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自削减 50%的 KOL 预算并将其投入到素人推广后,小红书的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今年年初,我们为朋友的小众护肤品牌做投放,预算非常有限。我们硬着头皮采用素人矩阵进行投放,没想到结果远超所有人预期,该品牌一跃成为品类黑马。尝到成功的滋味后,我们将这套方法复制应用到多个陪跑项目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天,我们不聊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分享我们在实践中踩过的坑、积累的经验,以及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土办法”。

一、素人不是备选,是必选

以前,我对素人号并不看好,觉得它们难以归因,不确定性大,还可能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但在不经意间,我发现素人账号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为某母婴品牌做测评时,我们花大价钱请了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其内容精致得像广告片,可搜索流量占比仅为19%。相反,我们随手找的几个只有3000粉的素人,发布的“糙汉式”笔记却火了。比如,一位宝妈在拍摄给孩子冲奶粉时,奶瓶总漏水,她随手吐槽了一句“有没有不呛奶的吸管杯啊”,评论区瞬间炸出一堆有相同困扰的妈妈。

再举个真实案例,我们在为一个油敏肌品牌创作内容时,素人写下自己“烂脸期不敢乱涂,试了XX霜居然没刺痛”这样带着生活碎片的内容,反而被算法推到“泛红急救”“敏感肌修复”等长尾词的前排,单月阅读量达到28万,全靠自然流量。

如今小红书庞大的用户量和搜索量,得益于大量真实用户分享的真人经验。对于其他用户来说,没有什么比真人经验更具参考价值。

而素人是最接近真实用户和原生内容的选择。不要指望UGC能自然扩大和发酵,适当运用素人矩阵作为传播主力,或许能成为投放的有力杠杆。尤其是现在有合作码的加持,素人笔记既可以归因又能避免扣分风险,没有理由不打造素人矩阵。

二、从0搭矩阵:3个筛选标准,全是用钱砸出来的教训

大家都知道素人账号性价比高,但具体如何筛选和选择,很少有品牌能想清楚。我们在实战中摸索出3个硬指标,无论素人账号多么便宜,只要不符合以下三个指标,坚决不选。

1)垂直匹配度:别信“泛领域博主”的邪

在为辅食品牌选号时,我们选了一位“育儿博主”,她的内容很杂,从早教到穿搭都有。结果她发布的辅食笔记,互动量比2000粉的“辅食垂类素人”低60%。后来我们只关注“辅食制作”“手指食物”这类细分领域的素人,她们的粉丝虽然少,但都是精准的宝妈,转化率直接提升了3倍。

2)互动健康度:评论区有没有“人话”

如何判断?看评论区是否有真实的交流。有一次,我们用新红数据查询一个3000粉的账号,其点赞收藏量很高,但评论全是“好看”“支持”,没有一条具体的提问,这种号大概率是刷量的。真正优质的素人,收藏率至少比行业均值高15%,评论区会有“这个适合过敏宝宝吗”“链接在哪”这类真实问题,甚至能挖掘出产品的新卖点。

3)内容可塑性:能“说人话”比会P图更重要

我们曾踩过一个大坑,找了一个拍照非常好看的素人,但文案却像念说明书。后来我们发现,宁愿选择拍照普通但善于聊天的素人。比如,把“烟酰胺成分”说成“美白小奶瓶”,把“使用方法”描述成“我每天洗完脸先拍水,再涂这个,吸收特别快”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反而让用户觉得“这就是我身边的人”。

三、内容怎么写?3套土办法,比“爆款公式”更管用

别相信那些花里胡哨的模板,我们靠以下3招,做出了让用户主动收藏的内容:

1)标题:把自己当用户,想想你会搜啥

刚开始,我们模仿别人用“干货”“攻略”作为标题,结果点击率惨不忍睹。后来我们发现,用户在小红书上搜索时,都是带着具体问题的,比如“戴口罩闷出的痘怎么消”“3岁孩子抗拒刷牙怎么办”。举个爆文例子:我们为防晒产品写的标题“每天戴口罩,防晒到底怎么涂才不闷痘?”,比之前的“5款防晒测评”点击率高40%。秘诀就是:把用户的日常困扰直接写进标题,让她觉得“这篇就是给我写的”。

2)正文:先“撕伤口”,再“递创可贴”

我们写过一篇关于“口罩痘”的笔记,开头放了一张素人自己烂脸的自拍(有点丑但很真实),然后描述“每天摘口罩看到脸上的红印子,摸起来凹凸不平,连粉底都盖不住”,接着分步骤讲解怎么清洁、怎么修复,每一步都插入产品的使用细节,比如“挤黄豆大小,点在痘痘上,轻轻拍开,不会搓泥”。最后留个钩子:“你们戴口罩遇到过啥问题?评论区聊聊,说不定有解法”。这条笔记收藏率达到22%,评论区有100多条真实提问,很多用户说“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3)视觉:素人就该有素人的样子

