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出具有业界革命性的 iPhone、iPad,以及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应用软件商店模式后,苹果迅速成为用户和媒体的宠儿。其一举一动都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如潮水般的讨论,堪称这个时代自带流量光环的“王者”。如今,这家最初诞生于车库且曾濒临破产的公司,已跻身全球市值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之列。
苹果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卓越的产品,其独特的品牌哲学、营销策略、广告大片和极简文案,也成为商界传奇,为人所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说,有一种营销就叫“苹果的营销”。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营销哲学让苹果成为行业顶流?苹果如何构建简单而高效的营销体系?为何其广告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核心观点提示:
1. 苹果营销三哲学:共鸣、专注、灌输
2. 苹果营销全链创新:产品 – 发布会 – 创意与内容 – 用户体验 – 社会责任
3. 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
4. 产品和零售店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5. 把品牌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图片[1]-解析苹果的营销策略-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wp-content/uploads/2025/03/20250318125322513.jpg?imageMogr2/format/webp/interlace/0|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ppbmd6aHVuLTEyNTYzNTAxMzMuY29zLmFwLXNoYW5naGFpLm15cWNsb3VkLmNvbS90dS_lupXoibJsb2dvLnBuZw/dissolve/100/dx/0/dy/10/gravity/southeast/scatype/3/spcent/32|watermark/2/text/57K-5YeG6I635a6iLWppbmd6aHVuaHVva2UubmV0/font/dGFob21hLnR0Zg/fontsize/28/fill/IzAwMDAwMA/dissolve/20/shadow/5/batch/1/degree/20)
苹果营销三哲学:共鸣、专注、灌输
苹果的品牌营销离不开“共鸣、专注、灌输”这三个关键词,这也是早在 1977 年苹果公司成立时就确立的“苹果营销哲学”。
当时,乔布斯聘请迈克·马库拉撰写商业计划书。马库拉告诉乔布斯,创办公司不应以赚钱为目的,而应致力于做出自己深信的产品,并打造一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公司。
为此,马库拉写下了三点至关重要的营销理念,即后来的“苹果营销哲学”:
共鸣(empathy),紧密贴合顾客感受,比其他公司更深入地理解用户需求;
专注(focus),为做好既定之事,必须排除所有无关紧要的机会;
灌输(impute),一家优秀的公司要学会传递自身价值,从包装到营销,都要竭尽全力。
正是这一“苹果营销哲学”贯穿始终,造就了苹果的“品牌神话”。
苹果营销全链创新:产品 – 发布会 – 创意与内容 – 用户体验 – 社会责任
苹果对品牌塑造、价值观共鸣和产品营销的极致追求,融入到了产品发布的前中后全流程。以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创新为核心,举办极具影响力的发布会,通过人性化的文案、广告、内容及名人传播策划,结合普世参与的体验店营销,再融入有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全方位触达和触动用户。
>>产品为本:开发真正令人兴奋的产品
苹果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打造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伟大产品,这也是一切营销的基础。从 1998 年推出个人计算机 iMac,到 2001 年风靡全球的音乐播放器 iPod,再到 2006 年好评如潮的 MacBook、2007 年引爆智能手机革命的 iPhone 以及 2010 年开创先河的平板电脑 iPad,苹果始终以“引领者”的姿态,推动着整个智能产业软硬件的发展。
作为“人文科技”的布道者,苹果自诞生起,就凭借卓越的产品设计和体验,赢得了大量果粉的支持。正如乔布斯所说:“苹果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开发真正能令人兴奋的产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乔布斯为追求完美,常推倒重来,让团队饱受折磨,但也做出了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产品。
