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快手风头正劲,众人皆忙得不可开交!
个人方面:工作艰辛疲惫,成名看似唾手可得,要不干脆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快手!
店铺方面:答案茶、coco 奶茶瞬间爆火,火得一塌糊涂,咱们是不是也该尝试一番!
品牌方面:11 年错失微博,13 年错过微信,18 年的快手红利,咱们绝不能再失之交臂!
广告公司方面:每个客户都在询问能否做快手广告以及如何做快手广告……
即便近期面临网络大力整顿,腾讯准备投入 30 亿打造微视,也难以遏制快手的火爆态势。
那么,在这新媒体强势崛起的时代变革之际,品牌究竟应不应做快手广告,又该如何去做呢?
一、快手广告应不应该做?
快手广告已成为营销领域的热门议题,“双微一抖”的营销模式得到了众多营销人的认可。当然,也有像二毛那样给快手泼冷水的观点。对于“品牌该不该做快手广告”这个问题,我没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我的建议是:要“大胆”,也要“心细”。
1、策略——大胆
网易、宝洁等营销巨头纷纷设立了自家的广告部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更迅速地抢占每一波社会热点。而对于广告公司,或者从事这一行业的我们而言,任何新媒体、新技术的诞生,都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探究、尝试,为品牌营销探寻更多的可能性。
当下正火爆的快手广告,已有 Adidas neo、小米手机等品牌入驻,暂且不论其效果优劣。
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不管是作为品牌方,还是在各类快手广告研究文章中,都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一举一动都备受极大关注,就曝光度而言,它们已然大获成功。
然而,快手营销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正因如此,品牌方们在是否开展快手营销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那么到底做还是不做呢?我的答案是:勇敢去做,浑水才能摸到鱼,倘若等到快手广告的商业模式逐步完善,红利也就被瓜分殆尽了,抢占先机者方能赢得天下!
2、执行——心细
追逐热点是必要的,但盲目跟风绝对是禁区。当前,随着快手营销的大热,个别企业的市场部、品牌部不考虑自身品牌调性,一味迎合快手市场,做出有损品牌形象的营销活动。这种缺乏系统化战略布局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增加一些品牌或产品的曝光,但最终往往事与愿违。因此,快手营销可以做,但要用心细致,要保持自身的调性!要以优雅的姿态去追赶潮流,切勿让自己狼狈不堪。
二、为何喜爱快手?
倘若你询问一位经常刷快手的人:“你为何看这个?”
他十有八九会回答你:好玩、搞笑、有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新鲜……
这一切,皆是消磨时间的关键要素。这也决定了用户使用快手时的状态,是放松的、随机的、无意识的。在这种状态下,用户极易接收广告主想要植入的信息。之所以能让用户达到这种无意识放松的状态,得益于快手的以下特点:
1、快手是 15 秒小视频
视频融合了文案、视觉、声音和动态等多重刺激,更易刺激用户的感官,引发用户的情绪。而且 15 秒时间不长,只要会拍摄,用户打开后基本都能看到结尾。
2、简单的切镜头、特效、滤镜效果
别小瞧这些效果,原本需要专业后期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依靠快手就能简单快捷地实现(别指望能比专业的做得好,但已经足够使用),这降低了录制难度,同时提升了视频的观赏性。而这些效果带来的新鲜感,让视频不再沉闷,更具节奏感。会玩的人还能利用切镜头创作出蒙太奇效果和各种特效。
3、草根化
快手鼓励用手机录制小视频。如果制作精良,用户会惊叹;即便制作粗糙,用户也不会嫌弃。甚至,用户更倾向于看到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亮点,他们会感觉更亲切,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会更相信视频所传达的信息。
4、即视感
快手的录制条件决定了其小视频具有强烈的“即视感”:大部分视频都仿佛是临时起意、突发奇想……这种当下感,让用户感觉更真实,如同亲眼所见。
所以,一个让用户感觉真实,同时有趣、不拖沓的 15 秒小视频,不占用用户过多时间,制作又方便,这些特质极大地激发了快手用户的参与热情。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快手带货的品牌方来说,只要策划得当,你的视频就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地反复观看——这就是快手的“魔力”。
而用户在刷快手的过程中,会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来自视频制作者的信息。哪怕你是在卖货,只要足够有趣、吸引人,用户也会欣然接受你的推荐。
三、快手营销该如何做?
