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资深从业者眼中搜索广告的往昔、当下与前景

大家好,以文会友,非常高兴能借助内容这一桥梁,为大家讲述我与互联网广告之间的种种经历。

掐指一算,今年已是我涉足互联网广告的第十个年头。承蒙时代的眷顾,自入行以来,我的每一步都恰好踩在了互联网广告的发展节点上,从以搜索广告开启职业生涯,借信息流广告实现升职加薪,直至当下开启人生的全新篇章:自主创业。

身为互联网广告领域的一位“老将”,不知我的经历是否具有典型性,但期望能给诸位带来些许启示与思考,同时也期盼能在评论区与大家展开观点的交流与碰撞。

起步顺遂,误将红利作能力

盲目抉择,13 年毕业后我便进入一家广告公司,成为大搜优化师,主要负责教育行业的客户服务工作。

至今仍清晰记得我的首个辉煌时刻:当时正值 PC 端向移动端过渡的初期,业内众多优化师对适配移动端的落地页切换不够重视,甚至心存抵触。

而凭借初入行时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我紧紧抓住这一新机遇,大力向多家客户推荐,以低预算抢占了大量优质的移动流量,ROI 成绩斐然。当时带领我的师傅也颇为赏识我,带着我承接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很快,我的名字就位列公司荣誉榜的前三甲。就这样,我在试用期未满时就提前转正了。

相信那个时期的优化师都会有相同感受:只要肯付出再加上些许细心,就能轻松取得出色的业绩,工作中满是那种努力与收获成正比的愉悦感。而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正处风口的搜索广告以及移动时代所带来的红利。

那时的搜索环境相对单纯,作为用户探索世界的一项重要手段,用户的搜索行为较为集中。直白的竞价排名逻辑也使得搜索的商业化进程自然且高效,再加上搜索天然的营销收口作用,深受客户的青睐,当时许多客户的预算池中,搜索所占比例高达 70%至 80%以上。

然而,这样的美好时光持续了三、四年后,我的优越感开始受到冲击。

一方面是由于搜索广告的流量已达峰值,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尝试信息流广告。

这一阶段的传统搜索广告逐渐暴露出局限性:

首先,搜索广告的流量位资源匮乏。虽说搜索广告带来的转化较为精准,但通过付费能够触及的搜索流量有限,即便放量操作也难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购买需求。

其次,综合计算下来,搜索广告的流量成本过高。要实现增长和放量就需承担更多成本,而且流量触达后属于一次性交易,无法进行复利经营以分摊成本,如此一来,流量成本自然节节攀升。

那时,老板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信息流的规模庞大、转化率虽逊于大搜,但毛利已有超越大搜的趋势,对公司和优化师而言都是值得尝试的契机。老板承诺为首批转岗信息流的优化师提高底薪,提成比例也高于大搜。我反复权衡后,转岗成为了一名信息流优化师。

刚转岗时,强烈的不适感汹涌袭来,信息流与大搜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我亲眼目睹其他同事凭借信息流,获取的线索量是之前大搜的三倍有余,提成拿到手软。但由于我受做大搜的思维定式影响,依然遵循 CPC 的出价逻辑,没有转化出价的概念,结果计划一夜失控,反倒让公司损失不少。

所幸的是,借助信息流的发展势头,转变思路后我也较快地适应了信息流投放的规则,逐步从优化师晋升为小组长,再到行业负责人,负责整体的信息流与搜索业务。

起伏波折,行业与职能变化遭遇瓶颈

初次带领团队,在适应角色转变所带来挑战的同时,另一方面,互联网广告行业也迈入加速变革期,新老产品(信息流、搜索)如何顺应形势、借助优势,需要仔细斟酌与平衡。

就这样伴随着市场的跌宕起伏,我所负责的行业几经调整,见证了大搜从曾经的光芒万丈、高速发展,到与信息流“平分秋色”,再到后来逐渐“失势”。

在此期间,团队中出现不少大搜优化师想要转岗从事信息流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轮岗策略,但依然无法切实解决两边团队平衡发展的难题。

两类产品截然不同的特性,导致它们的客户群体、预算分配、投放逻辑乃至收口的团队规模和工作方式全然不同。加之不同行业的客户对这两类产品的适配程度各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需要不断尝试调整比例以达到 ROI 的平衡。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每逢月末对账日,我都要亲自出马,与公司内的销售、财务,以及媒体方的渠道经理团队进行对账。

如今回顾往昔,当时用户的搜索行为开始分散于不同的 APP 之中,传统搜索广告大入口和收口的优势看似减弱,并且随着信息流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用户乐于接受被动推荐,这进一步加剧了用户主动搜索行为的分化。这使得搜索看似失去了显著的存在感,但又似乎无处不在。

