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经营着一家美瞳生产公司,前些年市场上同行较少,再加上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公司一直经营得不错。
然而,受高利润的吸引,近几年大量竞争者涌入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整个行业的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增多,而你公司的优势却逐渐消失,生意变得越来越难做。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都清楚,这个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现象。
当品牌商面临同质化问题时,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价——既然产品质量比不过对手,那就用低价来取胜。
仿佛只要遇到营销问题,降价就能解决一切。
- “产品销量下滑,降价”
- “产品初期推广缓慢,降价”
- “用户反馈产品价格偏高,降价”
不可否认,在大多数情况下,降价只是商家逃避思考的手段,而非真正的营销策略。这种“降价”只是一种转移负担的方式,看似能迅速见效,实则让商家忽略了更根本的解决办法,进而对“降价”产生更严重的依赖。
那么,商家在面对同质化“冲击”时,怎样才能成功突围呢?
答案是实现差异化。
有人可能会疑惑:“降价也算一种差异化啊,同样的质量,我的价格更低,这不就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了吗?你为什么说降价不是解决同质化的方法呢?”
这是因为,降价往往是商家“逃避思考”的手段,而非实现差异化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它无法解决“同质化”问题。(后面会探讨哪些情况下“降价”能实现差异化)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差异化的本质是为顾客提供一个选择你而非他人的理由。
的确,顾客可能会因为低价而选择你,但这种“选择你而非竞争对手”的状态能持续多久呢?
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一旦你从这种“差异化”中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竞争对手就会迅速模仿你的策略。
“你降价,那我就降得比你更厉害”
因此,短期内你与竞争对手形成了差异,但从长远来看,最终还是会回到同质化的局面。
那么,建立差异化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
常见的做法是——找出行业中普遍依赖的优势,然后你主动放弃这个优势,让竞争对手难以跟进或不在意你的策略,从而形成差异化。
有哪些维度可以实现“差异化”呢?
一、产品
产品维度的差异化通常以创新的形式呈现。
以西南航空为例。
当年美国航空市场,航空公司众多,且提供的服务相似,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摆脱同质化,一些航空公司采用“降价”策略吸引客户。这一策略短期内效果显著,同样的服务,价格更低,能吸引更多客户。但好景不长,其他公司纷纷效仿,而且降价幅度更大。于是,美国航空业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最终,整个行业只能微利经营,甚至有些公司面临亏损,航空业仿佛成了“公益事业”。
西南航空公司很明智,为避免卷入价格战,自成立之初就放弃了行业赖以生存的优势(如餐饮、优质服务等)。他们不设固定座位、不提供餐饮、没有转机服务,甚至砍掉了长途飞行业务,只专注于短途飞行。
在大多数人看来,航空公司理应涉足长途飞行市场,短途出行是火车、公交车的业务范围。西南航空的这一决策,等于放弃了航空业最核心的优势市场。
显然,这一违背航空业常规的决定并非轻易做出的。
但从长期来看,这一策略能否维持差异化呢?
当然可以。假设你是某航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要投票决定是否效仿西南航空的模式,你会投赞成票吗?
肯定不会。
如果复制该模式,意味着飞行航线、目标用户、服务定价甚至飞机构造都要改变,这对于业务成熟的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即便其他航空公司面临破产,也不会轻易效仿这种模式和策略。
总之,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就要找到他们依赖的优势,即便这是行业的“金科玉律”,你也要果断放弃,以此创造持续的差异化。
比如,在诺基亚主导的功能机时代,行业的共识是“续航时间长、不易损坏的手机才是好手机”。而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摒弃了功能机厂商最引以为傲的优点——续航能力差、屏幕大且不抗摔。
这样,苹果公司成功实现了长期的差异化。
因为包括诺基亚在内的手机厂商都不看好iPhone,认为它是有诸多缺陷的“小玩意”,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此外,iPhone作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初期市场规模较小。即使其他公司想跟进推出类似产品阻击iPhone,也会因公司的增长需求而放弃。
这些因素决定了,没有一家功能机厂商会轻易模仿苹果公司的做法。
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以诺基亚为首的功能机品牌迅速衰落,有的转型,有的破产。而苹果公司则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同样,在收音机行业,如果你有勇气打破“收音机就该是庞然大物”的常规,你就可能成为索尼Walkman;在随身听行业,如果你能放弃“随身听最依赖的屏显、切歌优势”,你就可能成为苹果iPod。
那么,回想一下你所在行业的产品,有哪些被广泛认可的常规和优势是行业生存的关键。当面临同质化问题时,你是否有勇气为了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而放弃这些呢?
二、渠道
如果你多次尝试,仍难以在“产品本身”上实现差异化(比如你是卖煤球的,很难形成差异化),可以考虑从渠道方面入手。
以下介绍两种能在渠道上长期维持差异化的方式:
1、从“交易型电商”转向“内容电商”
如果你的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比如你是卖书的),且大多数品牌商依赖交易型电商(如淘宝)生存,为避免同质化,你可以将渠道转移到“内容电商”。
在交易型电商平台上,图书商家竞争激烈。因为书籍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在竞价机制的影响下,商家不得不围绕消费者关注的价格等因素展开竞争。
最终,只有两类商家能够存活:信誉高的书店品牌商家和能提供真正低价的商家。许多图书网店只是小店铺,难以成为信誉高的品牌书店,为了生存只能压低书籍价格以吸引读者。当所有小商家都这样想时,价格战就不可避免了。
因此,早期的罗辑思维没有在淘宝开店(后来因获得多数图书的独家版权才开设了淘宝店铺),而是通过爆款视频节目为其公众号引流,并在公众号上开设图书商城。
这样做的优势明显,与交易型电商需要降价吸引消费者不同,内容电商中的产品处于单独评估状态,价格限制相对较少。一篇文章引发的某种情绪,往往就能带动产品销量。
(回想一下你在一篇写“不会沟通,升职就遥遥无期”的文章末尾点击“21天掌握职场沟通技巧”链接下单购买的经历)
其他书店品牌会效仿罗辑思维做内容电商吗?
