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精准获客

2018年十大刷屏级危机公关案例,究竟哪些上榜了?

对于公关人而言,2018年颇为艰难,或者说,公关人从来就没轻松过。这几日,我仔细回顾了2018年,挑选出十个典型的危机公关案例。这些案例中,有些处理得当,有些则一败涂地,基本都在业内甚至全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非常值得每个公关人收入自己的案例库,从中学习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

### 一、五星级酒店频登热搜:身处行业乱象该如何应对?
2018年,若论哪个行业负面新闻最多,酒店行业恐怕首当其冲。从年初万豪酒店的政治错误,到下半年五星级酒店水杯、床单等卫生问题被曝光,危机爆发的速度远超处理速度。

上个月,“花总”曝光了14家五星级酒店杯子的卫生问题,这堪称酒店行业最大的危机。令人失望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是,14家涉事酒店在公关人常说的“危机黄金处理时间”内,给出的答复千篇一律,对问题的漠视令人心寒,甚至还以“公关部下班了”这样荒唐的借口来推诿。

酒店行业因其自身特殊性,相对于消费者长期处于强势地位。身处这样的行业乱象中,大家似乎都抱着“法不责众”“消费者别无选择”的心态自我催眠,这使得酒店公关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这既是酒店行业的悲哀,也是公关行业的无奈。

尽管消费者和网友的记忆力有限,但危机始终存在。如果你身处一个“潜规则”已不再是秘密的行业,请时刻做好准备,做一个“永不下班”的公关人。

### 二、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领导要求删稿控制负面该怎么办?
在2018年过得艰难的品牌中,携程肯定榜上有名。假机票、用户隐私泄露、捆绑销售、亲子园虐童等负面事件接踵而至,可谓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我曾总结过亲子园虐童事件的三点特殊之处:
– 这是一次与携程主营业务无关的危机;
– 这是一次从内部员工处发酵并闹大的危机;
– 这是一次涉及全社会、性质严重的危机。

遗憾的是,在携程的危机公关中,我们依然看到了回避问题、强制删帖、内部控制负面等上个世纪的“公关手段”。在当今时代,这些手段不仅毫无作用,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古人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包不住火”。下次,若你的老板再让你去删稿消除负面,不妨告诉他微博CEO王高飞的这句话:“为啥企业遇到负面,都认为把源头搞定就没事了?这又不是web1.0时代”。

### 三、滴滴顺风车——企业危机涉及人命该如何处理?
若要找一个比携程处境更艰难的企业,那非滴滴莫属。5月,郑州一名空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时隔不到100天,四川乐清女孩同样因顺风车遇害。两起命案,两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将滴滴从人人依赖的网约车龙头企业打入谷底。此外,更多的滴滴司机强奸案、抢劫案,让滴滴沦为全民公敌。

致歉声明、百万悬赏、慰问家属、下架整改、创始人道歉……几个月内,滴滴几乎用尽了所有办法,但仍无法阻止网友的谩骂和吐槽。删除致歉微博的盲目、客服系统的傲慢、企业文化的扭曲……滴滴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滴滴并非2018年第一个因危机闹出人命的企业,自如也因出租房屋甲醛超标,引发了“阿里员工白血病病逝,生前住自如”的危机,同样被推上风口浪尖。

回顾自如的危机公关,与滴滴最初被批评的原因颇为相似,都是只做表面文章,本质上并未改变。

涉及人命的企业危机,不会仅止于滴滴和自如。毫不夸张地说,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存在这类潜在风险。若不幸遭遇此类危机,除了道歉和整改,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或许应该从源头反思企业文化,在资本和利益的诱惑下,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扭曲?

### 四、蓝标辞退门——队友变敌人,内部员工爆料该如何应对?
3月,一篇自媒体爆料的“蓝标坑害老员工”文章迅速在网络上传播,甚至抢了当天315晚会的风头,让号称亚洲第一的蓝标措手不及。

强行辞退员工、拒绝支付赔偿金……内部员工的爆料似乎比外部危机更难处理,毕竟曾经的队友如今成了对手,他对你的情况了如指掌。

到了年底,经济寒冬似乎成了各大企业的共识。仅最近两个月,被曝光大规模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数不胜数,阿里、美团、知乎、抖音、斗鱼等均在其中,更不用说已经近乎倒闭的摩拜和ofo了。

这里提到的大部分企业公关,或多或少都进行了“辟谣”,但效果不佳,甚至一开口就被打脸。在裁员或进行内部正常调整时,对待曾经的员工和同事切不可简单粗暴。当队友变成敌人,他对你的威胁可能远超曾经的帮助。

### 五、星巴克致癌?——如何化解造谣式危机?
2018年,星巴克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财报数据不理想,另一方面年中还无端陷入了一场风波。咖啡致癌的消息在全球媒体上大肆传播,星巴克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被全球媒体点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所谓咖啡致癌很可能是谣言。星巴克作为一家巨头企业,临危不乱的应对能力令人钦佩。它是这样化解这次危机的:
首先,充分利用规则,举报了所有和“星巴克致癌”相关的微信文章,并邀请医学界知名的丁香医生进行背书,对谣言进行抨击和辟谣,这一招效果显著。
在更大范围内,星巴克第一时间向媒体发布了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的相关公告。它没有从自身角度发表看法和态度,而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辟谣,公众和媒体自然能够理解。

下次,若你也遇到造谣式危机,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吗?

