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高手均具备一套独属于自身的思维模型!

近期有一些友人询问我在忙些什么,怎么许久都没我的消息。身为一名辛勤的打工者,我自然是在埋头苦干啦~只是我换了一处工作的“场地”,哈哈哈哈。

你瞧,这 2020 年转眼就要结束了,我也得适时出来冒个泡。虽说生活充满艰辛,但我始终认为许多事情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看似糟糕的状况或许反而是好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看待。此次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思维模型的成长逻辑。

许多人读过《流量池》,或者知晓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对吧?而我们所熟知的那些世界大咖(似乎离我们颇为遥远),或者你我身边的某些营销能人,你会发觉众多能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逻辑,就单单拿网络营销这件事来说。

在我们的数字广告领域,较为常见的类别有搜索营销 SEM 和信息流营销 Feed,当然还涵盖其他一些以曝光为主的品牌营销 Brand 等类别。

以 SEM 或 Feed 为例,某些能人的思维模型或许是这样的:

账户搭建时的框架模型->接手新账户时的诊断模型->账户优化期间的数据分析模型->多渠道投放阶段的选择模型->效果与品牌之间的权衡效果模型->多成员的团队管理模型……

当然,每个人的思维模型都各不相同,这与他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着极大的关联,就如同各个武功门派都有自身的招式一般,所有的门派尽管有着独特的招数,但都需要苦练基本功,换个说法就是“刻意练习”。

下面的思维模型仅作参考,用以抛砖引玉,期望能为你带来一些灵感。

一、账户搭建模型

广告账户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效果转化,然而我们得清楚账户的具体成效究竟如何。若想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效果,这取决于你的账户结构。在我看来,设计一个账户结构等同于设计一个流量结构,例如某教育账户存在 5 个产品,分别是 ABCDE。

计划可能是 A 计划、B 计划、C 计划、D 计划、E 计划。

单元划分可能是条件词、公司词、费用词、比较词、十大品牌词、评价词、疑问词、行业核心词等等。

或许你会说,这很容易啊,大部分的竞价人员都是如此划分的,可你是否曾自问,为何要这样设计?这种设计背后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在于你想用多少资金获取何种对应的流量:是核心大词精确高价,还是长尾词广泛低价?

出色的账户不仅转化效果优良(还包括为后端客服提供的线索质量),而且在优化操作方面或许更为简便,省时又省力。

所以账户搭建的思维模型实则为流量设计模型。

二、账户诊断模型

在艾课网上存在一个有关 SEM 诊断的视频课程,倘若你在百度中搜索“SEM 账户诊断流程”,结果页面中会看到好几篇内容相同的文章,而很多人并不知晓这篇诊断流程出自于我。大概的框架如下:

①设置

:整个账户的基本设置完备

②架构

:推广结构清晰、丰富且完整

③点击

:关键词的消费点击量合理

④匹配

:搜索词的匹配精准度足够

⑤转化

:转化率低的原因以及提升点

⑥方向

:投放的方向和策略具备合理性

详细的内容,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或者到艾课网观看视频课程。这就如同《清单革命》那样,依照相对固定的顺序去检查相应的环节,就能够有条不紊、逻辑清晰,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你的内心有着自己的准则和逻辑顺序。

三、账户优化模型

我们都了解营销漏斗,不管是 SEM 还是 Feed,乃至其他的营销方式,该模型都能够适用。而这个模型背后的逻辑就是流量的流通进程,不管你是从展现层推进至成交层,还是从成交层回溯至展现层,每两层之间都存在着损耗率。而我们作为优化师要做的,就是去优化每两层之间的有效率,设法降低损耗。

无论是计划、单元还是关键词,都遵循此逻辑顺序,而需要做的事情仅有 3 个:

①数据统计

,力求全面且准确;

②数据计算

,力求全面且准确;

③数据对比

,这个动作包含两个部分,你的数据优于均值或者劣于均值的程度,原因何在,如何弥补损耗。

有时某一层的数据你无法改进,那就改进上一层数据或下一层数据,如果某个计划你无法优化,那就优化其他的计划,并非所有环节都是尽善尽美的,以优补劣,这也是我们优化师应当去做的。