很可能不会。
虽然内容电商竞争较小,但流量远不及交易型电商。即便交易型电商利润微薄,最终的总利润仍高于内容电商。
而罗辑思维没有盈利压力,互联网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积累的海量粉丝用户,卖书并非其未来的主要盈利手段(例如得到初期的成功得益于罗辑思维积累的大量用户)。
网上书店的主要盈利点是卖书,做内容电商难以满足盈利需求,如同鸡肋。因此,从长远来看,网上书店不会轻易跟进这一策略。
2、互联网思维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
五六年前,手机产业最依赖的优势是什么?
是深入乡镇的密集渠道。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手机行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渠道的竞争,拥有更多渠道的手机厂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线下渠道需要长期的耕耘,新晋手机厂商几乎没有竞争力。因此,小米果断放弃“传统渠道”,只采用网络直销模式。
从长期来看,小米能否维持这种渠道上的差异化呢?
也就是说,像vivo这样的手机厂商会效仿小米做互联网手机吗?
以vivo为例分析一下,看它是否有勇气效仿小米:
如果vivo也开展线上业务,由于砍掉了多层中间商,网上售价可以大幅降低,但这会严重影响线下销售,损害多年建立的渠道。
如果线下按照线上价格定价,由于成本结构不同,线下会亏损;如果线上按照线下价格定价,由于缺乏小米的成本控制能力,价格会比小米高很多,缺乏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vivo等手机厂商不会涉足线上渠道,这为小米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3、定价
文章开头提到,很多商家降价并非为了实现差异化,只是为了提升销量。这种降价策略,对手很容易模仿,从长远来看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只有当你的成本控制能力强于对手时,降价才能成为实现差异化的手段。因为受成本限制,竞争对手难以持续跟进你的策略,你的低价格才能成为优势。
以小米为例,小米手机单品爆款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去除所有中间渠道,将手机成本降到了最低。再加上雷军“羊毛出在猪身上(不靠硬件赚钱,靠增值服务赚钱)”的互联网思维,小米手机毛利率极低,几乎以成本价销售。
这让只靠卖硬件的手机厂商如何模仿?
再如,剃须刀架市场竞争激烈,吉列干脆将刀架免费,靠销售互补品“刀片”盈利。当刀架作为引流品免费提供时,那些只生产刀架的厂商就失去了生存空间。这不仅是差异化,更是将对手挤出市场。
总之,如果你想通过降价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要么你具备比行业多数对手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要么你有除产品销售之外的盈利点,如通过后续服务或销售互补品获利。这些都能长期维持你的差异化优势。
4、传播
在传播方面,建立差异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定位。反过来,定位的过程也是建立差异化的过程,定位成功,差异化也就形成了。
这是因为定位后,在消费者心中,你就是新品类的第一。商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的心智,一旦你占据了一个概念,竞争对手就难以跟进。
例如,当年Uber主打“有趣”的定位,作为竞争对手,神州专车再强调自己“有趣”,能成功吗?显然不能,Uber已经占据了专车“有趣”的概念,后来者再怎么强调也无法改变局面。
所以后来神州专车找到了“有趣”的劣势——不安全,发布了一系列海报,主打“安全”,才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定位。
因此,定位带来的差异化很难被竞争对手撼动,这种方式形成的差异化最为持久。
但核心思想仍然是找到行业中竞争对手最依赖的优势,然后放弃这个优势,发掘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而成功定位,建立差异化。
当年加勒比地区有一个失业率很高的小岛——格林纳达。当地政府迫切希望发展旅游业来缓解困境。
一定要像其他小岛一样进行旅游开发吗?
不一定。其他小岛作为格林纳达的竞争对手,最依赖的优势是“开发成旅游地”。
为了实现差异化,能否放弃这个优势呢?
当地政府发现,整个加勒比地区只有格林纳达是未被开发的小岛,正因如此,这里保留了加勒比海最原始的风貌。
于是,他们放弃了开发计划,将格林纳达定位为“唯一保留加勒比海原貌的小岛”,这一举措让格林纳达一夜成名。
结语
当行业面临同质化问题时,多数品牌和商家首先想到的是实现差异化,而他们通常会选择降价作为手段。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降价并非建立差异化的有效策略,只是企业逃避问题的方式。
实际上,降价实现差异化是有前提的,比如你要有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或其他利润来源。
就像长跑比赛,你可以随意减速,但前提是你具备大多数人没有的“控制节奏”能力,否则一旦减速就很难再提速。
文章从四个维度介绍了建立差异化的方法,但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找出行业中普遍依赖的优势,然后主动放弃它,让竞争对手难以跟进或不在意你的策略,从而形成差异化。
本文作者@leo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