>>发布会:刺激听众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
苹果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尤其是新款 iPhone 发布时,已成为科技行业的“春晚”,吸引无数关注。这与乔布斯的重视密不可分。此前,苹果的产品发布会,乔布斯都会精心筹备,包括现场布置、道具准备、幻灯片制作等,反复排练。
乔布斯的妻子劳伦说:“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每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会把每一页内容做成三种不同风格的幻灯片,让劳伦选出最佳方案。他投入其中,反复斟酌每句话,修改一两个词后再重新表述。
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一书中,卡迈恩·加洛写道:“乔布斯的演讲往往会刺激听众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
>>文案:越“懒到极致”,越深入人心
延续极简主义的产品风格,苹果在新品文案上同样做到了极简,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每次 iPhone 的文案,都能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热潮,无论是赞誉还是吐槽。
具体而言,苹果式文案善于运用重复、双关、顶真、排比、用错成语、随意拆解成语以及“A 是 B,B 还是 B”等修辞手法。有人评价,这种极具辨识度的文案,源于苹果创造的陌生感、口语化的接地气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例如,iphone 12 新品文案:“大刷新,小清新”“巨巨巨巨 5G”“充电,超速了”“混搭,绝配了”等。
再如,苹果“叠叠不休”的文案模式,iPhone4S“出色的 iPhone,现在更出色。”iPhone5“多了更多,少了不少。”iPhone5S“超前,空前。”iPhone5SE“一小部的一大步。”iPhone6 的“比更大还更大。”
>>广告创意: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
苹果不仅创造了经典的产品,其经典广告也总能完美地将科技与情感融合,创新中蕴含着人文精神,引发与用户的共鸣。
比如经典的“1984”广告和“非同凡响”广告。从 1997 年持续到 2002 年的“Think Different 非同凡想”campaign,奠定了苹果此后营销的基调。约翰·列侬、甘地、毕加索、默罕默德·阿里、爱因斯坦……苹果“Think Different”广告中,向推动世界前行的人致以崇高敬意,一系列标志性的面孔与彼时以“Think”为座右铭的 IBM 形成鲜明对比,将苹果“颠覆者”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广告:每一个故事背后对“人”本身的关怀
让冰冷的科技拥有人文的温度,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种价值观体现在苹果的各种营销活动中。在中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营销 campaign。通过聚焦于人,展现人的创造力、情感和美好,体现苹果品牌的人文价值。
从 2015 年起,苹果开始制作中文新春广告,《新年制造》《恭喜恭喜》和《老唱片》中浓浓的情感流露,令人动容。从 2018 年开始尝试用 iPhone 手机拍摄短片,《三分钟》《一个桶》《女儿》引发全民热议。
陈可辛用 iPhone X 拍摄的短片《三分钟》,讲述了一名每年春节因工作无法陪伴孩子的列车员,在站台上与孩子短短 3 分钟的新年团聚。一个优质感人的故事是苹果广告片营销的出发点,不进行产品说教,而是传递品牌价值和人文关怀。
>>明星与名人营销:没有代言人,但处处都是“代言人”
众所周知,在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娱乐营销盛行的当下,苹果坚持不签代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放弃了名人策略,而是挖掘真正认同苹果价值观和产品的名人。
苹果于 2018 年 8 月推出 Behind the Mac 系列视频,并分享各种视频展示人们如何使用其 Mac 电脑。其中一则创意是使用 MacBook 名人的黑白幻灯片,这些照片均来自现有镜头,广告仅持续一分钟多,十几个著名的音乐家、活动家、艺术家、科学家和行业领袖的图像在屏幕上闪烁。
著名的面孔包括:美国说唱歌手兼词曲创作者肯德里克·拉马尔,女权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格洛里亚·斯坦因,美国女歌手比利·埃利什,《权游》演员乔纳森·范·内斯,加加夫人,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塞雷娜·威廉姆斯,变装皇后鲁保罗,Metoo 运动的创始者塔拉娜·伯克,电影制作人斯派克·李,知名的夜间脱口秀主持人斯蒂芬·科尔伯特,美国创作型歌手法瑞尔·威廉姆斯,村上隆,索兰吉·诺尔斯,简·古德尔,唐纳德·格洛弗艾里斯·阿普菲尔。
如果这些人依赖 Apple 产品,那其他人为什么不呢?
