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小红书的人宣讲,有个观点很犀利:每次打开是种草的开端,每次离开是成交的起始。
小红书的“购物指南”属性与去中心化推荐机制,决定了多数用户的使用路径为:搜索关键词→浏览推荐页→成交。
这里涉及用户在小红书站内最重要的三个动作环节:搜索、推荐浏览、成交。
今天就分别讲讲小红书搜索流量、推荐流量和直播流量的底层逻辑。
搜索流量算法
鉴于小红书的平台定位,超65%的流量源于搜索,所以其搜索流量算法更精细些,这里重点讲讲搜索流量算法的逻辑。
发布笔记 – 审核 – 收录 – 标签分类 – 第一轮推荐测试 – 更大曝光,这是一篇笔记从发布到曝光要经历的算法流程。
基于这套算法逻辑,只要笔记通过审核获得曝光,不管小眼睛数量多少,都算得到了算法推荐。
先有用户搜索,然后系统根据搜索词进行算法匹配并展示所有结果。若关键词是相关品类中范围较大的词汇,界面上半部分会有标签词汇提供分类筛选功能,这种方式能提升用户无目的搜索的体验。同时,将热门笔记排在前面,这种搜索结果的展示形式和筛选条件都是为了缩小选择范围,助力用户快速抉择。
搜索结果与需求的匹配主要是核心关键词与查询(query)的匹配度,搜索结果中的具体内容是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找到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
笔记标题中的关键词至关重要,官方也明确提示:“填写标题会有更多赞哦”。
由此可见,标题是小红书官方识别内容属性的重要依据,要让笔记获得更多展现,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优化标题。
我们要善用搜索关键词、热词推荐等来确定笔记核心词,以便系统识别并推荐给相应用户。
从推荐内容找核心词
推荐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搜索框置灰关键词、页面显示的历史搜索、热搜词。
1)默认提示词
在点开搜索未输入搜索词时,平台会根据用户标签推荐默认提示词,其中存在一定的搜索流量。
2)搜索发现(热门搜索)
热门搜索展示近期被搜索次数最多的词,引导用户查看热门内容和搜索量大的话题推荐,与用户搜索量和近期热门话题相关。
3)补充联想关键词
补充联想关键词即用户输入部分内容后,系统联想出完整内容并自动补全关键词,即时匹配关键词并展示,增加用户的选择。例如我搜“显瘦”,平台就推荐了几个关于“显瘦”的关键词。
热词排序是综合展示的结果。除笔记数外,“热词”的热度排序可能还涉及两个因素:用户主动搜索的频率和笔记被系统推荐的热度。
搜索后,系统根据搜索词进行算法匹配展示所有结果。若关键词是相关品类中范围较大的词汇,界面上半部分会有标签词汇提供分类筛选功能,这种方式能提升用户无目的搜索的体验。同时,将热门笔记排在前面,这种搜索结果的展示形式和筛选条件都是为了缩小选择范围,助力用户快速抉择。
关于关键词的选择,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小红书的热搜推荐是平台短期流量内容的标识;搜索提示关键词、筛选热门是长期流量所在,源于小红书真实的用户数据分析和总结。
2)务必优先选择竞争小、流量大且精准的关键词,避免选择宽泛的关键词。
3)学会反推关键词。确定笔记主题和关键词后,要反推希望用户用哪些关键词能搜到自己的笔记,考虑自己搜索这类笔记会用哪些常见关键词。
4)在笔记标题、正文、话题、评论等位置合理布局关键词,有助于笔记被收录和精准推荐。避免堆砌关键词,堆砌会被系统判定为广告,长期如此操作,账号会被系统降权。
若能获取小红书所有与品牌相关的搜索流量,才是品效合一的最佳方案。
推荐流量算法
仅有搜索还不够,要让笔记获得更多推荐,还需使笔记内容与内容算法相匹配。
小红书笔记发布后,首先会被系统打上一系列标签,尝试推荐给对这些标签感兴趣的粉丝,例如平时爱看护肤类文章的用户,平台就会推荐更多护肤类文章。
笔记推送给粉丝后,根据粉丝的交互行为给笔记打内部分数,以决定是否继续推给其他粉丝,这就是常见的CES算法(community engagement score)。
