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otion(促销)
促销是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及产品信息,说服或吸引其购买产品,以扩大销售量的活动。
本质上,促销是一种沟通活动。营销者作为信息提供者或发送者,发出刺激消费的信息,传递给一个或多个目标对象(如听众、观众、读者、消费者或用户等信息接受者),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常见的促销手段有广告、人员推销、网络营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
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市场和产品等因素,选择一种或多种促销手段进行组合。
作用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环境下,一方面,生产者难以完全知晓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需要何种商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难以完全了解商品的供应者、供应时间、供应地点和价格等信息。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分离”矛盾,使得企业必须通过沟通活动,利用广告、宣传报导、人员推销等促销手段,向消费者和用户传递生产、产品等信息,增进他们对企业产品的了解和信赖,从而扩大销售。
随着企业竞争加剧、产品增多,以及消费者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买方市场中的消费者对商品要求更高,选择范围更大。因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愈发重要,企业需加强促销,通过各种促销方式加深消费者和用户对其产品的认识,促使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购买产品。
销售促进(Sales Promotion,简称SP)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市场前沿的促销,能推动产品更快进入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并非所有公司都做广告,但所有公司都会开展促销活动。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忽视这一有力手段。
从全球广告与促销的对比来看,促销费用的增长率至少比广告费用高出三个百分点。以美国为例,1980年促销费用为490亿美元,到1986年增至1020亿美元,促销与广告费用之比约为64:36。1991年,促销费用占市场推广费用的约75%。
企业愿意在促销活动上投入大量资金,是因为看好其销售效果,追求立竿见影的收益。
缩短入市进程:促销手段旨在为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短期激励,在一定时间内激发购买热情,培养兴趣和使用习惯,让消费者尽快了解产品。
激励初次购买:消费者通常对新产品存在抗拒心理,因为初次使用新产品的成本较高。促销可以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初次消费成本,促使他们尝试新产品。
激励再次购买:消费者试用产品后若基本满意,可能有重复使用的意愿,但初期这种意愿往往不强烈。持续的促销计划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这一意愿,稳定消费群体。
提高销售业绩:促销是一种竞争手段,能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品牌忠诚度。受利益驱动,经销商和消费者可能大量进货和购买,从而在促销期间增加消费,提高销售量。
侵略与反侵略竞争:无论是企业发动市场侵略,还是市场先入者进行反侵略,促销都是有效的手段。侵略者可利用促销强化市场渗透,加速市场占有;反侵略者可通过促销阻击竞争者。
带动相关产品市场:促销的首要目标是促进产品销售,但在促销过程中,也能带动相关产品的销售。例如,茶叶促销可推动茶具销售,咖啡壶销量增加会带动咖啡销售。20世纪30年代,美国石油公司免费赠送煤油灯,使煤油销量大增。
节庆酬谢:促销能让产品在节庆或企业庆日期间更受欢迎。在节日或企业重大喜庆时开展促销,可表达对消费者的酬谢和联庆。
特点
广告的特点:
1. 公开展示性:广告是高度公开的信息沟通方式,让目标受众联想到标准化产品,多人接收相同信息,购买者知道购买动机是公开的。
2. 普及性:广告强调“广而告之”,具有普及化、大众化特点。销售者可多次向目标受众传达信息,购买者能接受和比较同类信息。
3. 艺术表现力:广告可借助各种形式、手段和技巧,生动展示公司及其产品,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
4. 非人格化:广告是非人格化的沟通方式,无法使目标受众直接产生行为反应,是单向沟通,受众无义务关注和回应。
