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短视频,特别是快手广告与公众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近来,明显能察觉到一股“全民快手”的潮流,其态势与 2014、2015 年小老板们搞服务号开发颇为相似。虽说尚未涌现出类似微盟、有赞、凡科这般的模板服务商,然而从事快手培训、充当快手导师的人却层出不穷。显然,快手的带货能力让小老板们或看到希望,或心生焦虑,纷纷投身其中虽为好事,但还是建议诸位调整好心态。

图片[1]-短视频,特别是快手广告与公众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精准获客

【先点明重点】

1、他人火了,你照搬或者稍作思路调整再来一遍,未必能火;

2、即便火了,他人能靠带货盈利,你未必也能如此;

3、短视频导师清楚怎样让一个短视频或账号走红,却无法告知你如何帮你赚钱,毕竟他们鲜少了解你的店铺盈利模式;

4、短视频不单是做内容和服务的思路,它与做公众号全然不同,所以拥有公众号经验的人未必能做好短视频。

5、在涉足快手之前,强烈建议你先明晰什么是“算法分发”。

【简单阐释一番】

1、先从“算法分发”谈起,这是短视频尤其是快手与公众号的关键差异

往昔做公众号,粉丝数量极为关键,因为拥有粉丝,你在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才有被阅读和分享的可能。倘若没有粉丝,那你只能依靠作者在朋友和微信群里分享,所能触及的人群极其有限。

然而在快手之中,你无需为粉丝之事烦忧,系统会依据你发布短视频内容的特征,自动将视频“分享”给它认为会喜爱此视频的人。即便你的账号零粉丝,视频依然能够通过系统分享被成千上万的人看到。

所以,制作视频时首先要关注的是,

如何让系统辨别出你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其次要关注的若系统识别准确,

它会将视频分享给怎样的人,这类人数量多少,他们在何种情形下会购买你的物品或者关注你。

注:经来自头条的朋友提醒,快手的推荐算法并非识别视频内容,更多采用“协同过滤”的方式推荐,也就是依据与你有共同喜好的人来为你推荐。显然,这就需要你在初期尽可能让看到的人喜爱你的内容,才能获取更多推荐。

2、短视频仅仅是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吗?

许多人会如此类比:最早在广告牌/报纸上投放广告,后来在电视上,前些年在微信上,如今则要在快手上了。

这个类比的逻辑是,

平面广告—电视广告—新媒体广告—短视频广告

,换种说法就是

纸媒—电视媒体—新媒体—短视频。

实际上,短视频这一事物与微信/微博近乎同时出现,比如秒拍、美拍均属短视频,但它们并未红火起来成为能与微信微博抗衡的新平台,快手早在 2012 年就转型为短视频社区了。

它们成为能与双微抗衡的新平台,也是去年才开始被提及的。但能够抗衡的缘由并非它们,而是

快手

所以倘若我们要在短视频领域有所作为,应当去

研究快手

,而非短视频。短视频火爆的原因并非仅仅是新传播媒介,而是由于有了快手这个带来新玩法的产品。

另一个可印证此推论的例子便是,微视也是短视频,同样是“算法推荐”,甚至拥有比快手更优的用户基础,可它为何未火?

3、那么快手的核心玩法究竟是什么?

咱们先来复盘一下当初快手打造“现象级”爆款视频的玩法。

最初,快手雇佣了上千名(据说达 3000 名传媒大学学生)专业的舞蹈音乐达人拍摄视频,发布的内容均为官方指定的话题,内容话题相似但各具特色。用户在快手端“刷”到的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均是同一话题的不同版本,被极具代入感的音乐“洗脑”后模仿,从而形成刷屏。

倘若你是早期的快手用户,应当能明显感觉到,快手上的内容呈“波浪式”,也就是一波话题兴起达到高峰后,很快会有新的话题兴起,如此一轮接着一轮。例如从“手指舞”到“小哥哥我捡到一个东西你要么”到“摔碗酒”等等

这种中心化推动某些话题成为平台热门的运营手段颇为罕见,即便当下快手官方也会通过给 MCN 机构发放任务包的方式推动某些话题成为热门。

这种“

强运营干预+算法分发

”的手段,极易制造现象级的话题。这是快手最为核心的机制,其他爆款均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话题。

在这种机制下,当你零基础运营快手时,倘若没有自行打造爆款的能力,“

借势

”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强运营”是快手的首要特性,“算法推荐”则是其二。

如今解释一下算法的运行方式:算法不如人这般复杂,它无法像我们一样依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选择。它仅有一个标准,那便是数据

一个视频具备何种特点会推荐给怎样的人以及达到多少播放、点赞、评论、转发,会推荐给多少人,都是早已设定好的算法。

依照早前我的研究,多数视频首次发布系统会将其推送给约 500 人,若此视频的完播率、播放次数、点赞数、评论数达到某一标准,便会继续推荐给更多人;若未达标,算法会认为用户不喜欢你的视频,进而放弃推荐。

这便是你们在各类知识付费课程上学到的“让视频迅速吸引用户眼球”的缘由。

了解了快手的核心玩法特色,你便能够运用在各种课堂、学院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品牌去打造“爆款”了。

4、怎样才能打造出一款火爆且能为自己带货的快手号?

