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算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核心职责在于数据处理。于大数据的广袤海洋中,高效的数据处理已然成为提升互联网服务效率的关键要素。此时,算法宛如一位出色的数据导航员,能够迅速从海量的信息里精准找出我们所需的内容,从而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例如,当我们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时,算法能够在众多网页中迅速锁定相关内容,避免了我们逐页翻阅的繁琐。在此过程中,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分类、排序及筛选,使我们能够直接获取最契合需求的结果。毫无疑问,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搜索效率,也优化了我们的互联网使用体验。
下面让我们重点剖析一下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知乎的推荐机制,流量算法的底层逻辑以及优化建议。
一、抖音
抖音是流量规模最大,同时算法也最为复杂的平台。但其根本原则始终未变:去中心化的分发机制,为优质内容提供最大程度的曝光机会。
抖音的推荐算法属于典型的“标签”对“标签”模式。
不管是用户还是创作者,自身都会持续形成“标签”。创作者发布视频后,视频会依据创作者的标签匹配相似的用户标签,接着通过该视频的数据表现来判定此视频是否值得进一步推荐。
视频刚发布并通过审核后,系统将会为你分配一个初始流量池:200 – 500 位在线用户。抖音会依据曝光所产生的数据,结合你账号的分值进行分析,决定是否为你加权。
网上流传着一个有关抖音冷启动流量池推荐的机制,共分为 8 次分级推荐,如下图所示:
若想逐步突破流量池,主要有 5 个关键数据可作参考:
1、完播率
完播率越高,表明作品越能吸引观众观看,整体的合格标准约在 15% – 20%,若能达到 50%以上的完播率则相当出色。
为提升完播率,常见的做法是在视频开头设置悬念或引导观众参与评论,以延长观看时长,建议前期视频时长不宜过长。
2、点赞率
点赞量越高,推荐量才会越高,第一波推荐的点赞率至少要达到 3% – 5%。也就是说每 100 个播放量,至少要有 3 – 5 个点赞。
3、留言率
可以肯定的是,留言率的表现越佳,视频获得的加权推荐就越高。为了提高留言率,可以在视频中、文案或评论区主动引导观众发表评论。
4、转发率
转发率对于尚在初级流量池传播的视频影响不大,但想要突破流量层级,转发率则成为关键指标。
5、转粉率
也就是路人转为粉丝的比例,单条视频带来的新增粉丝率,同样是冲击高级流量池的关键数据。
倘若你的视频一直停滞在 500 的播放量无法提升,就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以下是几点建议:
首先,做好账号定位。定位越精准垂直,标签才越准确,视频的数据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其次,最好进行对标。前期可以多借鉴他人的经验,模仿学习,减少走弯路的可能;
最后,增强互动。在流量不高的情况下,尽量缩短视频时长,完播率最为关键,多引导用户点赞、评论及转发。
二、视频号
视频号在分发和推荐模式上与抖音、快手存在显著差异。
在抖音平台,只要你拥有优质的内容,无论账号的粉丝数量多少,过往作品的播放量高低,只要内容获得平台用户的认可,就能迅速走红。
然而,在视频号中情况则截然不同。以数据量化的角度来看,在抖音中,内容占据了 90%的重要性,而在视频号中,这一比例甚至可能不足 50%。
换句话说,在视频号中,内容未必是绝对的主导。视频号的本质是借助私域流量撬动公域流量。
目前视频号的算法推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私域流量推荐,第二种是兴趣算法推荐。
1、私域流量推荐
私域流量推荐指的是用户的点赞和互动,这些用户的微信好友有可能会看到你的内容。然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的互动,有可能触发系统的推荐。
系统会判断你的内容是否优质,并将其推荐给更多用户。用户点赞后,他们的朋友也有可能看到你的内容,从而引发社交推荐。
基于这样的算法逻辑,创作者需要自己引发第一波社交推荐。如果没有初始的播放和互动,即便内容质量很高,也很难被系统察觉。
因此,一旦内容制作完成,首先要分享给好友、微信群和朋友圈,启动第一波播放和点赞互动。
2、兴趣算法推荐
个性化推荐系统会依据用户的日常行为、活动轨迹以及兴趣、职业、年龄等标签,通过一系列大数据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其逻辑类似于抖音的“标签”对“标签”。创作者需要多添加话题和定位,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推荐。
另外,还有几个重要指标是决定能否获得大量曝光的基础,关键指标的衡量排序为:完播率>点赞数>评论数>点击扩展链接数>转发数>收藏数。