广告适用于树立公司或产品的长期形象,也能促进快速销售。从成本看,向广大分散的消费者传达信息时,每个显露点的成本相对较低,是常用且有效的沟通促销方式。
销售促进的特点:
1. 迅速吸引作用:能迅速引起消费者注意,引导其购买。
2. 强烈刺激作用:通过让步、诱导和赠送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利益。
3. 明显邀请性:采用短期诱导手段,邀请顾客交易。
在公司促销活动中,销售促进能产生强烈、迅速的反应,快速扭转销售下滑趋势。但影响通常是短期的,不适用于形成产品的长期品牌偏好。
公关宣传的特点:
1. 高度可信性:新闻故事和特写比广告更具可信度。
2. 消除防卫:公关宣传以隐蔽、含蓄、不直接涉及商业利益的方式沟通,可消除购买者的回避和防卫心理。
3. 新闻价值:具有新闻价值,能引起社会良好反应,甚至产生轰动效应,有利于提高公司知名度,促进消费者购买。
企业运用公关宣传需支付一定费用,但比广告或其他促销工具低。其独特性质决定了在企业促销中的作用,若与其他促销方式协调配合,可取得良好效果。
人员营销的特点:
1. 面对面沟通:营销人员与客户直接互动,通过直觉和观察了解消费者动机和兴趣,调整沟通方式。
2. 人际关系培养:在交易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与客户的人际关系,增进购买者的理解。
3. 直接行为反应:能使客户产生直接反应,觉得有义务做出回应。但人员营销成本较高。
直接营销的特点:
1. 特定性:信息发送给特定的人,而非公众。
2. 及时性:信息能迅速传达给受众。
3. 交互性: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内容可根据受众反应调整。随着科技发展,利用网络营销的公司增多,电话、邮寄等也属于直接营销。
类型
在市场竞争中,SP(sales promotion,销售促进)的对象明确。制造商的促销对象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批发商的促销对象是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的促销对象仅为消费者。不同市场主体有不同促销目标,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促销类型。
促销类型可分为三种:
一级SP
包括制造商对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促销,批发商对零售商、消费者的促销,以及零售商对消费者的促销。特点是单层次促销。
二级SP
如制造商对批发商再对零售商的促销,制造商对零售商再对消费者的促销,制造商对批发商再对消费者的促销,批发商对零售商再对消费者的促销。特点是双层次促销。
三级SP
即制造商对批发商对零售商对消费者的促销,特点是三层次促销。
流程
谈判:谈判是双方或多方为实现目的进行沟通和说服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场地费用:不同场地费用差异大,同一场地因位置不同费用也可能不同。
(2)供货数量:与药店或零售商合作时,需确定商品数量和合作方式。
(3)零售价格控制:若零售商定价低于促销价,促销将无法进行,需与零售商沟通协调。
(4)活动过程控制:活动过程需要零售商协助,共同做好准备工作。
针对促销活动需做到:
1. 工具:自行准备马克笔、胶带、图钉等工具。
2. 宣传品:
(1)种类:包括海报、产品说明书、吊旗、横幅、太阳伞、报纸、邀请函等。
(2)作用:节约时间和说明成本,建立良好品牌形象,刺激消费者购买。
(3)影响宣传品效果的因素:陈列点要醒目、安全;造型设计要简单大方,便于快速传递信息;高度位置要适宜阅读;尺寸大小需与零售商协商;要与产品及环境相配合;注意要有创意、抢眼,超过竞争对手,陈列时间和时效性会影响效果。
3. 促销人员培训与管理:无论是临时招聘还是公司员工,都需进行本次促销的具体培训,如制定作业规则、明确活动内容及时间、确定促销人员岗位职责、安排活动现场等。
4. 促销赠品。
5. 活动执行与控制:
(1)陈列“五比”
(2)活动现场巡视监控:除促销人员外,管理人员要现场检查,处理意外情况,保持正常陈列,确保宣传品有效利用,监督促销人员执行规范。
促销执行:活动现场巡视时,需检查以下问题:
1. 产品组合是否正确,是否为促销产品。
2. 促销形式和产品陈列形式是否正确。
3. 产品陈列面位是否符合促销协议。
4. 产品位置是否正确。
5. 助销工具是否有助于增加销量。
6. 信息传达是否正确。
7. 促销活动信息是否以正确方式传达给消费者。
8. 销售价格是否正确。
同时,要关注消费者需求,建立顾客忠诚需做到:
(1)公司要随时响应顾客需求。
(2)不责问、争论或试图改变顾客行为。
(3)拿出部分利润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促销费用管理:要有效计划和控制促销费用,需明确哪些活动开支属于促销项目,细分各项开支,然后编制预算。促销预算及控制还包括确立促销目标、确认目标及策略、决定开支数目、了解现场意见并预留应对突发事件的预算。
促销人员管理:组建有效促销队伍,需从人员选择、培训到团队监督和评估都有完善程序。
