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将“陪伴”打到公屏上,百度广告《你妈要啥》火爆刷屏而来

创意

案例

文案

深度

时间乃是一切前行的驱动力,营销亦不例外。

诚如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 3.0》中所讲:“当下我们正在缔造并见证着营销 3.0 时代,消费者已回归为‘完整的人’,‘交换’‘交易’已升华成‘互动’‘共鸣’,人文精神成为了驱动营销的核心力量。”

简而言之,若以时间来划分,过去的营销 1.0 是围绕产品的工业时代,营销 2.0 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互联网时代,而营销 3.0 则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品牌塑造时代。品牌需要传递价值观,从价值观中获取情感溢价,构建认知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这里品牌的“价值倡导”并非“单纯的情感营销”。借某个节点引发大众的共情,只是当下品牌塑造迈出的第一步。与国民生活紧密相连,主动以“公共角色”承担社会责任,着眼于回应大众情感,推动人文价值的传递、沉淀用户资产,这才是品牌塑造的关键所在。

正因如此,在连续一周观看了 8 部品牌新春微电影后,烧脑君仍然想要和大家谈谈百度大字版 App 的《你妈要啥》。尽管近期各个品牌都在运用“回家”“探亲”等如出一辙的主题极力煽情;但就算主题相近,百度大字版 App 却挖掘出了别具一格的价值共识,着实值得一看。

百度大字版 App《你妈要啥》

这部微电影围绕男主首次带女友回家过年的情节展开——老年人到底想要什么,送什么能让他们开心,是故事叙述的核心。

有别于其他贺岁广告,从人物对话到叙事框架,整体观看下来,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品牌无意走催泪的路线。恰恰相反,略带沙雕、抖包袱的小剧场风格,开篇就有着欢乐喜剧人的韵味。

然而作为观众,尤其是看到结尾处老人翻出旧相册喃喃自语、夸赞“姑娘挺好”的时候,相信很多人的内心,还是会被不经意地触动。因为这一幕,折射出了父母对子女毫无差别的爱;而年轻的我们会为之感动,是因为无论离家多远,牵挂父母的心从未改变。

父母与我们之间,亲情越是深厚,外在的表达就越是含蓄。这种内敛,有时甚至致使我们难以猜透彼此的心思。在这个故事里,品牌并未对这种矛盾心理做过多的延展,而是将情绪的落脚点置于提出解决办法和具体的价值倡导层面。透过这一层面,品牌创意的核心及深意能够归纳为以下三点。

1、聚焦社会议题的洞察

以“代际误会”铺垫价值倡导

精心挑选的贵妇级护肤品以为妈妈会喜爱,但她却不领情;主动承担家务包饺子,她却一把拦住说“放着我来”……每逢年节回家之前,我们常常想着给爸妈买点什么,到家后再为他们做点什么,努力想要表现得好来哄长辈开心,就如同片中的男主和女友一般。可结果,正如短片所呈现的,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短片如此写实,原因在于品牌洞察到:在供应过剩、物质丰富的当下,处于尽孝阶段的轻熟子女很容易把“孝心”用错地方。子女“想给予的”并非父母“所想要的”。为此,我们困惑到底该如何是好,正如片中女友的质问:“你妈到底想要啥?”

这是普遍存在的代际误会,作为社会议题亟待社会共同谋划。当下,百度率先扛起这份社会责任。它通过更为细致的洞察,一方面响应国家解决“数字鸿沟”的号召,另一方面结合大数据的优势,在了解父辈的真实需求后给出答案。片尾剧情出现反转,表面上,确实是品牌在为百度大字版 App 做宣传;深入探究,也是品牌在输出“陪伴”的价值倡导。可以说,它以故事情节引发共鸣,接着实现了“以声音陪伴父母”的理念传达,进而强化了品牌的价值表达。

2、担当有责任的公众角色

借“科技智慧”支撑价值倡导

具体来讲,提到“陪伴”,短片是通过“女友给未来婆婆听儿子读新闻”来展现的。显然,在此处,百度借助科技智慧将“陪伴”的范围扩大了。

年轻人既然难以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那么,让老人家每天都能听到孩子的声音,以声音相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父辈对儿女的思念。正因如此,百度推出了百度大字版 App,其中的“陪伴电台”功能——允许子女提前录制 20 句话形成“专属语音包”来播报新闻资讯,让父母随时随地听新闻,使声音陪伴成为现实。

当然,百度大字版 App 还满足了银发一族“字更大”“操作简单易上手”等刚需。这些,在下面的这组病毒视频中都能够看到。

延续《你妈要啥》的叙事方式,视频在对核心卖点进行重复化、洗脑化表达处理的同时,也突出了品牌秉持的“科技为更好”的使命。它用轻松诙谐的沟通形式,彰显出自己正在通过科技惠民的手段为 55 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夯实了品牌对用户的关怀之情,让一句“陪伴”绝非只是空谈。

3、从技术宅到大暖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