在热闹的表象之下,我依然坚信搜索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关键环节,在某些行业也具有无可替代的必要性。用户的搜索能力与其他内容分发方式共同构建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路径,而搜索始终最真切地反映着用户的真实需求。

后来所经历的项目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金融大客户,既要求数量规模又要求投资产出。其他团队的许多优化师都曾对接过,但客户均不满意。

我带领团队仔细复盘了历史数据,发现仅依靠单一渠道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经过持续的对比和小预算测试,我们选定了搜索与信息流的组合投放策略,整体 ROI 提升了 20%,果断说服客户迅速加大预算投入,以搜索广告精准线索带来的高投产和信息流广告的规模优势相结合,平衡之后满足了客户对数量和产出的双重要求,消耗不断增加,后来众多大客户也开始尝试这种模式。

至今仍有众多行业客户,例如机械、物流等等,依然以搜索广告投放为主。同时,市场上也不乏主流客户,将搜索视为营销效果的“稳定基石”。毕竟信息流投放虽然规模庞大,但在转化效果方面与搜索仍存在较大差距。大家只是苦于难以找到搜索的增量空间。

伺机而动,开启全新阶段

都说“时尚是一个循环”,我觉得广告亦是如此。近两年我察觉,搜索广告似乎又有崛起的趋势:各大主流平台纷纷发力,在流量供应和产品创新方面动作频频。

我认为:一方面,由于当前已发展至信息过剩的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筛选的需求相比以往更为强烈。另一方面,当下消费愈发趋于理性,用户主动进行信息搜索和比较,成为消费决策前的必要步骤,随之搜索广告也成为当前广告投放转化的关键一环。

在不同的客户服务项目中,我们尝试了主流平台的各类“新型”搜索广告,例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媒体等等。确实在转化成本和 ROI 方面,延续了传统搜索广告一贯的出色表现。

这里面腾讯生态型的新搜索值得一提。说实话,作为在行业中沉浸多年的广告人,当得知腾讯要拿出生态级的流量用于搜索时,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当前腾讯搜索广告投放的一些特点。

一方面,那些自身微信生态布局和建设较为完善的客户,以及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行业客户,如奢美、汽车、3C 等,转化效果和投放意愿都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像游戏、生活服务等一直投放搜索广告的行业,客户自身的运营团队拥有较强的大搜转化经验 ,能够很好地承接这股新流量,转化效果也十分理想。

除此之外,陆续也有一些客户通过我们的推荐,开始进行尝试,整体投放意愿良好,这也得益于搜索本身的精准特性和腾讯平台流量的高价值。

倘若要从我个人的视角来剖析腾讯生态型搜索的价值:

首先,流量的规模和质量较为出色。毕竟腾讯搜索的流量资源位依托微信、QQ 浏览器等超级流量入口,搜索流量十分充足,词包数量大且搭配智能出价方式,确实能够降低获客成本。

其次,独特的私域链接和沉淀优势,转化效果超出预期。在腾讯生态内的搜索广告,能够直接跳转至微信私域,如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和公众号等。这无疑是独家优势,其好处在于流量的流转过程中损耗低、转化顺畅,能够大幅提升转化效率。

同时由于流量的转化还能沉淀到客户自身的私域,一次购买流量,可以对精准人群进行反复触达、持续运营,客户对投放效果也极为满意。

此外,腾讯的广告投放后台能够同时开展信息流和搜索广告的投放,无需切换平台。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投手的操作难度、有利于整体数据的分析,更便于我们灵活、及时地调配资源补充流量,实现 ROI 的最优解。

对于主流平台的各类新型搜索业务而言,当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即便大家普遍认同搜索广告的价值,但许多人仍持观望态度,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看来,在这个竞争激烈到无以复加的存量时期,有像腾讯搜索这样高价值的蓝海流量入场,投入产出比如此出色,那必然是要紧紧抓住的,当下正是提前占位的最佳时机。

对我个人来说,今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基于近些年来资源和经验的积累,我决定主动从他人的公司离职,做自己的“老板”,开始作为广告代理商创业。

尽管市场形势严峻,但仍然能够看到诸如搜索回归等这样的一些新机遇,相信凭借踏实、专业的精细化服务,我们能够为客户创造助力价值。

目前规模不大,好在圈子里不少朋友相助,业务现阶段稳中有进,等我取得更显著的成果,我就专门写一篇分享文章,哈哈!

站在新的起点,期望我和大搜都能够迎来属于我们各自的辉煌时刻。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