### 六、刘强东性侵事件——创始人陷入危机,公关如何正确应对?
刘强东在美涉嫌性侵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法院不予起诉的判决为此次事件定性。这场危机困扰了京东数月,刘强东和京东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在法院处理期间,刘强东本人和公司公关部不得不保持沉默,这更是一种煎熬。

李国威老师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危机公关中,最考验CEO的是勇气,勇气与责任相伴,采取行动需要勇气,选择不行动同样需要勇气。

李国威对京东在此次事件中的危机公关分析十分全面,值得学习。

在企业中,创始人越高调,越容易陷入危机,这两者呈正相关。今年,除了刘强东,百度的李彦宏也遭遇了类似情况。李彦宏小三生长子的传闻几乎演变成一场宫斗剧,而百度公关部的声明本想辟谣,却适得其反,让谣言更加猖獗。

当涉及企业创始人的危机时,公关部首先要与创始人保持口径一致、步调统一;其次,在考虑辟谣和回应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渠道,避免被创始人的情绪过度影响;最后,是否要贴原文辟谣,取决于你对真相的把握程度。

### 七、杜嘉班纳“辱华”事件——政治不正确该如何处理?
下半年,杜嘉班纳D&G的“辱华”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则三观不正的广告引发了全华人的抵制。

事后,杜嘉班纳的“盗号式”危机公关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下限。即便创始人发布了视频道歉,公众仍认为这是作秀。

类似杜嘉班纳这样的政治不正确危机并非个例。4月份,星巴克被曝拒绝黑人顾客使用卫生间,最终创始人发布致歉信,种族歧视危机还迫使星巴克关闭全美8000家门店进行员工培训。

政治不正确式危机对企业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对公关来说也几乎无解,企业只能坦然接受,深刻反思。

### 八、神秘的“黑公关”——被竞品抹黑该怎么办?
对于公关行业来说,“黑公关”是2018年绕不开的话题。腾讯和头条互指对方使用黑公关,让这个话题成为热门。

实际上,“黑公关”已不算行业秘密,在互联网行业尤为常见。许多竞争对手企业都曾对竞品下手,大家心照不宣。

仅2018年,ofo、拼多多、百度、爱回收、今日头条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声称遭遇了“黑公关”。

这个公关圈最神秘的黑色链条,已形成了由接单、策划、枪手、新闻源、水军组成的一条龙产业链,提供阅读、评论、转发等“全方位服务”,它的存在严重败坏了行业风气。

身为公关人,如果不能洁身自好,你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黑公关”的受害者。

### 九、马蜂窝数据造假——危机的真正负面影响是否被低估?
2018年,马蜂窝可谓出尽风头。叶茂中策划的洗脑式广告在世界杯赛场上大放异彩,然而10月份却毫无征兆地被曝光数据造假,这让马蜂窝措手不及。

马蜂窝的声明苍白无力,辩解也毫无说服力。这次危机很快就被网友遗忘。正如我所料,这次所谓的负面事件对马蜂窝的影响并不大,也未动摇其行业地位。

从公关角度看,这次危机算是被成功掩盖过去了。但从企业深层次考虑,马蜂窝在负面缠身时,不仅指责这是有组织的攻击,还宣称对“新一轮融资影响不大”,线下活动也未取消。这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这样的危机对我们不算什么”,这真的是好事吗?

### 十、俞敏洪公开歧视女性——创始人言行失当该如何处理?
前段时间,俞敏洪在学习力大会上的一番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他称“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番言论不仅遭到群嘲,道歉也未得到认可。为消除影响,俞敏洪甚至“被迫”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广大女同胞诚恳道歉。

类似俞敏洪这样因创始人不当言行引发的危机并不少见。今年,李彦宏3月份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的一句话,也给他和百度带来了麻烦。此外,最近李国庆的不当言论、去年陈年大骂周杰伦,甚至北大校长读错别字等事件,本质上都是企业创始人或高管不当言行导致的危机。

作为企业家,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是一门学问;作为公关人,如何适时提醒领导约束言行同样是一门学问。

以上10个2018年的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希望能让你有所启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