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正值午休,运营小露正忙着处理后台系统的比价问题。这款商品因售价比其他平台高,平台分配的流量未达商家预期。最后老板出面,利用关系让另一家平台的同款商品价格上调了几块,使两平台价格一致,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
今年上半年起,全网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比拼价格力,商家们是既喜又忧。平台对价格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有同款比价系统,还上线了自动改价功能。年中时分,各平台开始调整策略:淘宝不再强力推行五星价格力,弱化绝对低价战略;抖音电商下半年则会更精细地提升价格力。
这一动态关系到所有电商商家的利益,引发了行业的广泛讨论。有商家不禁发问:降价有底线吗?价格内卷何时是尽头?也有商家越发困惑,不明白电商平台的意图。还有商家暗自庆幸,觉得终于能靠薄利多销打开电商市场。基于此,亿邦动力展开了广泛的商家调研,调研对象包括服务过上千家企业的专业服务商、正在创业的产业带白牌商家以及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的知名品牌等。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亿邦动力将尝试解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 电商价格力策略会如何调整?商家们注意到了哪些变化?
- 白牌、品牌商家怎样适应平台的价格力要求?他们对平台比价有何诉求?
- 对于抖音电商精细化提升价格力的规划,不同类型商家有何看法和建议?
一、抖音电商价格力如何“精细化”?
在亿邦动力的调研中,部分商家发现了抖音电商后台产品及运营方面的一些小变化,他们推测这些变动与平台“更精细化提高价格力”“弱化比价”有关。
1. 对“同款高价”商品链接,流量影响程度减弱
7月初,一家电商的经销商在其他平台低价销售一款产品,导致该商家抖店内的这款产品被后台提示“同款高价”,曝光量和转化量急剧下降。其创始人回忆道:“整整10天,投流都无法进行,销量比平时少了一半。”
到了7月末,该商家再次遇到同款高价情况,但“流量似乎没受太大影响”。他猜测,平台可能降低了同款高价对流量的影响程度,或者在出现这种情况后,给予了商家一个调整期,而非直接大幅削减流量。
2. 付款前“你可能还会喜欢”推荐页下移,付款后相关商品推荐关联度降低
7月中旬,用户在抖音电商提交订单但未付款时,平台会自动推送“你可能还会喜欢”的商品页面,该页面位于屏幕中下方,推荐商品大多是用户所购商品的低价替代款。付款后,用户在支付成功页面仍能看到相似商品推荐。
8月初,亿邦动力测试发现,“你可能还会喜欢”页面已下移,用户需滑动屏幕才能看到,且前面插入了服务保障(如七天无理由退货、运费险等)内容。此外,用户付款后,推荐商品的关联度也有所降低,不一定是更便宜的同款产品。
某女装抖店运营对此表示困扰,他说:“消费者买189元的产品,看到169元的同款就会退货去买便宜的,买完169元的,系统又推荐159元的。”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增加了用户的决策成本,也提高了商家的订单取消和退款率。
3. 相似商品低至xx元,商品详情页低价同款推荐,出现频率降低甚至取消
过去,抖音电商比价后,不仅会在抖店后台提示商家同款高价,还会在前台向消费者提示。例如,用户点击商品链接后,在商品评价后、商品详情页前会看到“低价同款”推荐的商品集合页。有些商品还会在购物车和商品主图上提示“更多相似优惠商品,低至约xx元”或“相似商品低至xx元”。
现在,部分商家反馈,自家店铺产品即便不是同款低价,也未在用户端被平台提示。此前被提示“相似商品低至xx元”的商品链接,该标识也已消失。亿邦动力测试发现,这类标志并未完全取消,部分商品仍有类似提示,但未找到明确的显示规律和逻辑。
除了商家的猜测,平台也有了公开的官方动作:用户使用“找同款/找相似商品”功能后,平台会推荐“同款优选”产品,而非“同款低价”。按照官方说法,同款优选是平台综合销量、价格、店铺等维度后为用户推荐的优质商品。
同时,主打低价的超值购频道调整了“买贵必赔”服务规则:一方面,预约预售和小于24小时的优惠不计入赔付范围;另一方面,明确官方旗舰店商品对比同品牌官方旗舰店商品,比价逻辑是免税商品对比免税商品,保税商品对比保税商品,直邮商品对比直邮商品。
二、比价之下,白牌、品牌怎么说?
目前在抖音商城,几乎所有重要位置都在为价格力商品“让路”。除了前后台的各类商品标签提示(同款高/低价、直播间同价、全网低价、相似商品低至x元等),还有低价秒杀、超值购等固定入口,以及新上线的比价频道“找好价”(平台精选的商城低价商品)、商城内搜索结果“特价”频道(90天内同款低价商品)等。
在抖音电商的规则下,商品价格力越高,平台分配的免费流量就越多。平台的初衷是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商品,鼓励商家主动让利、以价换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这一策略确实为抖音电商带来了部分数据的提升。比如618大促期间,超值购频道成交额同比增长150%,万人团活动订单量环比4月增长101%;上半年抖音电商货架场景MAC(月活跃用户)提升超60%;NPS(净推荐值)稳步提升,愿意推荐抖音电商给身边人的用户占比提高了10%。
京东、淘宝、拼多多的情况也类似,价格力策略提升了平台的订单量和用户黏性。
但电商平台的价格要求在商家中引发了争议,尤其是白牌商家。中小型品牌及白牌商家获取流量的能力有限,其“生意业绩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平台分配流量多少”紧密相关。
中小商家或产业带商家处于成长阶段,品牌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有电商行业人士认为,以价格力为核心分配流量,可能会加剧白牌商家的内卷,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一位做中高端产品的产业带商家表示,电商比价前,一场直播有两三千场观,现在只有1000左右。由于当地生产同类产品的商家共享原材料和工艺,同行很容易做到同款低价。
曾有电商行业人士告诉亿邦动力,某商家的榴莲单品在抖音卖爆后,竞争对手直接降价10元,并购买其直播间的人群包进行定向投流截单。他无奈地说:“遇到这种情况,除了降价,还能怎么办?”
