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头条号”平台的账号数量已突破60万个。
第二组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1200万个,今年预计会增长到1415万个,且这一数字还将持续攀升。
当下,从事内容运营的人众多,未来这一群体还会不断扩大。以我使用的一款记录生理状况的APP为例,它原本只是个界面简单、功能清晰的工具类APP,能让用户清楚了解自身状态和阶段。
但更新后,界面变得类似今日头条,点开全是具有浓厚今日头条风格的文章,与女性生理期关联不大,却极具吸引力。若不是提示还在,我都以为点进了今日头条。如今UC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将界面改成今日头条的样式。
这款APP难道不清楚这样的改变会让人厌烦吗?毕竟用户只是想要一个简单的工具。
电商领域也是如此。淘宝有淘宝头条,位于首页中间位置,点进去会呈现今日头条的样子,京东也有类似功能。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曾有观点认为,互联网高度碎片化,受众注意力分散,很多人发现直接卖东西的方式难以维持,便想办法先聚集人群,再寻找商机。而做内容就是聚集人群的有效方式。
当然,做社区也可行,但相比之下,做内容更容易。无论是电商还是工具类产品,有内容就能留住用户,让他们花费更多时间。反之,用户用完就走,很难产生更多消费。因此,内容运营至关重要。
那么,内容运营中什么最重要呢?一是内容本身,二是内容包装。在互联网上,内容包装主要体现在标题上。现在流行一个词“CTO”,并非首席技术官,而是首席标题官。只有起好标题,内容才有被用户点击的可能。
在时间碎片化的当下,用户没有时间发掘内容的优点,标题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若不知如何起标题,可试试以下套路:
一、营造陌生感
思考一下,什么样的内容和标题最吸引你点击?回顾以往点击过的标题,会发现存在猎奇心理,但仍在自身兴趣范围内。
以我为例,我从事科技资讯工作,对科技内容感兴趣,即便体育咨询标题再猎奇,我也不会点击,因为我对体育内容不关注。所以,标题要带有用户感兴趣的关键词。
我清楚内容是面向对科技感兴趣的人群,会在标题中突出相关元素,如苹果、小米、三星、魅族等,能吸引用户。但如果标题让用户一眼就知道内容,他们就不会点击,因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因此,起标题的规则是:既包含用户熟悉的元素,又突出未知信息,营造陌生感,这样的标题更易吸引用户。
例如,《参与感》《世界是平的》《用户力》这三本书的书名,“参与”“世界”“用户”是熟悉的词汇,但加上“感”“平的”“力”后,变得陌生,引发读者好奇,成为畅销书。
《Iphone7为何取消64GB,原来苹果有这样的心计》这篇文章,在搜狐平台有超1000万阅读量。Iphone7是用户熟悉的产品,但取消64GB及背后原因是未知信息,引发好奇。
《竟能记录私人生活,苹果iOS9上手玩》中,iOS9是已知的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但如何记录私生活是未知的。
《Siri:从静静被调戏到帮你叫外卖上门》,Siri常被调戏是熟悉的,但它能叫外卖是陌生信息。
总体而言,这些标题都包含用户熟悉和陌生的信息点。完全熟悉或完全陌生的标题都难以吸引用户。
《据说最近这条很火,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啊!!!》这样的标题则是故弄玄虚,内容空泛,用户看到后不会点击。这篇文章内容是反手摸肚脐证明好身材的热点,运营小哥最初取的就是这个标题。如今用户经验丰富,更倾向于重点突出、能快速判断内容价值的标题。所以,标题不要故弄玄虚,要突出重点。
二、运用阿拉伯数字
有以下三个标题:
A、《如何起一个好标题》
B、《如何起一个好标题,这里有四个要点可以参考》
C、《如何起一个好标题,这里有4个要点可以参考》
A标题比较空泛,B和C标题因加入数字而更具体、真实,更像干货,能为用户提供有用信息。C标题使用阿拉伯数字,节奏更活泼,更吸引人。
若有条件,标题中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若数字不足,可使用惊叹号、感叹号等,使标题形式多样。今日头条上很多文章标题就运用了叹号、问号、省略号。
但仅有阿拉伯数字和问题的标题,可能仍缺乏吸引力,原因可能是缺乏动感和转折。
三、营造节奏感
《苹果发布IOS9.3.2,小更新而已》这个标题平淡无奇,只是常规更新,用户通过手机就能知晓,无需点击。
《苹果发布IOS9.3.2,小更新却有大麻烦》有小与大的对比,且“却”字形成强烈转折,节奏感更强。
《Windows10可免费升级,你愿意试试吗?》有一定互动性,但较平淡。《微软苦恼,为啥Windows10免费却没人升级》将微软拟人化,加入感情,更能引发用户兴趣。
《锤子今天发布T3了吗,并没有》加上“但是快了”,感觉会更好。起标题时,可通过对比、强烈转折词营造节奏感,比平铺直叙效果好。
四、多用动词
名词的冲击感和画面感不如动词。即使名词搭配很多形容词,读起来仍会很累。
例如,《让人脑洞大开的即将到来的5款智能手机》平淡拗口,可改为《让你脑洞大开的五款智能手机即将到来》,去掉一个“的”,更清爽,重点从智能手机变为即将到来,更有动态和画面感。进一步拆分为《让你脑洞大开!这五款智能手机即将到来》,标题更动感、易读。
不过,动词并非绝对优于名词。若内容围绕大热点,以名词为主的标题也有不错效果。我曾有领导在苹果开发布会时,写《XXXXX9大亮点和5大遗憾》《苹果秋季发布会9大亮点与5大遗憾》等标题,有强烈对比,还能引发用户吐槽欲望,流量效果好。
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没有特别好的处理方式,多用动词是没错的。
五、设置小“陷阱”
起标题时,可利用对知识和内容的了解,故意使用看似错误但实际无误的表述,吸引部分用户点击批判。
三星Note上市前,我们写的预测文章《这可能是三星最贵的Galaxy手机了》,在多个平台有不错的阅读量和评论数。文章写Note7国行版可能超7000元,成为该系列最贵机型,但部分用户以为我们不知三星W系列更贵,纷纷点进文章批判。也有用户为我们打抱不平,使文章讨论数增加。所以,实际操作中可寻找类似小“陷阱”,刺激用户。
部分自媒体平台支持双标题,可利用这一工具,为同一文章起两个标题并总结,找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标题。
我们写的三星S8评测文章,标题《国行版三星S8用了一周,这几件事我一定要告诉你》明显优于《国行版三星S8评测,这是目前最好的安卓手机》。后者太普通,内容一目了然;前者让用户好奇是说好处还是坏处,且“用了一周”更显实际。起标题时可多尝试,通过小工具对比不同标题效果。
标题应在字数限制内展示更多信息和情绪,越丰满越易吸引用户点击。用户可能被内容打动,也可能对标题情绪好奇。
这一切都建立在对内容清晰把握的基础上,要明确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已知内容和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并清晰表达在标题上,这是好标题的基础。再结合数字、标点符号、动词等技巧完善标题。
此外,优质内容更容易包装出好标题。仅靠标题包装无聊的内容成为热点难度大,即便标题吸引人,用户点击后也会影响后续推荐。起标题前,要先构思好内容,很多时候好内容能自然衍生出好标题。
本文作者@运营直升机 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2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4 精准获客感谢您的访问!希望本站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暂无评论内容