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微信小程序可否取代 APP ?

这个问题想必众多人都能各抒己见,然而始终未争出个确切结果。今日,我就来聊聊自己的看法,小程序虽无法替代 APP,但能促使 APP 更优关键在于您是想依托微信平台,还是要独立构建自身平台。

自 2017 年 1 月 9 日张小龙推出小程序以来,关于它的讨论从未停歇。

无论您是从事产品开发,还是普通民众,都会关注微信。微信的每一处变化都能引发众人热议。

在众多社交产品中,极少有产品能像微信这样成为大家热烈探讨的焦点。

腾讯凭借强大实力搭建社交平台,并将其划分为两大主战场,即 QQ 和微信。据 2016 年微信白皮书报告,每人每天约有 90 分钟在使用微信,且微信每日活跃用户已超 8 亿。

在一定程度上,微信已融入我们的生活。难以想象,若没有微信,我们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发朋友圈,如何做推文。

然而,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张小龙认为微信也不例外。于是,他推出了小程序。

小程序无需安装下载即可使用,践行了应用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也无需担忧安装过多应用。

从用户角度而言,小程序的出现完全是为用户考虑。

许多 app 在产品开发到一定阶段后,会发布广告。用户点击该产品时,并非自愿观看广告,而是广告自行弹出。频繁的广告不仅干扰用户,分散其注意力,还会影响用户在该场景下应做之事。

例如,当我在手机上编辑文件时,打开一款 app 却弹出众多广告,致使我在编辑文件时分心。

即便这款软件编辑功能强大,但过多的广告难以让我产生好感,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影响工作。

另外,从产品角度来看,开发者们都期望将更多服务传递给用户,希望用户在使用核心功能时,还能使用增值服务,从而实现产品盈利。

比如,我点击 app 后看到广告,手滑进入发现不错,产生认知和需求,寻找机会购买产品,达成交易。

但这种场景较为理想化,因为用户购买过程会经历一系列复杂变化,并非即刻完成交易。

不过,产品开发者制作产品就是为了盈利,即便这些变化在意料之中,也必须如此操作才能实现产品价值。

接下来探讨一下,是否应该学习并开发小程序?

个人认为,若有能力,应当尝试开发。

先行动起来,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产生盈利的想法。

不管您是从事产品开发,还是运营工作,哪怕是普通个人,都会对小程序有所了解,您的认知就是能够借助小程序达成自身目的。

只要能助力您更出色地完成某件事,这便是小程序的意义所在。

为何这样讲呢?理由如下:

其一,小程序的运用能增强品牌影响力,巩固自身地位。

例如今日头条,作为以算法为支撑的媒体公共平台,近期也推出了小程序。

通过此小程序,用户能获取今日头条的所有感兴趣信息,这正是用户所需。

未来的头条或许会打造强大的分发平台,收集所有感兴趣信息,依据一系列算法,了解用户内心需求并进行推送。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细分用户需求,借助智能机器,提高营销效率。

其二,小程序可在社群中使用,在微信群内发送小程序,能让社群人员在群内完成工作,无需离开微信,从而让人更专注于微信工作。

比如,我们在微信群里讨论工作,想发送活动方案到微信。

通过微信平台,编辑者可直接利用某小程序的编辑功能,在小程序上撰写内容,然后推送至群内,告知大家今日工作任务。倘若担心遗忘,还能将小程序固定在聊天窗口,届时在主页直接关注小程序信息,无需离开微信使用其他 app。

如此一来,用户可在社群内完成事务,使社群更强大。

其三,小程序的应用场景应在线下,线下是一片蓝海,尚有诸多空间可争夺,利用小程序能提升线下效率。

由于线上流量基本已被瓜分殆尽,剩余部分流量在线下。为何这么说?

举个例子,线下乘车时需排队买票,此时出现一个二维码,可快速购票上车,直接扫描二维码就能买票,无需排队,只需等待上车。

一旦形成习惯,今后便会只在小程序中使用。

那么,未来流量或许会愈发集中于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极有可能是微信,其他弱小平台为求生存,或许不得不与微信合作,否则生存将愈发艰难。

实际上,与微信合作并非坏事,甚至可能收获更多。

除非您的产品能取代微信,给用户带来惊喜,让用户的好奇心聚焦于您的产品。

那么,这样的产品存在吗?

目前,此类产品较少(或者说只能偶尔刺激用户,无法形成持续刺激),但预计内容产品可能崛起,比如得到,具体原因下次再谈。

综合而言,小程序会为线下创造更多机遇,未来的线下体验仍无可替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