![图片[2]-解析苹果的营销策略-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wp-content/uploads/2025/03/20250318205322339.jpg?imageMogr2/format/webp/interlace/0|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ppbmd6aHVuLTEyNTYzNTAxMzMuY29zLmFwLXNoYW5naGFpLm15cWNsb3VkLmNvbS90dS_lupXoibJsb2dvLnBuZw/dissolve/100/dx/0/dy/10/gravity/southeast/scatype/3/spcent/32|watermark/2/text/57K-5YeG6I635a6iLWppbmd6aHVuaHVva2UubmV0/font/dGFob21hLnR0Zg/fontsize/28/fill/IzAwMDAwMA/dissolve/20/shadow/5/batch/1/degree/20)
>>户外广告:用户共创,让每一个用户成为创作主角
iPhone 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将摄影从一项兴趣和技术融入日常生活,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手机摄影家。
苹果曾在全球启动名为 “Shot on iPhone” 的户外广告营销,与世界各地的手机摄影爱好者合作。在全球各大城市,都能看到那些鲜亮、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幅照片,上面写着“用 iPhone 拍摄”以及拍摄者的姓名。这一系列创意最终荣获 2016 年戛纳国际创意节户外板块的大奖。
为强调 iPhone 7 的夜景拍摄功能,苹果还举办了“地球一夜(One Nignt on Earth)”营销活动。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在 2016 年 11 月 5 号夜里完成创作,如上海街头的霓虹灯、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活火山、冰岛的北极洞穴、约翰内斯堡的夜店等,这批手机摄影作品登上了全球 25 个国家和地区的户外广告牌。
>>电影营销:以产品力获取免费植入,确保维持品牌形象
导演莱恩·约翰逊曾透露两个信息点:一是苹果允许在电影中使用 iPhone,但不会为此付费;二是使用必须遵守规定,不能让坏人用 iPhone。
上世纪 90 年代,乔恩·霍尔茨曼担任苹果营销主管,当时很多电影制作者想用苹果产品作为电影道具,却常拿不到最新产品。霍尔茨曼成功说服苹果管理层,将电影制作者与媒体、员工亲属一同列为优先供应苹果产品的对象。从那以后,苹果产品,尤其是最新产品开始大量免费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1996 年,苹果同意与第一部《碟中谍》的电影制作公司合作,霍尔茨曼称这次合作“节约了将近 50 万美元制作成本,还得到了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广告片”。2011 年《碟中谍 4》中,苹果系列产品在电影中出现超过 8 分钟,市场调研公司 Smallwood 估计,这些场景的出镜价值达 2300 万美元。
![图片[3]-解析苹果的营销策略-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wp-content/uploads/2025/03/20250318205322409.jpg?imageMogr2/format/webp/interlace/0|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ppbmd6aHVuLTEyNTYzNTAxMzMuY29zLmFwLXNoYW5naGFpLm15cWNsb3VkLmNvbS90dS_lupXoibJsb2dvLnBuZw/dissolve/100/dx/0/dy/10/gravity/southeast/scatype/3/spcent/32|watermark/2/text/57K-5YeG6I635a6iLWppbmd6aHVuaHVva2UubmV0/font/dGFob21hLnR0Zg/fontsize/28/fill/IzAwMDAwMA/dissolve/20/shadow/5/batch/1/degree/20)
>>零售店体验:把门店做成“艺术品”,让用户亲身感受产品魅力
苹果最大的“广告投入”其实是线下实体店。乔布斯曾说:“除非有办法在商店里就把我们的理念传达给顾客,否则我们就完蛋了。”于是,乔布斯决定亲自打造零售店。尽管零售业经营困难,该计划不被董事会和外界看好,但乔布斯精心筹备的零售店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
位于都市最昂贵地段的苹果体验店,本身就是无形的广告。而且,苹果体验店令人回味无穷,从玻璃楼梯到服务人员,都彰显着苹果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消费者既能体验最新产品,又能享受舒适的服务,每一位走出苹果体验店的用户,都可能成为苹果的“义务”宣传员。
顾客可以在体验店舒适地试用各种产品,随意取用展示的商品。与其说这是一家商店,不如说更像一个俱乐部,顾客感受不到压迫感,商业气息也很淡。
>>用户运营:苹果的产品和零售店转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把品牌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相关文章:
苹果手机营销策略!
苹果的电影营销策略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