先来剖析一下这个标题:一是“火爆”,二是“带货”。

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因为火爆并不等同于带货,带货或许也无需火爆。

▌先谈谈“火爆”

火爆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视频获得大量点赞、评论或者涨粉,甚至被其他用户效仿。我们深入探究这一表面现象:观众为何会点赞评论?

或者逆向思考:

你在点赞一个视频时脑海中在想什么?

大致总结一下,当用户点赞时会有如下几种心理活动:

  • 我认同你所言

  • 我也是如此

  • 感谢你的分享

  • 你让我愉悦

  • 我期望成为你

当然还有更多原因,但这五种心理历程基本足以我们所用。

让你的内容在观众观看后,能够引发以上心理,你便能制造爆款。

需谨记:

❶若想打造 IP(即具有自身特色的账号),最好仅运用其中一种方法。

❷切勿自我陶醉,记住信息差,要让你的观众产生此类心理活动,而非你自身。这就需要在选择账号方向时做好定位,确保与你的观众存在足够的信息差。

具体如何运用这几条心理去制作视频,不在此次分享范畴,就不再展开详述。或者你也能够依据自身在其他课程上学到的方法,结合这几条心理尝试一番。

▌接着讲“带货”

从事快手的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做品牌宣传的,KPI 是让人看到并对自身品牌产生好感;另一类是卖货的,让看到的人产生购买的冲动。

开店售卖商品也好,导流给公众号涨粉也罢,都可算作是“带货”,目的相同:

让观看你视频的人对你产生信任或者兴趣,以至于“任你摆布”

。所以谁也别轻视谁。

色情导流之类基于最底层本能的原理咱们就不讲了,说一说两个带货心理:

  • 人的本质是复读机:“买了这个你就跟我一样了”;

  • 人是一种有情绪的动物:“这东西能赋予你情绪,例如让你快乐、激动或者不再伤心”

所以你会发现,火爆和带货的心理逻辑有所不同,因而切勿寄望于一个爆款视频为你带来大量货物销售。

▼ 下面详细阐述上述两个带货心理(以下内容摘自华映资本对「种草心理学」的研究文章)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在其《模仿律》一书中提出三个模仿定律:

  •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倾向于模仿社会上层人士;

  • 几何级数律:模仿一旦开启,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扩散;

  • 先内后外律:个体对于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备受热议的“种草”,同样能够与上述三条模仿律完美契合:

  • 人们倾向于模仿具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优时尚品位的人;

  • “种草”往往始于跟风,流行的“种草”总是自带爆点和流量;

  • 在人们更为熟悉的领域,对于那些认可度更高的人或事物,人们的“种草”意愿表现得更为强烈。

带货也好、导流也罢,根源都是为你的粉丝/观众“种草”。

5、短视频的核心依旧是内容

互联网发展多年,“流量”二字至今仍是根本。获取流量的手段稍有变化,最初博客建站时代依靠的是内容,到微博时代依旧是内容,直至微信时代近两年才稍有改变,变为依靠内容和服务(服务号&小程序)

短视频虽是新事物,但仍只能依靠内容获取流量。

依靠内容获取流量的玩法万变不离其宗:

定位—输出—美化—迭代

① 定位有一个人格化 RCSC 模型,可自行搜索

定位完成就是“抄”,找到与你定位相同的大号,参照他人的内容学习,已有众多类似的数据网站,比如 toobigdata 就做得很好。当然也可做出差异化,但要保证自身能够有充足的内容输出。

② 做好定位学习竞品后剩下的便是要输出自身的内容了

【重点提示】

视频的内容与图文内容不同,视频的“时间轴”更为明确,必须依序完成,不像图文,读者能够有充足时间思考。视频内容输出最出色的团队当属 CCTV,他们播出的节目 14 亿中国人都能看懂,无人嫌快也无人嫌冗长!

输出内容时心中时刻铭记“时间轴”这件事,先让受众看懂方能做到让受众喜欢。

③ 美化至关重要

做公众号时你知晓需要分段、加粗、标红,甚至添加各种背景、边框,做短视频时,怎就不记得剪辑、美化这些事了呢?

视频画面与 BGM 节奏的配合、场景的切换、人物的美颜、滤镜,每一项都要留意。

因为你并非在“快手,记录美好生活”,而是在赚钱啊…

④ 迭代是个复利的过程

在定位时已提及,要能够持续产出内容。此外,迭代要有复盘包含其中:系统是否为你的内容做推荐?推荐的受众是否精准?受众有无反馈?反馈了什么?这些问题都要落实到书面上,每个视频都记录下来,整个 Excel 洋洋洒洒地往上写。

结束,以上为本次分享的内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