快手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创作出“魔力”小视频,但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小视频仍处于用户未看完就划掉的水平之下。所以,选择了快手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你更需要了解快手营销的正确做法。
1、许多品牌仍在纠结是否官方入驻
官方入驻能给用户带来更具归属感和正统感的认知。作为新兴社交媒体,快手能够为品牌提供更碎片化、更具视觉化的品牌内容输出,填补微信、微博的空白。正如微博中的杜蕾斯、微信中的支付宝,在未走红之前,你可能永远想不到品牌还能与用户这样互动。
2、谨慎求证,大胆创新
作为短视频这种新形式,大家都在摸索前行,包括当前的支付宝、Adidas neo、小米手机等,我相信没人敢保证它们当前的方式就是最佳、最有效的。所以要仔细思考运营快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自己的品牌适合什么内容?采用何种调性能够圈存用户……然后,大胆投入人力物力去尝试更多新方式,快手的营销方式存在着巨大的空白等待开拓。
3、内容尽量做到:统一之下的多元化
无论是支付宝的运营部日常,还是联想的网红介绍产品,品牌打算涉足快手,确定好方向后,就朝着单一方向,开拓多元化的内容,围绕核心圈存粉丝。方向过多过杂,最终只会导致粉丝流失、社群松散。
4、填补快手当前极度稀缺的高价值内容池
即便拥有“今日头条”的超级算法,快手高度同质化的内容仍是当前的一大短板,相信刷过快手的朋友都能有所感受。例如:快手指数名列前茅的某校园团队,其作品创意陈旧常见、演技普通,但依然火爆,足以看出快手的内容池目前是多么稀缺。又例如:papi 酱凭借 7 个作品就收获了 600 多万的粉丝,一禅小和尚每天十几秒的动画小故事也吸引了 1000 万粉丝。高价值内容无论何时都备受欢迎,所以,结合自身品牌/产品特点,抢占某块内容领域的高地,足以让你的品牌在快手站稳脚跟。
5、我所认为的快手营销内容三要素:故事化、可互动、易模仿
快手“霸主”刘二豆让很多人以为猫真的会说话;一碗“摔碗酒”引得无数抖友奔赴西安;一段海草舞让许多原本不跳舞的人爱上了跳舞……与微信、微博不同,更碎片化、视频化的快手,能够承载更具故事性的内容,也能更高效直接地与粉丝互动,优秀的内容更容易引发模仿。
6、音频至关重要
快手快手,“音”占一半,另一半在于“抖”。即便快手是短视频平台,但别忘了,它自称为“音乐短视频平台”。无论是“C 哩 C 哩”“像一棵海草海草”“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等流行音乐,还是“你记得你的病的那一年”“老公老公抱抱”等网络音频,都已成为大众传播的洗脑“神曲”,所以音频/音乐的空白领域也非常广阔,和视频内容一样,有趣且易于传播的音乐,值得深入挖掘。
7、评论区的社群建立与运营
微信主打强社交关系,微博主打弱社交关系,而快手目前几乎不存在社交关系。或许是快手产品运营机制的天然缺陷,目前快手内部用户与大 V、大 V 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几乎为零。在外部,最大的社交端口——分享到微信/QQ,又被腾讯封禁。目前的快手,在社交机制方面或许举步维艰。但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入乡随俗”,无论如何快手始终是一个大流量平台,它是否改变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尝试去适应它。一个良好的现象是:在快手评论区,有趣且接地气的评论容易脱颖而出,还能看到赤赤大队、江西总队等“组织”。所以,品牌在与用户沟通时,评论区的运营大有可为。“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在这方面的成功,就是很好的范例。
8、多尝试跨界合作/跨界撩
融入新元素的产品能为用户带来新的产品感受,也让双方拥有更多元的品牌形象,实现更多的用户曝光。作为剧情化的载体,快手相比微博微信具有更强的剧情转折性和媒介互动性,所以也
![图片[1]-客户们常常询问我是否能够制作快手广告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精准获客](https://cos.jingzhunhuoke.net/tu/suolue/3.jpg)
必然能为品牌跨界合作带来更多形式和创意。跨界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某饮料与某啤酒的产品跨界结合。
例如:汽车品牌发起挑战@其他竞品参与,或者其他媒介的跨界,如农夫山泉&网易云音乐、小黄车&小黄人……完全都可以在快手上实现。
9、少投放硬广,多寻求 KOL 植入
快手的硬广与常规视频仅通过蓝色的“广告”二字加以区分,但价格和效果却相差悬殊。从快手评论和数据报告来看:目前快手上绝大多数“广告”不受用户喜爱,转化率也不高。而快手的著名案例“讯飞输入法”、近日的 papi 酱“英文咖啡”等,通过 KOL 的产品植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不引起用户反感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曝光,还能结合 KOL 的特色让产品更具特点,从而被记住和选择。
10、运营方面,多账号布局,团队全力投入
一旦决定开展,务必配备一支专门的运营团队,务必配备一支专门的运营团队,务必配备一支专门的运营团队。最后,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快手团队,难以想象他们下一步将如何打磨这款“产品”;同时,在腾讯 30 亿抢占市场、快手庞大用户基数等激烈竞争以及国家大力整顿的社会背景下,快手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升级和重大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美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广告 3B 原则。Beauty(美女)、Baby(婴儿)、Beast 动物(动物),即广告(尤其是当时流行的电视、平面户外图片广告),只要符合 3B 原则之一,就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刺激购买。半个世纪过去了,年轻人对于视频内容的喜好也并未完全脱离 3B 原则。
对此,我个人认为,还需融入 5 派原则。创意流、段子手、搞笑派、博同情、模仿秀。基于以上几种原则进行创作策划,你的作品也会备受称赞。当然,还有装 X 款、晒风景等。不过这类派系不太容易引发众人的共鸣,反而可能因小小的嫉妒而受到排斥。除非能装 X 到开火箭,飞到火星拍地球。
最后,一定要有耐心。如同经营企业,马云也并非一夜暴富,而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所以不要指望一两个作品就能走红,要拿出耐心和恒心。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