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社区运营的七大运营思路

不少刚涉足社区运营的新手,常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社区和社群究竟有什么区别?”起初,我对此也感到困惑,不过在查阅了大量文章和解答后,我有了自己的见解。

这里引用亮哥一个很贴切的解释:

社区:你、我、他住在同一个小区,即便彼此互不相识,我们也构成了一个社区。

社群:你、我、他分别住在三个不同的小区,其中有一位是意见领袖,我们都追随他,以他为引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社群。

社区的本质可概括为用户、内容和社区文化,这也是社区的核心三要素。

在社区运营中,无论是做内容还是服务用户,都要做到接地气、说人话,这对运营者的能力是一大挑战。

要明白,社区是带有特定标签和壁垒的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比如微信社区、知识星球社区、贴吧、知乎社区等。

了解了社区的本质和特性后,进入正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前期种子用户的获取

2. 内容社区搭建和内容系统标签

3. 如何规划UGC/PGC的内容生态

4. 如何实现早期社区内容的量产和高质量内容的输出

5. 用户进行分类

6. 内容系统标签

7. 社区运营的新困境和思考

* 由于内容较多,本次分享分为上下两篇(本篇为上)

一、「前期种子用户的获取」

项目初期,我一直在思索,社区是应该先有用户还是先有内容,这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先有内容才能吸引种子用户。

那么,如何获取第一波种子用户呢?

在获取之前,要先确定社区的调性,也就是主打特色和亮点。比如,提到知乎就想到问答,小红书就是测评,马蜂窝则是游记。明确社区调性,能给用户留下第一印象,避免第一批种子用户与社区定位不符,还能加深用户对社区的记忆。

这里强调一下,社区大多具备三个要素:交流、获得知识和满足深层需求。

确定社区调性后,就要引入内容。如何引导PGC内容入驻呢?

起始阶段,PGC内容可以通过原创、授权转载、邀请创作、爬虫爬取等方式获取,同时要经过严格审核,这样就产生了第一波原始内容。

有了基础内容,怎样找到第一批用户呢?有三种方式:用钱吸引、用名声招揽、给用户头衔并扶持宣传(也就是“画饼”),以及利用个人人脉。渠道包括竞品APP、网站、各大贴吧、QQ群,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等。

二、「社区的用户成长体系搭建」

内容社区的搭建是困扰众多运营者的难题,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就像人的大脑。所以,前期必须规划好完整的路线和逻辑,这也是与产品部门沟通和磨合最多的地方,非常考验运营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内容社区的用户成长体系搭建包括以下方面:

等级体系:有助于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主要由用户当前等级和升降提示、相对等级激励政策、等级之间的升降规则(量化指标)、等级层级数量和关系组成。常见的如每天登陆、签到等,适当降级也能反向激励用户活跃。

积分体系:能提高用户活跃度、刺激消费、增加粘性、提升用户忠诚度和离开成本。这是对产品端内虚拟货币把控的一种运营策略,与之对应的是积分商城,也可以设置抽奖(大转盘)回收积分。

会员体系:需根据社区需求而定,一般情况下,视频、音频、电商等平台更适用。

任务系统:与积分体系相对应,用户可通过新手任务、日常任务、活动任务、勋章任务、游戏任务等获得相应奖励。

勋章系统:可单独存在,也可并入任务系统,主要是让用户通过完成相应任务获得虚拟勋章等荣誉。

三、如何规划UGC/PGC的内容生态

规划社区内容生态时,要明确我们是平台方,是规则的创建者和引导者,而非参与者。前期可能会充当种子用户,打造自己的形象,但最终目的是引导创作者,规范社区。

引入种子用户后,他们有自发生产和消费内容的动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为会自动发生。如何触发用户产生和消费内容呢?有三个关键点:

运营引导:制定一些规则或机制,将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动机连接起来,为内容的健康产生奠定基础。比如小红书的测评发现功能,既能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决策支持,又能让内容生产者表达感受、消费者寻找共鸣,实现“种草”。

社区氛围:为什么要搭建社区氛围呢?一是早期社区需要通过氛围构建情感维系,满足有刚性需求且认同社区文化的用户;二是有助于加强内容和人的链接,社区的两大重要元素是内容和用户,用户生产内容,内容链接用户。如何培养良好的社区氛围呢?要保证社区环境干净,减少水军和广告引流内容,让用户真实表达情感;内容要精准匹配受众,让用户有满足感,创作者获得认可感;社区压力小,规则少,开放式管理。

良好的激励体制:如何引导社区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呢?

(1)荣誉感:给用户荣誉感的方式有很多,如排行榜、等级、勋章等。建议结合自身资源进行微创新,提供其他社区没有的东西,吸引用户。要做好IP形象打造,不仅要完善“关注”功能,还要批量推荐优质作者,让创作者有网红感。做好创作日榜、周榜、月榜,并给予上榜用户勋章海报等荣誉。

(2)物质奖励: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物质奖励是个难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定制产品周边礼品,提供用户在生活中买不到的东西,如干货、联合出版的书籍课程等。如果公司CEO是IP,还可以附上亲笔信。二是解决用户需求,结合用户画像和产品,发布固定基础奖励机制,正向反馈创作者,形成闭环。也可以刺激用户产出匹配调性的高质量内容,适用于短期内容缺口填充。还可以让用户/客户掏腰包激励生产,如付费阅读、打赏、图文带货、广告分润等。

(3)参与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很多种子用户有情怀,可以与他们多沟通,挖掘潜在需求和真实想法,看能否转化为产品。小米粉丝营销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发展。还可以在游戏中用用户ID命名关卡、地点、武器、人物,给予用户荣誉感和参与感,这主要针对社区早期有巨大贡献的用户,他们可能参与了产品功能的前期设计和研发。

(4)归属感:归属感是用户被社区团体或官方认可与接纳的感受。影响互联网社区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包括用户关系、对社区氛围的满意度和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增加用户归属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维护重点用户关系,以点带面;二是官方引导并严格执法,营造良好社区氛围;三是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线上针对节日、产品、内容组织优质活动,线下树立典型,分享学习照片和内容,树立公司IP。公司资源有限时,也可让用户自发组织活动,给予资源支持,但要协调好资源,避免适得其反。


社区运营有几个典型特征,重点总结如下:

第一:必须与真实用户接触,能驾驭和沉淀的有价值核心用户数量,决定运营能力的强弱。

第二:依靠20%的金字塔顶端用户驱动80%的用户。

第三:无法速成,实践和经验才是关键,与大量真实用户打过交道的人,能力自然不同。

第四:必须了解用户心理,懂得制定规则和玩法。

第五:懂产品的话,能将产品内容和用户结合思考,运营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我整理的一些经验,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项目经历和想法记录下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