CES = 点赞1分 + 收藏1分 + 转发4分 + 评论4分 + 关注8分
该算法自2017年就在小红书使用,如今算法的判断指标更加丰富多元。综合小红书内的投放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平台现在更侧重以下几项:点击率、互动率、完播率、互动值。
但无论数据指标如何变化,内容算法的核心仍是考察笔记带来的粉丝交互行为。
粉丝的交互行为间接反映笔记的内容质量,即便达人粉丝数不多,只要得分优质,笔记就会被系统推荐给更多粉丝,形成“阶梯式”算法推荐。
得分高的笔记还会进一步得到小红书站内搜索、百度搜索等流量的加持,这类流量持续性强,笔记具有很强的长尾效应,发布几年后仍能保持点赞和评论增长。
当然,除内容本身外,账号权重也很重要。
当账号有一定粉丝量时,笔记会被推荐给粉丝,若粉丝点赞,就会被粉丝的好友看到,形成裂变式增长。
小红书是偏电商的平台,很多用户带着“逛街购物”的心态来,与抖音等泛娱乐平台有本质区别,流量虽难“一夜爆发”,但长尾效应显著、曝光周期长,粉丝被种草的概率极大。
只要内容优质且关键词匹配精准,就能不断种草用户,吸引社交裂变。
直播流量算法
匹配用户搜索需求,通过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最后促成用户转化。
小红书电商的算法与抖音类似,从权重和流量两方面分配。
权重决定推流的“量”。
什么是权重?简单来说,权重是系统对每个账号的评价,通过综合数据衡量得出,平台对账号评级越高,权重越高,获得的流量就越多。
在小红书电商中,「权重」主要分为基础权重和实时排名权重。
1、基础权重
如上文所述,每个账号的基础权重不同,系统会在一定周期内根据账号综合表现确定权重等级,且不固定,不进则退。
但基础权重高就可高枕无忧地卖货吗?别忘了还有另一个权重衡量机制。
2、实时排名权重
每个账号都有基础权重,开播后的推流量级由权重层级决定,但直播间像蓄水池,若无新流量进入很快就会没人,后续流量的分发机制是怎样的呢?
小红书采用实时赛马机制,开播获得一波推流后,若想获得更多流量,就要和同层级竞争对手PK。
系统时刻进行排名,如5min、30min、60min,抖音直播流量不断进行赛马机制,筛选出优质直播间,分配更多流量给优质直播间。
首先是初始推流:
初始流量层级取决于基础权重,权重越高初始推流越高,同时口碑分也会影响推流。
进入数据评估:
系统通过数据评估直播间每5min、30min、60min的表现,主要从互动数据和电商数据(具体关键指标下文单独讲)考核。
带货榜表现:
然后系统进行排序,同层级PK,若高于上一名就进入下一级流量池,获得新的推流,然后重复数据评估;若低于下一名则减少推流,甚至停止推流或回到初始流量层级。
根据这种机制不断实时排名,优胜劣汰。所以,策划并执行好直播的每个细节才可能PK掉竞争对手,获取更多免费流量。
但流量不是目的,转化才是,追求转化的前提是流量精准度。
那么,系统如何匹配精准人群呢?
标签决定推流的“质”。
这里的标签可与上文内容算法一起理解。
在电商渠道内,平台会根据不同类别将用户按人群标签分类,与直播间的内容标签匹配,先推荐给兴趣用户,再根据兴趣用户的有效观看、停留、评论、点赞、转粉等数据指标,进一步细化直播间标签,进行更精准的投流。
此外,与上文权重对应,标签分为基础权重下的标签和实时标签。
1、基础权重标签
上文讲了基础权重决定系统推流的量,那基础权重和标签有何关系呢?
基础权重由兴趣标签和电商标签形成,通过直播间的人货场设计和脚本策划,吸引目标用户看播、停留、互动、转粉就能打上兴趣标签。
电商标签则需要历史电商订单的累计,在开始时做好一段时间的高密度成交,就能为账号打上基础电商人群标签。
2、实时标签
实时流量形成实时标签,每场直播中,用精准的产品策划和付费流量不断深化账号标签,平台会实时探索互动&成交人群,推流模型会越来越精准。
总结:以上就是小红书搜索流量、推荐流量和直播流量的底层逻辑。
相关阅读:
小红书推流的几个误区
小红书mcn机构申请资料和要求
纯素人如何做小红书博主?
小红书9大行业趋势分析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