刚开始,我们模仿大V制作精致封面,结果被用户吐槽“一看就是广告”。后来我们改成“原相机直出”:拍护肤品就怼脸拍质地,拍穿搭就拍镜子里的全身照,甚至能看到背景里的杂物,反而更显真实。美妆类账号采用“左产品特写 + 右素颜 vs 带妆对比”的模板,色调统一但不精修,点击率比精致封面高25%。用户反馈:“这种照片看着像闺蜜分享,靠谱”。

四、关键词怎么挖?3个地方比工具更准

1)评论区:用户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关键词

在为家居品牌做收纳产品时,我们翻遍素人旧笔记的评论区,挖掘出一堆宝藏词:“租房党怎么藏路由器”“婴儿床下面怎么利用”“冰箱抽屉老是乱怎么办”。这些词自带场景,转化率比“收纳技巧”高50%。

2)季节热点:跟着用户的生活节奏走

春季做防晒,不要只关注“防晒”,可以结合“柳絮过敏季”“春游”来创作内容;秋季做护肤,结合“开学季”“换季干燥”。我们去年秋天推广“换季维稳面霜”,借助“国庆出游回来皮肤变差”的热点,写出“旅游晒黑 + 温差过敏,回来靠这3招救回来”,搜索量周增长200%。

3)自己当用户:模拟真实搜索场景

我们团队每天都会开展“角色扮演”的脑暴会,有人扮演宝妈,有人扮演学生党,有人扮演职场新人,模拟他们在小红书上的搜索场景。比如,扮演宝妈的同事会搜索“幼儿园水杯哪种防漏”“冬天户外玩怎么保温”。这些词能直接指导素人内容的创作方向,比工具推荐的更“接地气”。

五、数据迭代:3个关键指标,帮我们少走100条弯路

刚开始,我们只盯着阅读量和互动量,后来发现有3个更重要的指标。

1)搜索排名:比曝光更值钱的“精准流量”

某宠物品牌发现“猫藓居家治疗”的搜索量突然增长了120%,我们立刻让素人集中发布相关内容,3周内15篇笔记进入搜索页前10。这些流量都是“正在寻找解决方案”的精准用户,转化率比泛流量高3倍。

2)收藏分享率:用户愿不愿意帮你“传播”

有一篇“3000元改造出租屋”的笔记,收藏率为18%,其中35%的用户通过私信分享给朋友。这种能让用户觉得“有面子”“能帮到别人”的内容,就是我们的“爆款种子”,直接复制10篇,每一篇的流量都不错。

3)发布时间:跟着用户的“生物钟”走

我们对职场妈妈群体进行测试,早上10点发布育儿内容,互动率只有8%,因为她们在上班;晚上8点发布(孩子睡了),互动率提高到14%。后来我们发现,素人内容的“黄金时间”非常“生活化”:宝妈是晚上孩子入睡后,学生党是晚自习后,职场人是通勤路上。把握这些时间发布内容,效果会翻倍。

六、避坑提醒:这2件事千万别做,不然流量全没

1)别把账号养在同一个“窝”里

刚开始为了方便,我们让10个账号都连接公司WiFi发布笔记,结果3个号被限流。后来我们学聪明了:使用手机流量,每个账号的发布时间错开(比如A号7:30发布,B号12:00发布,模拟真实用户的上网习惯),限流率降低了70%。

2)别碰“功效宣称”的红线

某保健品牌为了追求速度,让素人写“7天瘦10斤”,结果账号直接被限制。后来改成“我靠这3招,3个月慢慢瘦了8斤,没反弹”,加入个人饮食和运动记录,流量恢复了,转化率反而更高。用户其实知道“快速见效”不现实,真实的“慢慢来”反而更可信。

最后说点心里话,作为多年的小红书投放操盘手,我最大的感受是:小红书的流量密码,其实藏在去精致化里。用户刷小红书,不是为了看广告大片,而是想找到“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过来人”,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中小品牌与其花钱购买大V的一次性流量,不如花时间搭建素人矩阵。当你拥有100个善于聊天的素人账号,每个账号都能帮助用户解决具体的小问题,慢慢就会形成一张信任网。这种信任带来的长尾流量,才是最有价值的。

写这篇文章时,我翻看了几百条聊天记录,这些都是和品牌、素人磨合出来的经验。如果你在实操中遇到问题,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以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