所以,在尚未建立起流量基础的情况下,初期的内容应尽量控制在一分钟以内,以保证较高的完播率。保持高频更新和提升内容质量是获得官方推荐的关键。
三、知乎
知乎所采用的推荐机制是常见的威尔逊算法。对于不熟悉技术的朋友,在此简单阐述一下威尔逊算法的原理。
威尔逊算法主要是基于用户评价行为的排序算法,通俗来讲就是大家认为好的东西,就会排在前面,这是一种基于用户选择和评价行为的算法。所以需要排序的对象,无论是文章、商品或者评论等等,首先必须具备用户评价的功能,即要有好坏的投票数据,才适合运用这个算法,下面我们回到知乎的推荐机制。
1)首先是针对搜索流量,知乎的搜索排名其实和搜索引擎有相似之处,内容需要先被收录,然后才有机会提升搜索词排名。
一方面要看内容与搜索关键词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被收录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方面,优质账号的权重更高,所能获得的搜索词排名也会更靠前;最后,内容的热度也会对搜索排名产生影响,总之越热门的内容排名会更靠前。
当然,搜索还涉及到问题下回答的排名,一般而言,搜索词收录该问题后,会抓取问题下其中一条高赞的回答展现,除此之外,由于用户的习惯通常会参考不止一条回答,那么该问题下自然排序第一的回答,也有更大的曝光概率。
所以,如果能够实现搜索词和问题下的排名都非常靠前,那么流量自然会更好;如果无法做到两者都很靠前,那么至少要保证有一条处于靠前的位置。
2)其次是针对推荐流量,推荐流量是通过知乎的推荐算法,将内容推送给用户。
通常来说,推荐算法会先将内容推送给一小部分人,然后收集反馈数据,比如阅读完成率、赞同率、互动数据等,以此判断这条内容是否值得持续推荐。
3)再次是针对热榜流量,热榜是知乎全站的实时热门内容集合,其维度主要依据 24 小时的浏览量、互动量和领域权重来计算。
若想让内容登上热榜,就必须在短时间内有大量同领域的用户参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声量后,内容的自然热度就会提升。
当然,对于视频类内容,其分发机制与推荐类似,并且有单独的榜单支持,参考即可。
4)最后是综合算法,与头条、抖音等平台不同,知乎采用的是威尔逊算法,即根据内容的点赞、反对、收藏等数据,按照威尔逊公式来决定内容的推荐和排名。
u 代表内容的赞同数,v 代表内容的反对数,p 则代表内容的赞同率 = 赞同数 /(赞同 + 反对),而 Z 则是与权重相关的数字
算法公式虽然颇为复杂,但大家只需记住最关键的一点:赞同率比赞同数重要,反对率比赞同率重要。
和其他内容平台不同的是,除了点赞和互动,知乎用户还可以对不认同的内容点反对票,而反对票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回答的排名。
四、小红书
小红书的流量来源有哪些?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关注页、发现页、搜索页和本地页。其中,发现页和搜索页是两个最为主要的流量入口,下面重点阐述这两个入口的算法机制。
1、发现页算法逻辑
发现页是大部分人笔记的主要流量来源,通常来说笔记都会有基础的流量池,如果你的笔记数据表现良好就会被推送至下一个更大的流量池,依此类推。
那怎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曝光呢?这涉及到另一种模型算法机制 CES。
CES 评分标准:CES 评分 = 点赞数 × 1 分 + 收藏数 × 1 分 + 评论数 × 4 分 + 转发数 × 4 分 + 关注数 × 8 分
笔记发布后,小红书会依据学习模型对笔记质量进行打分,根据分数决定笔记的初始排名以及是否继续为笔记推送流量。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想方设法引导粉丝做好关注、转发、评分、收藏、点赞这几个互动动作。只有一直有互动行为,笔记才可能获得长久的流量,甚至在发布几个月、一年后仍能获得流量推荐。
2、搜索页算法逻辑
除了发现页,搜索页也是一个较大的流量入口。小红书官方公布,有 30%的小红书用户进入 APP 后会直接进行搜索。
在搜索页,小红书是按照排序逻辑分配流量的,排序越靠前的笔记,获得的曝光量就越大。但这个排序并非固定不变,笔记的排序会随着算法的实时演算而不断变化。
主要有两点影响因素:
1)关键词的匹配程度:内容和标题与搜索词越接近和匹配,排名就会相对越高;
2)短时间的互动量:笔记在发布后的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互动量,在搜索结果页中的排名也会相对靠前。
结合以上的流量逻辑,对于运营者来说要怎样提升曝光呢?
首先,做好内容。没有优质的内容,做再多都是徒劳,关键在于能为用户提供价值。要么具有使用价值,要么具有情绪价值。
其次,做好互动。无论对于哪种流量算法,互动始终都非常重要。运营者需要在笔记内容上思考如何引导互动以及在评论区进行互动。
最后,深耕细分,做好关键词布局。账号做得越垂直和细分,获得曝光和推荐的可能性就越高。可以多留意近期相关领域内的热门词汇,在标题、内容以及标签标题中做好展示。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