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何对《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蓝盈莹无感?
获高赞的回答很有意思:因为她寡淡且毫无悬念。
她不会做出那种让人觉得超酷、超飒的事,就像个三好学生。这种感觉,就如同我们给大多数品牌发的好人卡——你很努力,你很好,但我就是没感觉!
那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或事物呢?看看下面这些人或品牌,凭第一反应给出答案。
- 伊能静 vs 宁静
- 白冰 vs 张雨绮
- 微软 vs 苹果
- 福特 vs 特斯拉
- 康师傅 vs 拉面说
我们大概率会做出相同的选择。正所谓,让人无感的东西各有各的不足,而自带魅力的品牌,都有相似之处。
它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对差异化而言,流量不值一提
为什么“浪姐们”能火爆出圈?
因为姐姐们有个共同特点——站在了传统价值观的对立面。
比如:无惧年龄 VS 少女感、直率 VS 婉约、野心 VS 圣母心、豪横 VS 贤惠乖巧、高智商 VS 傻白甜等等。
回想苹果刚兴起时,也是立场鲜明:要么支持我们,加入封闭的ios生态系统;要么反对我们,选择其他。
差异化的本质就是对抗。强烈的认知对比,能帮助用户快速做出决策。
比如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国产品牌,仅仅是靠私域流量、电商直播,或是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浪潮吗?
这波“消费升级”已有六七年,消费者在买遍全球、比遍全网后,不再单纯依靠价格判断商品好坏。简单来说,消费者更懂产品了。
HFP、完美日记、玉泽等国产品牌,顺应趋势,打破了国际大牌不合理的高价。
简爱、钟薛高、本宫欢喜等品牌,则选择与“复杂的食品添加剂”为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信任。
要获得认同,就得鲜明地亮出差异化主张,促使人们做出选择。
基于一致性原理,当一个人做出行动后,会从心态上说服自己更加认同。他们不仅会大力赞美其优点,还会把缺点变成特点。
比如:他们会觉得去城郊的山姆会员店不是麻烦,而是一次惊喜探索;哈雷摩托的噪声不是刺耳,而是狂野和激情;选择完美日记不是图便宜,而是高品质的国货之光。
选择阵营——激活情感——重复选择,这就是培养品牌粉丝的三部曲。
雷军曾说,小米大概只有10多万粉丝,但他们帮小米卖了一千多万部手机。
相比之下,流量根本不算什么。
二、产品缺乏差异性怎么办
一个重要方法是,从文化趋势、消费者结构变化中寻找答案。基本上,每个“不”背后,都隐藏着有意义的社会议题。
1. 大量不合理却长期存在的常规
这些常规可能来自文化习俗、网络舆论,也可能来自我们身边的人,比如长辈、邻居、同学,甚至是最亲密的家人和伴侣。
《欲望都市》女主Cynthia Nixon参演的短片《Be A Lady They Said》,把女性从小被灌输的教条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不要太胖、不要太瘦、要守贞、要纯洁、要性感、要无辜。你太努力了,你看起来有点过头了……”这让我们看到,这些相互矛盾的外在要求是多么荒谬可笑。
2. 不公平、非理性偏见等客观阻力
为避免“妈味说教”,安德玛邀请超模吉赛尔·邦辰进行了一次直播健身。
直播中,键盘侠们在弹幕里疯狂吐槽:她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她太老了;她只是个超模,凭什么代言运动品牌……但吉赛尔不为所动,始终专注于锻炼。
外界的一切评价,都毫无意义。
而这正是安德玛想要传递的品牌理念:“也许我会被质疑,会被低估,但我永不会被限制。做我所想(I will be doubted, I will be underestimated, I will not be restricted. I Will What I Want)。
同样,恶意打压、不公平竞争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也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政治立场更加敏感,让华为、李宁等国货品牌更具吸引力。
3. 不方便或者不能表达的需求
全联超市发现了年轻用户的顾虑——他们害怕被看成省钱、抠门的人。于是全联推出了全联经济美学的活动,帮助年轻人把省钱变成一种生活智慧、一种时尚态度,从而获得社会认可。
消费者有很多不便或不能表达的心声,如果有品牌能帮他们发声,很容易引起共鸣。
4. 不曾意识到的不便、不爽等
大量被忽视的痛点,正是品牌发现机会的关键。
比如:初创时期的zipcar(汽车分时租赁鼻祖品牌),捕捉到美国人普遍的汽车情结,他们对车爱得深沉。
但深入探究,原来拥有汽车能让他们体验到自由。针对这种心态,zipcar决定宣传使用汽车的诸多不便和不自由。
它在广告中写道:“一年350个小时用来做爱,420个小时用来找车位。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精准地击中了痛点。
综上,塑造品牌认同感,有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老龄化的中国,为何没有一个成功的老年手机品牌?