1. 促销人员选择:优秀的促销队伍能提升销售业绩,促销人员工作包括维护产品陈列、布置促销地点、推广产品、及时上交工作报表等。
2. 促销人员培训:促销人员的表现直接影响促销效果,培训内容包括基本背景及技能培训(如公司背景、产品知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等),以及销售技巧和售后服务培训(如服务态度、销售技巧、应对困难的方法等),还要明确赠送赠品的条件和奖罚制度。
3. 促销人员监控及考核标准:主要检查服务态度、方法等,包括仪表、用语、服务、行政纪律、卖场维护和售后服务等方面。
活动效果评估:促销活动效果评估贯穿整个过程,主要从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对销售的影响、利润评估、品牌价值建立、结果分析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
促销类型
代金券或折扣券:
定义:是厂家和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的奖励手段,消费者消费达到一定额度时可获得,用于再次消费。
操作要点:只能在指定区域和规定品类使用,通常用于正常价格商品,不能用于特价商品。使用时价格超出部分需补现金,不能兑换现金,不足部分不退现。常见面值有50元、100元、200元、500元,旨在拉动大额消费。
附加交易:
定义:厂家短期降价手段,向顾客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同类产品,常见于超市,如“买*送*”。
特价或折扣:
定义:直接在商品现有价格基础上打折的促销手段。
操作要点:折扣幅度要适中,避免引起顾客对活动真实性的怀疑。特价信息需注明时间段和地点。
“回扣”式促销:
定义:消费者购买商品后,通过一定步骤获得“回扣”,是对购买的奖励和回馈,如“再来一瓶”“5元中奖”等。
操作要点:回扣标志通常附在产品包装上,消费者需将标志寄回制造商,制造商按金额寄支票。
抽奖促销:
定义:消费者购买产品获得抽奖资格,通过抽奖确定奖励额度,是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
操作要点:奖品设置要有吸引力,分级奖项设计要合理,抽奖率不能低于一定比率。中国法律规定单奖金额不超过五千元。除即买即开奖品外,抽奖主办单位需请公证机关监督,并在当地报纸刊登结果。
派发“小样”:
定义:厂家向目标消费人群派发主打产品,吸引关注,扩大品牌影响力,促进后期购买,包括赠送小包装新产品和现场派发。
操作要点:小样必须是合格产品,经相关部门检测。宣传单页派发的“小样”需获广告宣传部门许可,适合推广新品。
现场演示:
定义:为让顾客快速了解产品特点和性能,现场演示操作方法,刺激购买意愿,如小家电厂家在大卖场演示道具使用。
操作要点:演示地点要既不影响人流,又能让消费者驻足观看,还要确保道具安全和摆放效果。现场演示能让顾客亲身体验,刺激冲动消费。
有奖竞赛:
定义:厂家设计与企业和产品相关的问答知识,让消费者在促销现场竞答,宣传企业和产品。
操作要点:竞赛奖品可为实物或免费旅游,地点多样,企业可通过电视台举办节目进行竞赛并发放产品。
礼品:
定义:企业在一些场合发放相关产品,提高知名度。
操作要点:礼品形式要与目标人群匹配,注意质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以企业及组织为中心的促销:生产企业除广告和个人推销外,与中间商交易时还会采用营业推广手段,如商业折让、批量折让。
购物消费卡:
定义:零售大卖场和企事业单位以折扣发放的购物卡,已成为向封闭团购单位促销的主流手段。
操作要点:购物卡应在同一零售系统不同门店流通,结算便利。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时需签订合同,同时要注意国家监管要求。
批量折让:
定义:生产企业与中间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按购买数量给予一定数量的免费同种商品,如每买十箱送一箱,目的是激励中间商增加购买量。
操作要点:折扣点数和形式要符合中间商利益需求,简化操作环节。
九种促销方式
促销方式是企业提升市场业绩的有力工具,以下介绍九种销售促进(SP)方式:
无偿SP
指针对目标顾客不收费的促销手段,包括:
A、无偿附赠:以“酬谢包装”为主,如额外增加包装份量、包装内或外赠赠品、使用具有多种用途的功能包装。
B、无偿试用:以“免费样品”为主,关键是将样品送到目标顾客手中,常见分送方式有八种。
C、免费抽奖:以“实体产品”为主,受消费者欢迎,但要注意开奖规则真实性和抽奖公平性,参与人数多但转化效果可能不佳。
惠赠SP
指购买产品时给予优惠待遇的促销手段,包括:
买赠:购买产品可获一定数量赠品,如买一赠一、买五赠二等。
换赠:购买产品并做一定补偿,可换取其他产品,如以旧换新、加钱换购等。
退赠:购买达到一定数量可获返利或赠品,包括消费者累计消费返利和经销商累计销售返利。
折价SP
指购买产品时给予不同形式价格折扣的促销手段,包括:
折价优惠券:即常见优惠券,印有原价、折价比例、购买数量和有效时间,顾客凭券购买可获实惠。</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