白牌商家关注生意的跃迁和成长,他们希望电商平台在发挥价格优势的同时,帮助他们培育和提升其他经营能力,孵化出新锐品牌,提高经营稳定性。这样,平台也能更好地实现优胜劣汰。
对于品牌商家来说,他们更注重长期经营,价格并非主要的市场策略。面对平台的价格力要求,品牌商家因严格的控价体系或担心损害品牌形象,往往难以进一步让利。他们期待“更精细化地提高价格力”能改善这一局面。
有商家指出,每个电商平台都会强调价格,“价格只是电商的促销手段,电商平台应比拼‘信息匹配的精准度’。如果用户只看重低价,为何不去拼多多呢?”他建议,鉴于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复杂性,平台应将高品质、高服务标准的产品推荐给高购买能力、对产品有高要求的消费者,将性价比产品推荐给价格敏感型顾客。
品牌的价值来源丰富,可能是精神理念、产品品质、工艺,也可能是精准的市场洞察。品牌商家希望抖音电商调整流量分配机制,使流量分配更合理、公平,既能体现多元的品牌价值,又能让生意更长久、健康。
三、商家希望抖音电商怎么比价?
尽管商家察觉到了抖音调整价格力策略的迹象,但他们普遍认为“这还不够”。他们设想的平台“精细化”调整方向是怎样的呢?亿邦动力整理了三种常见的诉求和建议:
不同行业采用不同的比价方法或工具。目前,抖音电商提供了两款比价工具,即优价推手和爆款竞价。前者用于识别市场行情,判断商品价格竞争力和是否为同款高价品;后者鼓励商家针对同行热卖商品给出更低价格,以参与价格竞赛获取流量。
小萤负责一家黄金珠宝店铺,SPU超3000个。由于每天金价波动,抖店后台的优价推手识别结果滞后且不准确。她说:“我们有内部统一的价格管控体系,不可能按系统建议价改价,否则会亏损。”目前,她只能准备材料向平台申诉。
小萤认为,优价推手对其所在行业来说既耗时又费力。“每款金饰有多个克重,如果认真对待,需要专人操作,但性价比低,效果也不一定好。”
还有商家建议,家电、美妆、日用品等行业可以比价,但以食品为代表的特殊行业不宜严格比价。“食品拼低价,最终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另有商家表示,平台应区分标品与非标品,标品注重低价,非标品弱化低价。
比价结果不与大促报名、达人带货挂钩。当前,官方大促活动报名、达人价格分都与带货商品的价格力密切相关。例如,商家参与618万店钜惠、超值天团直播间,需提前提报直播间,高价率会影响报名结果。某品牌方称:“不按平台建议价改价,最大的影响是无法报名大促直播间。”
对达人而言,价格分高的作者会获得更多曝光,且与收益挂钩。该指标由无“价格力弱”或无“同款高价”标签商品产生的订单量占达人所有成交订单量的比例计算得出。这迫使达人要求商家给出更低价格。有创业达人测试发现,价格分低于60分,直播间几乎就没流量了。
有达人发现,自己原创短视频评论区会被平台添加“搜视频同款产品”的小蓝词。大量粉丝通过小蓝词搜到更低价产品下单,而忽略了评论区的橱窗入口。这使得达人免费为其他商品链接种草,达人收益与搜低价同款产生利益冲突。
平台流量分配应更明确地依据综合维度判定,加大除价格以外因素的权重。目前在很多商家看来,抖音电商的大量流量倾向于低价商品,服务、品质等因素对流量权重的影响不明显。一位工厂在东北小城、直播间在浙江的服装商家说:“根本卷不过,总有比你价格低的,9.9元的衣服都有。”
究其原因,平台判定同款的方式存在漏洞,只要商品基本信息(品牌、品名、规格、尺寸、颜色、型号、材质、口味等)一致就会被判定为同款。“电商盗图卖盗版货很常见,质量不同也被判定为同款。”一位花卉绿植商家举例:“我店里卖30 – 50元/盆的进口花,其他地方的假货只卖10元,平台却建议我卖9元,拿货都拿不到。”
公开信息显示,抖音电商近期将假货赔付政策从“假一赔三”升级为“假一赔N”,最高可“假一赔十”。到今年年底,这一新规预计覆盖3万名商家,或许能对上述情况起到制约和规范作用。
谈到希望抖音电商如何精细化提升价格力时,很多商家都希望平台分配流量的规则更明确、更多元,加大品质、服务、体验、口碑、物流等要素的流量分发权重。他们希望平台从更全面、综合的视角评判商家和商品链接,以此进行流量分配。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