四、渠道投放模型

我之前常常提及一个词:账户任务论。

意思是每个账户(计划、单元、关键词)所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拥有 3 个账户,A 户是高价精确流量抢排名,以质量为先;B 户是中等价格,覆盖相对全面,负责项目的整体大盘数据;C 户是量大低价 24 小时投放,以数量为先,以此类推,渠道的选择也是相同的道理。

这个渠道的客户类型是什么,成交意向的程度如何,对于我们的项目是带来直接效果还是品牌曝光,甚至在某一时间段能否达成某个特定任务。比如前一阵子指导建议某家医美机构,在他们双十一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提议增加头条的投放量,不过是以 CPM 的形式为主,目的就是暂时以牺牲效果为代价,为双十一美团的主战场进行曝光和引流。

所以,你在选择某个渠道时的几个参考标准如下:

流量是否充足?客户是否与我的项目相契合?是进行直接效果的投放还是品牌曝光的投放?适合短期投放还是长期投放?对我现有的渠道存在哪些好处或坏处(不仅限于广告预算,还涵盖人力投入)?

五、品效取舍模型

伴随流量愈发昂贵且愈发分散,广告主都期望能够以效果为首,顺便兼顾品牌。所以,真正出色的品效合一实属困难,因而大家的选择基本都是效果广告优先,品牌广告居次,毕竟要先求得生存,而后再谋求发展。

实际上对于 SEM 和 Feed 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发挥品牌作用的,除了本身的广告费用高、展现量大会形成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品牌?

最起码的信息是名称加上 LOGO,或者是广告语 Slogan。

所以你审视一下你的页面,名称是否显著?是否容易被记住?LOGO 是否显眼?是否容易被记住?广告语是否存在?是否容易被记住?

有一些广告优化师表示有啊,名称都有,logo 也有,广告语也有。但是我想说的是,名称或许你无法修改,然而很多公司的 logo 实际上毫无辨识度和记忆点,广告语更是毫无记忆感,诸如品质高端至臻至善、成就人生享受尊贵……请问你这广告语和用户有什么关系?像爱干净住汉庭、有家有爱有欧派、三棵树马上住,是不是就好多了?

反正你家又没有广告语,在落地页自行设定一个,你家老板又不知道,而且倘若效果良好,没准还会称赞你“真是个小机灵鬼”!

因为未来的广告优化师不单要精通 SEM 和 Feed,或多或少你得学习一些品牌方面的技能,毕竟你也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打工者永远都在学习的路上。特别是那些已经晋升为主管、总监或者品牌负责人的伙伴们,更需要具备品牌创造的能力,在此推荐一本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六、团队管理模型

相信众多管理者都有着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或许每个公司的业务、团队构成以及所属行业有所不同,所以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是团队成员大体上应当包括引流组、内容组、客服销售组。引流组基本上就是竞价员或者优化师,内容组通常是程序人员、文案撰写人员、设计人员等,客服销售组只负责线索的转化以及客户的成交。

我的构想是定人、定时、定量、定奖惩。

明确规定岗位的职责、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进展、设定相对固定的工作量,依照完成的情况给予工资、奖励和惩罚。人员较少时采用机动管理,人员众多时依靠制度管理。

最近一直在独自忙碌,所以我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当然,所有的思维模型都是一步步锻炼出来的,比较不错的两种方式其实很简单但却难以持之以恒,那便是刻意练习和高频复盘,就如同达芬奇画鸡蛋一样,10 万个小时理论对于绝大多数人是完全适用的。希望你能够成为一名营销高手,倘若你已经是营销高手,那么就努力成为营销高人或者营销仙人。

思维模型实际上能够协助你在众多繁杂的数据信息中梳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梳理出你的知识,形成你自身的智慧,你的思维模型就是你的思考方式和智慧模式。

思维模型并非无所不能,但会让你在遭遇问题时不慌乱,能够更加冷静和更具逻辑性地处理一些事务,尤其是在营销方面,会使你拥有独特的风格。当你拥有了自己的标签,你便已经跻身于高手的行列之中。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