销促使客户尽快使用。

内容吸引:用户注册登录 APP 后会浏览内容,优质内容能吸引客户聆听。作为内容型产品,要与其他平台争夺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通勤、健身、户外运动、睡前半小时等。

知名大咖:用户注册登录 APP 后,浏览界面时可能因看到感兴趣的老师而使用该 APP。

2.3、留存(Retention)

得到 APP 海报频繁在朋友圈刷屏,可见得到团队深谙引发用户高转发的运营之道,每次营销效果都很好。

罗振宇每周二会在得到 APP 开展周例会直播,他在团队管理、运营和战略方向上有自己的方法。2016 年末,罗辑思维团队在传媒大学进行校招,有学生问如何判定一个人的能力,罗振宇回答看其做具体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APP 的推广也具体到内容运营和传播上,以下是近期的几次内容运营案例。

奥巴马演讲:事件背景是奥巴马发表卸任演讲后引发关注和美国媒体反响。得到运营团队收集奥巴马经典演讲音频并附解说。推广手法是从 20 号开始,在罗辑思维公众号、得到公众号和得到 APP 发布“你帮我推广「得到」,我带你学习奥巴马演讲技巧”。从早上罗振宇 6:20 音频发出后,朋友圈出现相关刷屏。结果是得到 APP 海报广泛流传,更多人订阅专栏、传阅内容。

跨年演讲:2016 年 12 月 30 日,罗振宇在深圳举办《时间的朋友》演讲,深入剖析 2016 年发生的事。得到运营团队推出转发配有签名的「得到 APP」特有登机牌可获跨年演讲音频的活动。通过得到 APP 公众号、罗辑思维公众号和 APP 首屏 banner 推广。结果是得到 APP 海报在朋友圈广泛传播,付费订阅量迎来小高峰。

图片[10]-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马伯庸事件:12 月 13 日晚 10 点,得到花 10 万元买下马伯庸新作《显微镜下的大明》并免费提供给用户。运营团队鼓励大众分享「仗义证」宣传海报给好友。12 月 13 日晚至 14 日早,海报在朋友圈传播。12 月 14 日早 9 点,马伯庸转发微博并表示将 10 万元转赠论文作者,还发文介绍新作及合作趣事,引发话题传播。结果是得到 APP 海报广泛流传,罗胖获得「尊重知识版权」的好名声,也印证了公司企业文化和使命,有助于吸引人才和赢得追随者尊重。

付费专栏:目前有 25 个付费专栏,199 元即可享受各领域大咖和专家的每日内容输出,包括销售额过两千万的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罗永浩的《干货日记》等。

2.4、收入变现(Revenue)

(1)通过会员体系、课程单独付费等形式吸引用户付费。

(2)流量变现,各栏目相互导流,如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中常引用其他专栏内容,为其导流。

(3)每天听本书、电子书,部分书籍可对应京东纸质书籍购买,还有课程和得到周边产品等。

2.5、传播分享(Referral)

可通过邀请函推荐好友(老用户带新用户),展示学习天数(按注册天数计算)满足用户成就感,促进用户分享。目前得到的用户分享环节较单一,之前版本在鼓励用户分享方面投入不足,最新版本有所改进。建议基于数据分析,确定用户更愿意分享的形式并重点推进,毕竟产品再好也需要推广,简单的用户分享有时能带来超出预期的用户转化。

三、用户留存策略分析

1、【HEART】模型

1.1 快乐(happiness)

(1)全部课程支持免费试听,方便用户确定是否购买。

(2)电子书朗读加入情感男/女声,更动听。

(3)新增学生证功能,便于用户与更多好友互相关注交流。

1.2 参与度(engagement)

(1)精选用户留言,设置激励机制(奖金、书籍)。

(2)分享课程拉新机制,如香帅的金融课程,对拉人购课最多的用户赠送苹果 X 手机。

1.3 接受度(adoption)

(1)新功能上线反馈通常较差,因为用户习惯已形成,新功能操作不便易遭吐槽。

(2)得到 APP 更换为猫头鹰 LOGO 引发众多用户不满,脱不花和罗胖子也表达过不认可,但即便如此,每次直播仍会播放猫头鹰 LOGO 的视频宣传片。

1.4 留存(retention)

(1)提供倍数播放,满足不同用户视听需求。

(2)增加学习小组,满足用户社交沟通需求。

(3)记录学习时长和使用记录。

1.5 关键完成度(Task success)

根据增长黑客群内分享的得到 APP 课程报名及上课数据分析,64% 的购买用户会坚持上完所有课程,说明得到 APP 用户完成课程内容的成功率较高。

2、【HOOK】模型

图片[11]-对「得到」APP 增长模型的剖析-精准获客

2.1 触发机制

(1)外部触发:罗振宇跨年演讲、与综艺节目合作(《最强大脑》《知识就是力量》)、北京地铁 4 号线的「每天听本书」地铁专列、广告投放和媒体宣传、应用商店 ASO(获 App Store 2017 年度精选,各大网站报道),站内功能推荐好友成功注册后双方可得 20 元优惠券,促使用户自发推荐。

(2)内部触发:情绪方面如无聊、好奇、追求新知;习惯上包括利用碎片化时间、因好友推荐浏览;场景有地铁、公交、餐厅等餐、睡前、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等。

2.2 行动——充分的动机「痛点」

用户对知识有渴求,想提升自己;不清楚学习方向;想利用碎片化时间;寻求快乐和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干货和学习方法;追求 UGC 社区的认同和知识勋章的荣誉感。

2.3 奖励

社会奖励:获得认同、得到勋章、拥有成就感。

资源奖励:知识红包、购课优惠券、续费折扣、邀请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