中国有众多手机品牌,甚至有专门为印度、非洲等国开发的爆款手机。但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成功的老年机呢?是银发族消费力太低,还是子女不想给父母买高价手机?
似乎都不是。
到淘宝上搜索就能发现,大量老人机只是具备基础通话功能的廉价手机。商家认为,只要去掉上网等功能,把声音和字体加大就可以了。
本质上,他们把老人当成了无用之人;但实际上,老人也有与社会保持同步的强烈愿望。发现这种不合理的常规后,写文案就变得简单了。
你可以直接挑战不合理的常规:
指出操作系统对老年人的不友好:
或帮助他们说出不便说出口的话:
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文化系统的更新更为缓慢。在这种不同步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冲突的价值观。
比如:女性都应该生小孩、审美略低的理工男都有“直男癌”、大妈不是在扯丝巾就是在跳广场舞……这些刻板印象的冲突,我称之为价值的断裂带。
“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在价值断裂带上,所有社会议题都值得被重新审视。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是每个营销人的日常工作。
三、为什么有些带感文案会失败
曾经,支付宝的文案因为过于扎心而失败。
某地产广告文案因为太过世俗而失败:“你与丈母娘的距离只差一套房。没买房你只能叫她阿姨。”
维秘则以教科书式的失败,为文案翻车做了典型示范。
没有哪个女生有自信能穿出超模巨星的性感。所以维秘每次出现,都是对女性的一种打击。太让人不爽了!那怎么办?
姜思达说:“我爱包,但年轻时买不起,怎么办?你骂它,骂它丑。”而面对支付宝、维秘这样的品牌,我们会选择抵制。
失败的品牌,都会让消费者的“权力感”大幅降低,自尊和自信受到严重打击,还不给解决办法。
所以,有魅力的品牌一定是站在消费者这边,帮助他们获得正向的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
具体怎么做呢?有两种方式:
1. 帮助消费者实现理想自我
假如一个瘦弱的男孩希望像巨石强森那样有男子气概,他可以拼命健身,或者喷古龙香水、留胡须等,这个方法可能有效但很慢。即便他一块肌肉都没长出来,但他能获得即时满足的快感,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更关键的是,他体验到的成就感,与真正达到目标没有区别——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象征性的自我实现”。
同样,一个陷入知识焦虑的人,可能会买一大堆书堆着。当他做出买书这个行为时,他就已经获得了象征性的自我实现,感觉自己进步了。
就像有些人下载了keep、得到等app却从不打开也不卸载;有些人默默收藏了熊猫文案,却很少练习或分享。
2. 增强自我效能感
今年,面对史上最难的毕业季,天猫发起了“我是白衬衫”的品牌活动,帮助毕业生重拾信心,获得“我能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自我效能感。
这波宣传,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好评。
当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多数人对未来信心不足,紧缩消费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帮助消费者重拾自尊、重建信心,将成为品牌营销的破局点之一。
四、结语
有魅力的品牌必须具备卓越的性能,但仅靠好用、性价比高、方便省事等性能,无法让品牌拥有独特的魅力。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曾用一个公式清晰说明:
M=F×E
品牌魔力M = 卓越的功能F × 强大的情感诉求。
强大的情感诉求不止3种,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探讨当下更适用的普遍路径:
1. 创造颠覆感,以对比、反差呈现差异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必须像纹身一样鲜明独特,聚焦核心,促使人们做出选择。
2. 激发认同感,帮助消费者表达自我、赢得社会认可。
在价值断裂带上,所有不合理的社会议题都值得重新定义。
3. 赋能掌控感,帮助他们实现理想自我。
后疫情时代,帮助消费者提升自尊自信,获得掌控感和满足感。
部分资料来源:
Warren C,Campbell M C.What Makes Things Cool?How Autonomy Influences Perceived Coolnes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Adrian J. Slywotzky 《Demand》
Rosenberg M.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J].Princeton
HRS Markus.Culture and the self: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emotion,and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Lalwani A K,Shavitt S.You get what you pay for?Self-construal influences price-quality judgment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